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在大多数家长们心中,“中间、靠前,第一排除外”的是“黄金”座位。____________,不仅容易看得清黑板,而且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_______。相反,座位越靠后,越靠边,就越不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但从科学角度来看,________,只是家长的误读。只要视力没问题,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不管坐在哪里,都属于“黄金座位”。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 ,时节如流。”新的一年已经到了。2019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 ,(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 。要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活力。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
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岁月不居 风雨兼程 风吹浪打 轻装上阵
B. 沧海桑田 风雨同舟 风起云涌 轻装简从
C. 岁月不居 风雨同舟 风吹浪打 轻装简从
D. 沧海桑田 风雨兼程 风起云涌 轻装上阵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纵使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
B. 纵使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C.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
D.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人民 B. 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
C. 人民都要紧紧依靠我们 D. 人民只要紧紧依靠我们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 ,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荆轲刺秦》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线装书
聂鑫森
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老教授楚大音,忽然拼力地睁开了眼睛,然后说:“我要看电视!”
这是高知住院楼中的甲等套房,医生经过会诊,断定老爷子辞世就是这两天了。心脏衰竭、糖尿病、肺气肿……诸病相煎,已经是灯干油尽,任何治疗都不起作用了。医生都很奇怪,老爷子十年前就身患重病,居然拖了这么长的岁月,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听到老爷子说“我要看电视”时,年届60的儿子楚继声,疑惑地望了望医生和护士。
楚大音又说:“我要看阮欣!”
楚继声说:“父亲,阮欣上北京去开公安系统的表彰会去了,几天前到这里来向您辞过行,您不记得了?”
“我怎么不记得?”楚大音显得很生气,伸出瘦伶伶的右手挥了挥说:“他说按安排他要在会上介绍经验……中央台会直播的。”
“父亲,你就好好地躺着吧,阮欣的讲演不知道什么时间哩。”
“不!我不休息!”
医生说:“让老爷子看看电视吧。我们都在旁边守着。”
直播节目还没有开始。
“继声,你记不记得,我们家住在曲曲巷的那个小院子,还是解放前我出了两本书得了稿酬买的。”
“记得,父亲。”
“解放后,大学里建了宿舍楼,要我搬,我不愿意。在这里我写了好多书,写了好多古籍校勘方面的论文。一院花木,几大柜历年积攒的珍稀古籍,我的心好满足。”
“父亲,您少说话,养养神。”
“不,我不累。我知道我要走了,就想看看阮欣。”
“我知道。1978年您平反昭雪,我们全家陪着您到外地去看几个朋友,谁知家里失窃了,偷去了您百来种珍稀古籍。我们刚到家,阮欣就来了。他那时才18岁,是派出所新来的警察。”
“我那年正好60岁,一下子就急病了。阮欣对我说‘您别急,我会按着您开出的书目,把书给您找回来。’又说:‘您是学术带头人,好多学生等着听您的教诲,好多学问等着您去做哩。’”
“您当时一下子就来了精神,您相信人民警察说话是算数的。”
楚大音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说:“那是的,他通过发内部通报与各地公安部门建立联系,抽空访问本地的古旧书店,关注外地各拍卖场的情况,一套一套、一本一本地把书作为‘赃物’收缴回来,然后再送到我们家。他居然知道我的字是‘默之’,名与字取自老子的‘大音无声’。他每次送书来,都称我‘默之先生’,真是个儒雅的后生!”
“一年年,一月月,书陆续找了回来,您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地增加。当年18岁的阮欣如今也快进入知命之年了,从一个普通的警察,到派出所副所长、所长,如今是公安局副局长了,但为您找书的事却一直没有耽搁。”
楚大音的眼里忽然有了泪水。
“继声呀,到十年前,我一算,就只一本宋刻《孟东野诗集》没有找齐了,我对这位小友心存感激。十年前我身患多种疾病,好多次入院抢救,按理说走也走得了。可阮欣对我说:‘默之先生,您一定要等我把最后一本书找回来,您如果走了,就是不相信我了。’就为了相信他,就为了等这本书回家,我硬撑着活到了88岁。我怎么不相信他呢,即使找不回这本书,他也已经尽心尽力了。”
楚大音说:“继声,这些珍稀古籍我已列好了书单,最后一行写着《孟东野诗集》,并标着‘暂缺’二字。我去后,你记住把好书和书目捐赠给江南大学图书馆。”
“父亲,我记住了……”楚继声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
电视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穿警服的中年人。
楚大音几乎喊了起来:“你们看,是阮欣,我就觉得我还可以见到他。”
阮欣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楚大音在阮欣的讲述声中,极其疲倦、极安详地闭上了双眼,沉入到一个永恒的梦中去了……
三天后的一个下午,在殡仪馆的一个大厅里,正准备举行楚大音教授的追悼大会。身着警服、臂戴黑袖章的阮欣,行色匆匆地走进了大厅,他双手捧着一本古旧的线装书,封面上竖行印着五个楷体墨字“孟东野诗集”。他一直走到摆放着楚大音骨灰盒的灵台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后,小心地把这本线装书放到骨灰盒的前面。
楚继声走过去,紧紧地握住了阮欣的双手。
阮欣悲伤地说:“这本书早就找到了,为了默之先生能带着希望活得更长久一些,我没有交给他。现在,我来交还,他已经看不到了,请您原谅。”
楚继声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选自《小说界》2006年第4期,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医生都很奇怪,觉得老爷子十年前就身患重病,居然拖了这么长的岁月,医学上无法解释,真是人间奇迹。
B.楚大音要看电视,要看阮欣,结构上是为了引出另一个人物的出场,因为这个人物能带给老爷子福音。
C.阮欣说“一定要等我把最后一本书找回来,您如果走了,就是不相信我了”,是想让老爷子顽强、快乐地生活着。
D.楚大音捐赠图书,不把它作为给孩子楚继声的遗产,一方面是品德高尚,另一方面是楚继声不研究这些。
2.在捐给江南大学图书馆的书单中,楚大音在《孟东野诗集》后标上了“暂缺”二字,结合文意,说说“暂缺”二字的含义。
3.结合文本,试分析阮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