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记念刘和珍君》选段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是()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2.“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 )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临难从容、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3.文中的“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代的是什么人?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一话有什么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哈尔滨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时,应聘这很多,但招聘单位却只留给应聘者一个座位。在应聘者抢占座位做准备时,一位叫张媛媛的大学生却几次主动让座,让别人先面试。到她面试时,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挺满意,但认为她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该公司负责人认为,谦逊的确是种美德,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更需要"锐意进取"的员工。而张媛媛认为不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怎能干好工作。此事在哈尔滨引起纷纷议论,有人说公司的要求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人则认为张媛媛的做法是正确的,应该继续保持这种美德。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谦让与竞争的关系。文体不限。
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下面是某校2019届毕业生张某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片段,请指出语言表达不当之处,并加以修改。
附中是我们永远的家,恩师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别忘了,不论身在何方,记得常回家看看。我提倡,二十年后的夏天,我们要相约在这里,回到母校,重走那条林荫道,重温那段青梅竹马的往事。
把下面带序号的语句组合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之为人,在于人有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能够用行动来实现思想。
①从现象中看出本质
②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③有思想的人能够从事物的个性中看出共性
④人不但有思想
⑤用文字来记录思想
A.③①④②⑤ B.④②⑤③①
C.③④②⑤① D.②⑤③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