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数据在医疗、教育、文化、金融等领域前景可期,为公众勾勒出一幅信息通畅、生活便捷的美好图景。但同时,数据违规使用、非法交易等问题频发,如得不到及时整治,势必影响数据利用效果与大数据产业发展。大批网友表示自己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不仅在酒店预订方面,在打车、通信套餐、电影订票、网络购物等线上消费中,电商“杀熟”的情况可谓 。
低价是有效的“拉新”手段,在流量红利见顶、电商获客成本高的当下,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在用户消费形成后提高价格,已经成为部分商家不公开的获取更高利润的“潜规则”。基于大数据的“千人千面”,通过出让部分个人隐私,帮助企业作最优决策,本是有利于双方 的事情,但一些企业却利用大数据“作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零售行业,在新零售火爆的当下,线上消费积累的亿万消费大数据优势是其能够继续引领消费的有力保障。如果一再出现大数据“杀熟”丑闻,将会影响新零售中用户对大数据这个工具的态度,( ),最终影响整个新零售电商行业的发展。
大数据“杀熟”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消费者无法了解企业在数据黑箱里究竟装了哪些运算法则,也没有人能够在智能计算定义运行的经济社会中 。利用好大数据的同时,强化治理,谨防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新的困扰,已经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比比皆是 各得其所 明哲保身 刻不容缓
B.俯拾即是 各得其所 独善其身 迫不及待
C.俯拾即是 互利共赢 明哲保身 迫不及待
D.比比皆是 互利共赢 独善其身 刻不容缓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在用户消费习惯形成后提高价格,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不公开的“潜规则”。
B.在用户消费习惯形成后提高价格,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这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潜规则”。
C.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在用户消费习惯形成后提高价格,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潜规则”。
D.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在用户消费形成后提高价格,这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潜规则”。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用户将会对新零售的各种应用采取抵制态度
B.使用户对于新零售的各种应用采取抵制态度
C.新零售的各种应用,将会被用户抵制不用
D.用户将会抵制新零售的各种应用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写诗人重游故地,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在“易水诀别”场景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送别时慷慨悲壮气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决心效法前贤,至死不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居即事①
韦应物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阅。
(注)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②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
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溱字济叔,扬州人。进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坐预进奏院宴饮,出知蕲、楚、舒三州。复修起居注。侬智高寇岭南,诏奏邸毋得辄报。溱言:“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疏论宰相陈执中奸邪,仁宗还其疏。溱曰:“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徙成德军,时方开六塔河,宰相主其议。会地震,溱请罢之以答天戒。溱豪侈自放,简忽于事,与都转运使李参不相能,还,判流内铨①。参劾其借官曲作酒,以私货往河东贸易,及违式受馈赆,事下大理议。溱乃未尝受,而外廷纷然谓溱有死罪。帝知其过轻,但贬秩,知和州。御史以为未抵罪,分司南京。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时为京尹者比不称职,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敛迹。尝以职事对,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医药,已而果病。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遂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帝悼念之,诏中书曰:“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方擢领要剧,而奄忽沦亡,家贫子幼,遭此大祸,必至狼狈。宜优给赙礼,官庀其葬,以厉臣节。”敕其妇兄护丧归。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辈皆推许。然自贵重,在杭州接宾客,不过数语,时目为“七字舍人”云。
(节选自《宋史·吕溱传》)
[注]①流内铨:宋代官署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B.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C.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D.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一,指科举殿试一甲第一名,又称状元;第二、三名惯称榜眼、探花。
B.经筵,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由翰林学士等官员充任或兼任。
C.加,文中指加衔,即在原任官职上增加职衔,多为虚衔,借此享受超越官阶的优待以示荣宠。
D.舍人,可指古代随侍在权贵身边的亲近属官,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文中指显贵子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溱忠直敢谏,不畏权贵。侬智高进犯岭南,皇帝下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擅自通报这一消息,他直言诘问;他曾上书直斥宰相陈执中,称其为奸邪之人。
B.吕溱放纵轻忽,受劾降职。他放纵不羁,怠慢事务;因和都转运使李参不和睦,被诬陷擅借官曲酿酒、违规接受馈赆,交由大理寺审议,被贬为和州知州。
C.吕溱仕途波折,政绩卓著。他历任要职,又屡遭贬谪;知开封府时,他一改前任失职无为的积弊,明察决断诉讼之事,震慑豪强奸恶之辈,颇有政绩。
D.吕溱明敏善议,持重自守。他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很受当时名流推崇;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时,接待宾客往往只有寥寥数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
(2)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⑦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⑪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这可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她咯咯又笑了起来。
⑫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⑬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⑭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陶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⑮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⑯“我是专门等您的,我在会议名单上看到您的名字,就一直等着这一天呢!我和您有三十多年没有见了,今晚,我得请您吃饭!我已经定好了房间!您可一定等着我呀!”她热情地说。
⑰晚餐丰盛又美味。边吃边谈,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⑱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⑲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⑳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3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选用的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事物极具典型性,能够唤起一代人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贫穷与落后的集体记忆。
B.第④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运用细节描写,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
C.作者三十多年后再见到小冯,“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D.文章多次写到小冯的笑,如“笑吟吟地叫我”“咯咯又笑了起来”“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等,表现了小冯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点。
2.“钻天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等11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当今教育面临的最为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和社会领域延伸,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节选自《光明报》:《研学旅行将纳入教学计划》)
材料二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两者缺一不可。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活动,研学旅行课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准备。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老师相当于导演和编剧,而学生才是主角,老师安排了一台戏,写好剧本,但是学生如何“演绎”好这台戏,不仅需要有好的剧本,还要有好的“导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挥主角作用,体现主体意识,真正地融入到研学旅行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把这台戏唱好。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将研学旅行的过程变成学生发现自已、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
(节选自搜狐教育2018年7月17日《研学旅行实践,学生才是这台戏的主角》)
材料三
溯源研学旅行历史,日本最早开展。从1965年起,日本用近50年的时间做到高中渗透率98%,初中渗透率95%,几乎全部中小学生都参加研学旅行。而中国的研学旅行,目前渗透率仅5%左右。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分数至上”为原则,认为研学旅行是无用的,与孩子取强好成绩、考取名牌大学相比无关紧要,从而使得研学旅行成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更会面临国减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而带来的经费匮乏、意识淡薄、研学资源缺乏、教师素质欠佳等困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能越俎代庖,替孩子回答一切。要想让孩子“知道梨子的味道, 就要亲口尝一尝;学会游冰,就要在水中练习”。
(选自2018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莫让研学旅行成为奢侈品》)
1.根据材料,下列对于“研学旅行”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有规律成体系的学科教育相比,研学旅行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在举行活动前更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B.当前,我国教育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端,而“研学旅行”,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C.“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二者不可偏废,无论是“重游轻学”还是“重学轻游”,都会背离活动的初衷。
D.最早开展研学旅行的日本用了近5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研学旅行的基本普及,中国研学旅行的推进普及很可能也需要较长的历程。
2.下列对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说明中央很重视推进研学旅行。
B.研学旅行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C.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角,为更好激发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热情,教师应该让学生设计研学旅、行,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发现,完善自己和成就自己。
D.研学旅行需要亲近自然、参与社会,这个过程会存在安全隐患,这也是不少学校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原因之一。
3.根据材料概括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