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歌词,请仿照画线部分再续写一组句子。要求修辞恰当,...

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歌词,请仿照画线部分再续写一组句子。要求修辞恰当,情感一致;不要求与原词押韵,字数可适当增减。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答案示例:①像森林和小树一株,树是森林的孩子,森林是那树的托举,每当森林在欢歌,我就是歌的音符。 ②像蓝天和彩云一朵,云是天的稚子,天是那云的归所,每当蓝天绽放笑颜,我就是脸上的红艳一抹。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句子仿写,就是按照试题上所给的句子形式,要求考生再写出一个或几个同样类型句子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创新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做题时要先审所给内容的句式结构特点,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在哪句子里用的,同时还要注意所写的几个句子之间在内容上的有机衔接。材料提供的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歌词。仔细理解画线句子,由五句组成,第一个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是“像……一(量词)”,第二三句分别对前句中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运用拟人手法;第四句句式是“每当(前一个名词)……”,运用拟人手法;第五句的句式特点是“我就是……”,该句内容紧承前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完后,前后连起来通读一遍,检查下有没有语病和错别字,句式特点和修辞与例句是否相同,前后是否有逻辑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几种常见实用文本的部分摘录,每则均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本公司应征人工智能技术管理和手机实用软件工程师各20名。凡身体健康,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含)以上学历,年龄在20~35周岁之间的男女青年均可报名。(招工启事)

②学校定于本月25日9时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专题讲座,特邀李本玉教授为高三全体同学作《高考轻松应对策略》的报告,届时要求大家积极捧场,不得缺席或迟到。(育英中学教务处通知)

③为保障“创设平安环境,争做文明业主”活动的顺利进行,自通告之日起,凡进入小区的车辆要按指示标志开,请业主自觉遵守规则。(物业管理中心通告)

④全体同学要提高安全意识,拒绝野泳,远离危险水域;同时,用做操、跑步、打球等方式进行体育锻炼,避免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校团委“远离溺水”倡议书)

⑤本人拟定于2019年6月28日中午12时在府中为丁腾同学赴美留学深造举行欢送聚会,恭请各位同学大驾光临。(同学宴会请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B.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查看答案

初中名篇背诵默写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中人无论老幼均能快乐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新旧代序,昼夜轮回,时光流逝最容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充满理趣地写出这种情感。

(3)《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 ” 一句 ,其中 “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枝蔓互相缠绕、连接,随风摆动的样子。

(5)《左传 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____?”

(6)李白的《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8)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

(9)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______________。”

(10)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战乱中与家人消息隔绝、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①,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②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注:①魏阙,古代宫门上高出的观楼,后借指朝廷。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B.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C.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D.尾联写戍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可见将领贪功好战。

2.下列诗句所蕴含的情感与"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不同的一项是()

A.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①代:解释为____________

②诗中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①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于朝,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耻②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振怖,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苏干刺于苏门答腊,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①赍:把东西送给人。②交耻:即交趾,中国古代地名,地域及其文化遗址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

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C.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D.帝以践阼岁久                   践阼:登上帝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古代官员的降职、免职。

B.宴驾:指帝王的死。

C.朝贡:古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宗主国或所在国的君主,并敬献礼品。

D.洪熙:指明仁宗的年号。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2)交耻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振怖,来者日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