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策蹇驴,囊图书,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进,跽而言曰:“行道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    干:求取

B. 行失道,望尘惊悸                夙:清晨

C.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却:止步

D.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        与:赞同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引绳束缚之           夫人有恩背之

B. 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行道人何罪哉

C. 先生匍匐进           丈人闻之,杖叩狼曰

D. 简子默,回车就道     须眉皓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B.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啊

C. 我鞠躬不敢息             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

D. 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 从对方来考虑是好事;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2)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

5.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

① 中山狼       ② 东郭先生        ③ 丈人     

 

1.C 2.D 3.C 4.(1)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再三装它都没成功。 (2)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给我吃掉,从而让我保全小命呢? 5.中山狼: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易反易复小人心 东郭先生:妇人之仁、善恶不分、心慈手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好了疮疤忘了痛 丈人:足智多谋、除恶务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语境,利用语法知识,联系课内所学以及成语中的词义来辨析。C项,“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却”如解释为“止步”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引蔽驴后”,可见先生应是一边用手与狼搏斗,一边后退,故此处的“却”应解释为“后退”。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关注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D项,两个“然”都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A项,第一个“而”,表转折,却;第二个“而”,表顺承。B项,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C项,第一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第二个“以”,介词,用。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当翻译句子,理解句子观点,再跟选项当中的句子进行比对,选出答案。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我鞠躬不敢息”的语境是“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这是狼形容自己待在先生袋子里时的状态,故“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错误,一个是“鞠躬”解释有误,一个是“息”解释有误,“鞠躬”应解释为“曲着身子”,“息”应解释为“喘息”。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空”,动词,空出;“囊橐”,袋子;“徐徐”,慢慢;“焉”,……的样子;“三”,多次;“纳”,装纳;“克”,成功。第二句中,“何”,何必;“吝”,吝惜;“啖”,使动用法,给……吃;全,保全;微命,小命。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形象的把握能力。首先应圈出文中直接描写这些物或人的句子,然后根据其表现选择词语来概括。题干要求“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从文中来看,中山狼先是被东郭先生所救,事后要吃掉恩人,它的行为表现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等特点;东郭先生面对狼的求助,不识狼的真面目,事后反而差点被吃掉,可见善恶不分;丈人面对狼的狡辩,用计让狼自己钻井“套子”中,最后杀死了狼,这表现出丈人的足智多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部分科学家对气候变暖论提出挑战,认为:迄今为止全球气候已有十多年未呈变暖趋势了,符合地球气候冷暖周期交替变化的规律,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但更多科学家认为: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总体存在变暖趋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该结论证据确凿。

研究显示,地球系统接受的太阳短波辐射的能量,有90%多进入了海洋。海水比大气的热容量大得多,上层海洋能量储存在增加,一定程度上消化了由于温室气体增加所吸收的热量。除此之外,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会使大气产生年代际波动。2000年以后,PDO转入了负相位,对气温上升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有科学家预计2030年到2035年PDO可能会转入正相位,届时,年代际增暖可能与温室气体增加一起向气候系统施加压力,气候变暖将变得更加猛烈。

另外,太阳的短波辐射在经过大气之后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其中大部分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返回太空。这就可以解释,从地面到对流层,温度越往上越低。因为,加热大气的能量实际来自地表。然而,通过计算得出,到达地面的热量与真正反射后从大气顶部排出的热量并不相等。事实上,截留的长波辐射是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了。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从大气顶部排出的热量减少,温室效应就加强了,并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因此呈增长趋势。

近年来,西欧、北美、日本以及我国东北部地区冬季多次发生极端暴风雪天气,这些异常天气与北极地区和全球变暖有密切联系。用大气环流的变异理论来解释,正常情况下,北极是寒冷的,而中纬度地区则相对温暖,南北存在温差。这个温差的存在,使得西风急流得以维持,而大气的波动会沿着西风急流传递。由于北极变暖非常强烈,温差变小,西风急流也变弱,大气环流南北向运动加大了,冷空气就会更容易自北向南爆发,导致这些地区冷空气异常强烈,出现暴风雪天气。

此外,根据定量统计,全球陆地和海洋冰川、格陵兰岛的陆地冰原的冰量减少,都是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近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在对海平面变化的基线数据重新进行校正后发现,在过去20年中海平面上升加速的情况可能比之前预想的更加严重。这既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也是气候变暖所产生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直接后果。

(取材于中国科学报《全球气候变暖遭“误解”?》)

材料二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打破了地球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碳循环自然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研究表明,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人类就会对全球气候失去控制。

全球气候合作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利益相关主体如何协同有效参与,一直制约着治理进程和实效。每一个主权国家既要承担国际减排义务,又要维护本国发展利益,并受到国内法律、政策的制约。基于本国经济发展需求、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型成本考量,多数国家不减反增,呈现出“吉登斯悖论”现象。另外,全球气候治理很大程度上依赖减排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但就技术扩散与转移实效来看,发达国家虽然就技术转让做了大量决定与承诺,但口惠多而实际支持不至。

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共同担当、积极作为。

一是强化合作治理共识。全球气候合作治理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在近200个国家一致同意通过的《巴黎协定》。确定了各方应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为基础,将世界大部分国家纳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共同确保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二是创新合作治理模式。《巴黎协定》打破了以往不愿减排的行动逻辑,在既定规则前提下,提出了“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减排机制,允许各国根据各自经济和政治状况自愿做出减排承诺,这种“自下而上”的行动机制有效避免了部分发达国家拒绝执行议定减排目标的情况;制定了“只进不退”的棘齿锁定(rachet)机制,不断增加减排量的行动目标,每5年上调一次;建立了从2023年开始每5年对各国行动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机制,盘点减排进展与长期减排目标的差距。这些治理模式的创新必将加速全球气候合作治理进程。

三是量化合作治理内容。全球气候治理重心将从宏观机制转向具体的低碳行动和政策。《巴黎协定》一致同意本世纪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设定每年最低1000亿美元的筹资目标。这样到本世纪末,全球气候治理在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协作下,将取得一定成效。

(取材于李代明的《优化全球气候治理路径》)

材料三

海岛陆沉,这绝非是耸人听闻。国际气候变化专家组的一份科研报告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海平面已上升了10到25厘米。斐济以北的图瓦卢正因此忐忑不安,束手无策地等待着沉沦的命运。

像图瓦卢这样面临海水威胁的岛国绝不止一个,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岛国和濒海国家,他们近年来都十分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希望能够通过某些手段防范或是应对这一悄然逼近的威胁。因为近年来,正是气候变暖、海面上涨的现实,让这些汪洋中的弹丸之地饱受了海水侵城略地之苦。

仍以图瓦卢为例,虽然海水上涨速度极慢,但由于地势太低,此间居民仍能切身感受到海水对家园的滋漫侵犯。这些由珊瑚礁形成的海岛近20年来已被海水侵蚀得千疮百孔,海水通过这些孔隙侵蚀上来,使土壤加速盐碱化,粮食和蔬菜现已很难正常生长。此外,因海水升温,环岛珊瑚也会萎缩死亡,从而使海岛失去一道天然防波屏障,风暴海潮一旦袭来,势将凶猛无阻地长驱直入,给岛民造成惨重的损失。

图瓦卢并非惟一一个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厄运的国家,其他低地岛国,如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西萨摩亚的居民说,他们已明显地感到海岸正在向他们的家门悄悄逼近。国际气候变化专家组的这份报告证实说,海岸正以每年半米的速度向后退缩,大约已持续了90年之久。人们预测,未来40年内南太平洋海面会再上涨20厘米,到时8万多基里巴斯居民将丧失家园。而在马绍尔群岛的一些地段,上侵的海水已将原本长在岸边的椰子树下的土壤掏空,树干抱着那几乎已全裸的球形根部“站”在海水里,摇摇欲坠。

图瓦卢可能是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要被迫撤离家园的国家,更加不幸的是,它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那么,下一个会轮到谁呢?

(取材于网络)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已经对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达成共识

B.海洋的能量存储对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的影响

C.全球气候变暖与地球向太空排出的热量减少有关

D.温室气体的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

A.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增长趋势

B.太平洋年代际震荡转入正相位

C.部分地区发生极端暴风雪天气

D.过去二十年中海平面上升加速

3.根据“材料二”,下列能概括文本核心内容的一项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温室气体排放 C.《巴黎协定》 D.全球气候治理

4.根据“材料二”,下列内容不属于《巴黎协定》本世纪目标的一项是(    )

A.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

B.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C.尽快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以达到峰值

D.每年筹资不少于1000亿美元作保障

5.依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吉登斯悖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缔约方能够意识到全球变暖带来的危险并且愿意积极承担国际减排义务。

B.各缔约方为承担国际减排义务必然要做出违背本国相关法律、政策的决定。

C.发展中国家就减排技术的运用与转让作出大量口惠而实不至的决定与承诺。

D.多数国家基于本国利益考量而不顾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6.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三”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容量:“热”部首是“灬”,它的含义是火

B.耸人听闻:此处可以替换成“骇人听闻”

C.濒海:“濒”读作bīn

D.厄运:艰难困苦的遭遇

7.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海水上涨造成恶果的一项是(    )

A.海岛陆沉 B.植被破坏

C.海岸退缩 D.风暴海潮

8.“材料三”中说图瓦卢将有可能被海水吞没,对此问题有人持不同意见,请依据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同意和不同意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念。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铃声,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雨巷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雕刻极细腻,有__________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 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

B. 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

C. 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妙笔生花  心满意足

D.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心满意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 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