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如果从下面四幅作品中,选择一幅挂在自己的房间,从书法和内容两方面综合考虑,你会选...

如果从下面四幅作品中,选择一幅挂在自己的房间,从书法和内容两方面综合考虑,你会选择哪一幅?简要说明理由。

我选择(只填序号)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这幅作品以舒展流动的行书,传达了在自我反省中自我完善的人生智慧,能够提醒我自省自律。 【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书法的分析评价能力。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本题选其中一幅书法,从书法的名称、内容、影响三个方面评价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名著阅读题,完成相应的题目。

却说A在山东,闻知车驾已到洛阳,聚谋士商议。荀彧进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A大喜。

(选自《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

(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1)甲段中谋士荀彧的这一计谋被称为“          ”,A        (人名)常借此计谋使自己“出师有名”。

(2)乙段中徐庶所说的“奇士”是指       ,刘备为了得到这位“奇士”,曾经④(情节),其爱才、敬才得举动为后人所称道。

 

查看答案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脍炙人口,请按诗句原文填空。

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2)在横线填写作品原句。

①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②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诗中作者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

晋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通,沾湿。②掇(duō多):采摘。③英:花。④泛:浮。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2.“啸傲东轩下”“临东皋以舒啸”两句中均出现了“啸”这一动作。“啸”,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是古人表达感情的特有方式。下列后人作品也有“古人特有动作表达复杂情感”现象的一项是(    )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策蹇驴,囊图书,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进,跽而言曰:“行道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    干:求取

B. 行失道,望尘惊悸                夙:清晨

C.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却:止步

D.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        与:赞同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引绳束缚之           夫人有恩背之

B. 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行道人何罪哉

C. 先生匍匐进           丈人闻之,杖叩狼曰

D. 简子默,回车就道     须眉皓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B.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啊

C. 我鞠躬不敢息             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

D. 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 从对方来考虑是好事;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2)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

5.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

① 中山狼       ② 东郭先生        ③ 丈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部分科学家对气候变暖论提出挑战,认为:迄今为止全球气候已有十多年未呈变暖趋势了,符合地球气候冷暖周期交替变化的规律,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但更多科学家认为: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总体存在变暖趋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该结论证据确凿。

研究显示,地球系统接受的太阳短波辐射的能量,有90%多进入了海洋。海水比大气的热容量大得多,上层海洋能量储存在增加,一定程度上消化了由于温室气体增加所吸收的热量。除此之外,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会使大气产生年代际波动。2000年以后,PDO转入了负相位,对气温上升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有科学家预计2030年到2035年PDO可能会转入正相位,届时,年代际增暖可能与温室气体增加一起向气候系统施加压力,气候变暖将变得更加猛烈。

另外,太阳的短波辐射在经过大气之后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其中大部分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返回太空。这就可以解释,从地面到对流层,温度越往上越低。因为,加热大气的能量实际来自地表。然而,通过计算得出,到达地面的热量与真正反射后从大气顶部排出的热量并不相等。事实上,截留的长波辐射是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了。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从大气顶部排出的热量减少,温室效应就加强了,并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因此呈增长趋势。

近年来,西欧、北美、日本以及我国东北部地区冬季多次发生极端暴风雪天气,这些异常天气与北极地区和全球变暖有密切联系。用大气环流的变异理论来解释,正常情况下,北极是寒冷的,而中纬度地区则相对温暖,南北存在温差。这个温差的存在,使得西风急流得以维持,而大气的波动会沿着西风急流传递。由于北极变暖非常强烈,温差变小,西风急流也变弱,大气环流南北向运动加大了,冷空气就会更容易自北向南爆发,导致这些地区冷空气异常强烈,出现暴风雪天气。

此外,根据定量统计,全球陆地和海洋冰川、格陵兰岛的陆地冰原的冰量减少,都是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近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在对海平面变化的基线数据重新进行校正后发现,在过去20年中海平面上升加速的情况可能比之前预想的更加严重。这既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也是气候变暖所产生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直接后果。

(取材于中国科学报《全球气候变暖遭“误解”?》)

材料二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打破了地球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碳循环自然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研究表明,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人类就会对全球气候失去控制。

全球气候合作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利益相关主体如何协同有效参与,一直制约着治理进程和实效。每一个主权国家既要承担国际减排义务,又要维护本国发展利益,并受到国内法律、政策的制约。基于本国经济发展需求、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型成本考量,多数国家不减反增,呈现出“吉登斯悖论”现象。另外,全球气候治理很大程度上依赖减排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但就技术扩散与转移实效来看,发达国家虽然就技术转让做了大量决定与承诺,但口惠多而实际支持不至。

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共同担当、积极作为。

一是强化合作治理共识。全球气候合作治理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在近200个国家一致同意通过的《巴黎协定》。确定了各方应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为基础,将世界大部分国家纳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共同确保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二是创新合作治理模式。《巴黎协定》打破了以往不愿减排的行动逻辑,在既定规则前提下,提出了“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减排机制,允许各国根据各自经济和政治状况自愿做出减排承诺,这种“自下而上”的行动机制有效避免了部分发达国家拒绝执行议定减排目标的情况;制定了“只进不退”的棘齿锁定(rachet)机制,不断增加减排量的行动目标,每5年上调一次;建立了从2023年开始每5年对各国行动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机制,盘点减排进展与长期减排目标的差距。这些治理模式的创新必将加速全球气候合作治理进程。

三是量化合作治理内容。全球气候治理重心将从宏观机制转向具体的低碳行动和政策。《巴黎协定》一致同意本世纪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设定每年最低1000亿美元的筹资目标。这样到本世纪末,全球气候治理在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协作下,将取得一定成效。

(取材于李代明的《优化全球气候治理路径》)

材料三

海岛陆沉,这绝非是耸人听闻。国际气候变化专家组的一份科研报告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海平面已上升了10到25厘米。斐济以北的图瓦卢正因此忐忑不安,束手无策地等待着沉沦的命运。

像图瓦卢这样面临海水威胁的岛国绝不止一个,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岛国和濒海国家,他们近年来都十分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希望能够通过某些手段防范或是应对这一悄然逼近的威胁。因为近年来,正是气候变暖、海面上涨的现实,让这些汪洋中的弹丸之地饱受了海水侵城略地之苦。

仍以图瓦卢为例,虽然海水上涨速度极慢,但由于地势太低,此间居民仍能切身感受到海水对家园的滋漫侵犯。这些由珊瑚礁形成的海岛近20年来已被海水侵蚀得千疮百孔,海水通过这些孔隙侵蚀上来,使土壤加速盐碱化,粮食和蔬菜现已很难正常生长。此外,因海水升温,环岛珊瑚也会萎缩死亡,从而使海岛失去一道天然防波屏障,风暴海潮一旦袭来,势将凶猛无阻地长驱直入,给岛民造成惨重的损失。

图瓦卢并非惟一一个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厄运的国家,其他低地岛国,如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西萨摩亚的居民说,他们已明显地感到海岸正在向他们的家门悄悄逼近。国际气候变化专家组的这份报告证实说,海岸正以每年半米的速度向后退缩,大约已持续了90年之久。人们预测,未来40年内南太平洋海面会再上涨20厘米,到时8万多基里巴斯居民将丧失家园。而在马绍尔群岛的一些地段,上侵的海水已将原本长在岸边的椰子树下的土壤掏空,树干抱着那几乎已全裸的球形根部“站”在海水里,摇摇欲坠。

图瓦卢可能是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要被迫撤离家园的国家,更加不幸的是,它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那么,下一个会轮到谁呢?

(取材于网络)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已经对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达成共识

B.海洋的能量存储对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的影响

C.全球气候变暖与地球向太空排出的热量减少有关

D.温室气体的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

A.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增长趋势

B.太平洋年代际震荡转入正相位

C.部分地区发生极端暴风雪天气

D.过去二十年中海平面上升加速

3.根据“材料二”,下列能概括文本核心内容的一项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温室气体排放 C.《巴黎协定》 D.全球气候治理

4.根据“材料二”,下列内容不属于《巴黎协定》本世纪目标的一项是(    )

A.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

B.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C.尽快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以达到峰值

D.每年筹资不少于1000亿美元作保障

5.依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吉登斯悖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缔约方能够意识到全球变暖带来的危险并且愿意积极承担国际减排义务。

B.各缔约方为承担国际减排义务必然要做出违背本国相关法律、政策的决定。

C.发展中国家就减排技术的运用与转让作出大量口惠而实不至的决定与承诺。

D.多数国家基于本国利益考量而不顾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6.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三”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容量:“热”部首是“灬”,它的含义是火

B.耸人听闻:此处可以替换成“骇人听闻”

C.濒海:“濒”读作bīn

D.厄运:艰难困苦的遭遇

7.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海水上涨造成恶果的一项是(    )

A.海岛陆沉 B.植被破坏

C.海岸退缩 D.风暴海潮

8.“材料三”中说图瓦卢将有可能被海水吞没,对此问题有人持不同意见,请依据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同意和不同意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