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题目,完成下面小题。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

阅读下面的题目,完成下面小题。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辨、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

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 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 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 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

1.依据第④段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花的状态

日出前   __________________

日出后   即刻开放,开大开圆

日落时   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太阳花能“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出三朵小花。

4.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太阳花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5.文中的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

 

1. 包裹严紧 花瓣收缩 2.①太阳花喜爱阳光,阳光越炽热,它开得越艳丽旺盛。②太阳花新陈交替活跃,整体上总是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3.“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4.①太阳花遵循了朝开夕谢、新陈交替的生长规律;②每朵太阳花都有开花机会,都有一天的灿烂;③太阳花开完之后,让位新蕾,自己则聚集精华,孕育后代。 5.示例:①有了科学公平友爱的精神,事业才能兴旺发达;②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抓住机会,尽显人生价值;③社会集体应该使每个人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④人与人之间应该友爱和谐,共同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用四字短语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根据第三到五段的内容理解,“但”字前后写出两个层次的原因,第三段“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受住烈日的考验”;第五段的“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的内容中得出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一定要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所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感情,理解时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闪”字更具动态性,形象地写出花朵展开的动感,同时也有“闪亮”“闪光”的联想意义,带给人花朵明丽娇艳的美感。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回归文本,联系上下文来作答,并且要找准答题的区域,此类题的有效信息往往是分散的,需要从文章中进行筛选和整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由原文“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可知,每朵太阳花太阳花都有开花机会,都有一天的灿烂,从而看出太阳花的世界是公平的世界。 由原文“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 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可知,太阳花遵循了朝开夕谢、新陈交替的生长规律,从而看出太阳花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 由原文“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可知,太阳花开完之后,让位新蕾,自己则聚集精华,孕育后代,从而看出太阳花的世界是友爱的世界。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态度的评价及联系现实提出自己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握文章的观点态度,即文章的主旨,主旨可找重点语段、分析写作材料的感情、写作背景及作家思想等方面概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时要立足文本,能够合理阐述,自圆其说。 “花”的世界是“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花的“事业”是“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作者以花作喻,说明道理,即人们也应该像花一样科学、公平、友爱,社会才会兴旺发达、和谐友爱。从它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努力绽放,突出了它们坚强,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它们新陈交替快,开完的太阳花会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闪在一旁,可以看出他们能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等。然后根据主旨联系现实进行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雪衣公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描绘了白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3.请再写出一句和动物有关的诗句。

 

查看答案

(1)《沁园春·长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2)《雨巷》: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3)《荆轲刺秦王》: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念刘和珍君》: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词语中 “济”字的意义和 “朝济而夕设版焉 ”中的“济”相同的一项

A.济世安民 B.同舟共济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

2.下列各句词类活用与 “既东封郑”的“东”相同的是(      )

A.夜缒而出 B.共其乏困 C.越国以鄙远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君知其 D.夫人之力不及此

4.下列对文段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始终以秦国利益为出发点,经过反复哀求,终于让秦国答应退兵。

B.秦晋势均力敌,因为秦与郑结盟,使晋国处于进退两难之地,晋文公经过缜密的分析不得不退兵。

C.晋文公为了报答秦伯, 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但事后反悔,这也是秦伯最终退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D.《左传》、《公羊传》、《东周列国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 “春秋三传 ”。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 《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摘自 2007 年第 3 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     )

A.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B.《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C.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D.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是 (      )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般船待”的生动描写。

B.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C.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般船待的佳话。

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B.《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C.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D.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有没有想过,在你十八岁的时候,你会背起行囊走向远方。在远方,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在等待着你?

请以“心在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5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