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抵抗 朱羊 他亲手击毙了表哥。 他几乎无暇思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抵抗

朱羊

他亲手击毙了表哥。

他几乎无暇思索,抬手一枪,枪声清脆刺耳,直接命中胸口。表哥是他的连副,临死前,表哥的脸痛苦地扭曲抽搐,表哥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是这样一个死法。表哥在倒下前的刹那间,终于完成了此生最后一个军礼。

整整一个上午,面对三倍之敌,他的独立团打退了小鬼子十七次进攻。然而对他来说,这些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他得到军部的命令是:为掩护大部队撤离,在天黑之前,一只蚂蚁也不能踏过八道岗。

面对如此顽强的狙击,敌人调来了五架飞机,对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将他的队伍埋进一片火海。他从炸塌的指挥所里爬出来,耳朵眼儿里嗡嗡有声。他的门牙被一粒石子儿崩碎了,和着一口血水吐出来。他拍打掉头上的灰土,瞪起一双血红的眼睛,恶狠狠地吼:“狗日的小鬼子,今天你干不死我,我就干死你!”

阵地前弥漫着土地被烧焦的气味儿,到处是残缺不全的尸体。烧焦的手臂和大腿,灌木丛似的胡乱地伸向天空。这些都是他的士兵,朝夕相处的生死弟兄。他们刚才还活蹦乱跳的,转眼间已是阴阳相隔。他的心在淌血,他想号啕大哭,但眼里却流不出一滴眼泪。

表哥戴着被子弹穿了两个洞的钢盔,冲到他面前:“报合团长,鬼子火力太猛了,弟兄们实在是顶不住啊!”

他望了一眼头顶上白花花的日头,眼里喷出火来:“鬼子上来了,你是干啥吃的?给我压下去!”

表哥揪着烧焦的眉毛,苦咧着嘴:“咱们已经弹尽粮绝,援军为何迟迟不到?”

他无法回答,他所能做的就是操起一把步枪,然后命令左右:“上刺刀,跟我上!老子就不信,他娘的小鬼子能有两条命!”

一场肉搏战下来,他的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咒骂声、哭号声此起彼伏。

“团长,咱们还是撤吧!”表哥满是瘀血的脸上焦躁不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动摇军心者,杀无赦!”

“你个王八蛋,老子怕死吗?咱们做如此无谓的抵抗,有个屁用!”表哥毫不示弱。

“滚!”

表哥哑着嗓子干号了一声,转身跑开。

他面无表情地望着表哥的背影远去。当年,他最爱看表哥唱的《挑滑车》。大幕拉开,高宠英姿飒爽,跃马挺枪,连挑金兵十一辆铁滑车,何等盖世英雄!但终因体力不支,战死沙场。大幕落下,表哥卸了妆,又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如果没有这场该死的战争,表哥如今定是成了红遍大江南北的名角儿,还有那个如花似玉的小花旦宁儿,他也得尊称一声嫂娘。

他从小父母双亡,是舅舅第一家人将他拉扯长大。后来,他进了省城读书,靠表哥唱戏供他学费。再后来,日本兵进了城。一天晚上,他和几个同学去街上贴传单,被几个巡逻的鬼子发现。他们在前面跑,鬼子在后面开了枪,几个同学当场死于非命,他退了学,加入了东北抗联。

刚过了正月,表哥找到了他,告诉他,因为一个鬼子大佐相中了宁儿,传话要宁儿去他的军营唱戏。宁儿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便用碎玻璃扎花了脸。恼羞成怒的鬼子大佐哪肯善罢甘体?派兵包围了戏班子,见人就杀,宁儿当场被一个鬼子用刺刀挑死。表哥仗着一身武艺,历尽险关逃了出来,投奔到他的部队……

日头渐渐西斜,阵地前杀声四起,枪炮声更是震耳欲聋,一小股鬼子已然冲人战壕,与他的士兵纠缠搏斗在一起。

表哥带着几个兵又一次冲到他面前,苦苦哀求道:“团长,再不撤,真的来不及了!”

砰!他不由分说,果断地扣下了板机,眼睁睁看着一股鲜血从表哥的胸膛迸溅而出。

他握枪的手不停地颤抖着,一缕青烟绕着枪口袅袅地散开。此刻,他多么希望眼前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出戏呀:大幕开启,高宠威风凛凛地挺枪跃马,挑起铁滑车……

鬼子又一次发起了冲锋。

他手提大刀,仰天大笑,学着表哥的戏文,一板一眼地命令发报:“弹尽,援绝,阵破!然扼守一隅,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从“他亲手击毙了表哥”看,本文采取倒叙的手法,先交代故事结局,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他”面对兄弟残缺不全的尸体,眼里却流不下一滴眼泪,说明他是一个性格刚毅的人,英雄流血不流泪。

C.文中插叙表哥和宁儿以及自已以前的经历,揭示了侵略者凶残的本性,也暗示了他誓死抵抗、绝不撤退的原因。

D.面对残酷的战场形势,表哥多次提出撒退,“他”坚决不同意撤退,并且击毙了表哥,目的是为了稳定军心。

2.小说以“抵抗”为题,含义丰富,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B 2.“抵抗”指他所率领的独立团面对敌人的进攻,一直顽强抵抗的情节;也指在艰难形势下,他必须抵抗兄弟们的伤残、表哥的哀求、撤退的诱惑;从个人形象上来看,“抵抗”还意味着他为了完成任务,抗击侵略者,必须与自己重视情义的本性作斗争,以至于需要亲手击毙表哥,与战友们舍生忘死地战斗。 3.用他仰天大笑的态度,塑造出英勇无畏的形象;而学表哥的戏文,则寄托着他对表哥沉重的哀思;戏文的内容正切合他们面临的实际情况,用文艺性的句子为他们的拼死作战渲染了悲壮的色彩;同时,没有写他们的最终结局,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让文章的情绪铺展得更为浓烈。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面对兄弟残缺不全的尸体,眼里却流不下一滴眼泪,说明他是一个性格刚毅的人,英雄流血不流泪”理解错误,从“他的心在淌血,他想号啕大哭,但眼里却流不出一滴眼泪”来看,他并非不想流泪,而是悲伤过度,已经无法流出眼泪。 故选B。 2.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内涵的能力。探究小说的题目的内涵,要在理解标题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看其有无象征意义,深层含义,并联系小说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意图,看标题有无揭示主题和暗示作者创作意图的作用。 从表层含义来看,“抵抗”是指他们面对敌人的攻击,誓死不撤退的“抵抗”;从情节来看,“抵抗”还有他对抗表哥苦苦哀求撤退的“诱惑”的含义,明知这是自杀式的战斗,但他恪守军令,“为掩护大部队撤离,在天黑之前,一只蚂蚁也不能踏过八道岗”,为此必须“抵抗”撤退的诱惑;从人性上来看,“抵抗”还在于他亲手击毙表哥之后,对于自己内心的愧疚、痛苦的挣扎之情。 3.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文本结尾的艺术效果的分析。先要明确小说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技巧、对情节的安排、人物塑造、主题的表达作用及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来回答。 小说最后一段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文本分析如下: “学着表哥的戏文,一板一眼地命令发报”是他用这种形式对亲手击毙的表哥进行深切的哀悼,流露出他内心的痛苦与愧疚之情,塑造了他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弹尽,援绝,阵破!然扼守一隅,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戏词与现实情况的重叠,加重了他们“抵抗”的悲剧性,也给他们的行为蒙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烘托出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勇精神;结尾不写结局,留给读者们想象的空间,更有回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文明时代,绿水青山是真实的自然景观,金山银山则是悬设的物质财富梦想。虽然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山傍水,但对农业文明时代的人们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在这一历史阶段,绿水青山是人们栖息的家园,具有灵性色彩,仿佛就是人们生命的背景和底色,向人露出诗意的微笑。辛弃疾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在古代,人们触目所及,都是自然的美,与山水共情,把自我寄寓其中。但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非总是融洽。古往今来,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虫灾、早涝、瘟疫等也是史不绝书。“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这段著名诗句,就非常形象地刻画出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时代,大自然从消极方面给广大民众带来的灾难性的压迫和伤害。当人类的力量尚未强大到足以抗衡大自然所带来的困境,自身生命时刻受到严重威胁时,美丽动人的“绿水青山”,不照样是“枉自多”吗?只要生产力尚处在低下状态,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匍匐着的命运就难以改观。

工业文明时代。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凭借科学技术的现代革命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魔鬼似的奔涌,而且导致人对大自然态度的深刻变化。对自然界的开发和征服,使自然景观与财富梦想的界限被打破了。绿水青山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所征服,大自然在人们面前仿佛打开了无尽的宝藏。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人们不惜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征服和占有。如此一来,自然界便不可避免地褪去诗意的形象,沦为表现人的占有欲和征服力的主战场。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下的工业文明,尽管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它却体制性地忽略了自然承受能力的限度。这种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一方面是“金山银山”的堆积,另一方面则是绿水青山的消遁。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金山银山”的背后是剩水残山,甚至是恶水穷山、毒水污山,最终不得不失去赖以栖息的家园。人类在强调自然是可以随意开采和占有的“金山银山”时,同自然界的关系便不再是和谐共生,而是相互异化。

在当代,我们正面临着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转折,当我们从工业文明带来的消极的、可怖的后果中猛然惊醒之时,保护自然、修复生态就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我们不但要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还要实现金山银山还是绿水青山的转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和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其本质在于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其现实表征则是既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金山银山”的物质保障;又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以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2018年6月2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文明时代,虽然人们与自然之间关系密切,但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联系。

B.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屈服于大自然的命运才会发生变化。

C.工业文明时代,人们一味追求金山银山,导致人对大自然的态度发生深刻变化,绿水青山逐渐消遁。

D.当下,我们应当吸取工业文明时代对待绿水青山的教训,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相互转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结构上是分总关系,三个分论点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不同时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

B.第一段引用辛弃疾的诗词,说明在农业文明时代,自然是人们栖息的家园,具有灵性色彩。

C.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强调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态度不同,带来的后果也不一样。

D.文章第三段引用十九大报告中的原话,告诉我们我国已经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亲近自然的同时也畏惧自然,自然为我们提供生存环境,但是自然灾害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让人们对自然不再恐惧,另一方面又打破了自然景观与财富梦想的界限。

C.不能仅仅把绿水青山看成可以随意开采和占有的“金山银山”,否则,自然界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让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和解,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

 

查看答案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面对失败、伤心、悲痛、挫折……请以“勇敢面对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写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⑤不得抄袭和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这是一本发黄的日记。它的主人是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日记没有记完,它最末的一页上写着:

②“体温很快到三十九度五。”

③“胃剧痛。”

④“燥热、耳鸣、睁开眼时眼皮疼……”

⑤“四小时了,我的伤口、鼻、嘴开始出血……”

⑥笔迹,越往下越不规整,一个个字母歪歪扭扭、颤颤巍巍。可以看出,这是由一个正在______颤抖的人书写下来的。

⑦原来,那一天下班后,施密特仍兴致勃勃地留在实验室里,观察一条南美洲毒蛇。一不小心,毒蛇猛地从玻璃缸里窜出头来咬了一下他的手指。不好!施密特迅速将它关回蛇笼里,然后急急地挤出伤口内的败血。头晕眼花的他,想打电话通知医院,偏偏室内的电话刚坏,别的办公室都锁上了门,而此时再要走到大楼外面的警卫室打电话显然已经体力不支。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施密特斜靠在座椅上,只能喟然长叹一声。

⑧蓦地,从幼年起始的求学、投考、从师、做动物解剖、写学术论文……一幕幕情景交替在脑海中快速闪现。“难道自己的科学生涯就结束了?就这样坐以待毙?”这位已经知道死神叩门的67岁的科学家痛苦地思索。忽然,一个念头浮现出来了:还可以再作一番贡献。记录自己垂死的感觉,这是一个蛇毒罹毒者临死前的不可多得的自我记录,对后人一定有研究价值。他顶住了,支撑着,记录下去。周围是静静的夜,许多人该是进入梦乡的时候了,谁都不知道在博物馆大楼深处的这个房间里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搏斗。在被毒蛇咬了5小时之后,施密特因脑溢血与世长辞。日记的最后一段记录是:“血从鼻子和嘴里流淌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开始脑充血了。”

⑨一个有志者总是为着自己献身的事业坚韧地奋斗。你看,即使死神在叩门的时候,他还不撒手,不畏惧,非得留下最后一道刻痕不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⑥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A.强烈 B.猛烈 C.剧烈 D.激烈

3.引文第⑥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不规整”体现在文中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⑦自然段中,施密特“走到大楼外面的警卫室打电话显然已经体力不支”的原因,在文中看是因为:(至少说出两条原因,每条不得超过20字)

5.第⑧自然段中划线部分“一场特殊的搏斗”是指____________;说它特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引文第⑧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痛苦”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家被蛇咬了,伤口疼痛。

B.科学家为自己就这样坐以待毙,无所作为而痛苦。

C.既有伤口之疼,也因为自己要死,要离开研究,结束科学生涯而痛苦。

D.科学家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离开人世了,所以很痛苦。

7.本文赞颂了科学家施密特怎样的精神品质。

8.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而不不亦君子乎

1.对上面文言文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按时 B.说:高兴 C.知:聪明 D.愠:恼怒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天上的高处,常常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_______。

①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水中

②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

③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

④在这幽静的湖上,惟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

⑤把湖光山色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

A.③④②①⑤ B.④②③①⑤ C.③①⑤④② D.①⑤④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