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一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下面是某物业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您好,春天快到了,为了提防小区出现鼠患,我管理处将每天在小区内的公共区域内投放耗子药。请各位住户在此当中注意安全,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小孩,家中有宠物的住户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宠物,以免其误食。
谢谢合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硬实力,软实力, 要靠人才实力。“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时期,正是在钱学森、朱光亚、郭永怀等一批科学家的带领下,广大科技人员自力更生、攻坚克难,铸就了 的“大国重器”。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的接续努力,我国科技事业获取了巨大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既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也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航天、高铁、互联网等产业也在世界上占据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超过7000万,研发人员超过500万,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智力储备。( ),我们创新发展的基础会更加坚实,创新驱动的动力将更加澎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最重要的是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让 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总书记每次提到尊重科技工作者、重视科技人才培养,都赢得全场科技人员的持久掌声,引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强烈共鸣。事实上,不管是“放权”还是“放钱”,根本出发点都在于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性,尊重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劳动付出,对他们给予充分信任。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追本溯源 举世瞩目 一席之地 连篇累牍
B.追本溯源 闻名遐迩 弹丸之地 繁文缛节
C.归根到底 闻名遐迩 弹丸之地 连篇累牍
D.归根到底 举世瞩目 一席之地 繁文缛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科技事业获取了巨大发展和长足进步,既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也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
B.让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了巨大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既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也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
C.让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了巨大发展和长足进步,既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也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
D.让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了巨大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既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也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充分激发这支队伍的创新活力,用好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
B.我们激发这支队伍充分的创新活力,用好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
C.用好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充分激发这支队伍的创新活力
D.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人才用好,这支队伍的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哀诗三首·其三
[魏晋]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①,去来勿与谘②
[注]①蓼虫不知辛: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②谘:同“咨”。征询,商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这两句,诗人开门见山点明题意。“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点明全诗的感情基调,统摄全诗。
B.“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写出了边地的苦寒、人稀、荒芜,反衬出边地人民的坚强。
C.在“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两句中,诗人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边防驻军的战旗在朔风中纷纷飘扬、摇曳,渲染了森严、紧张的战争氛围。
D.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留下的人,多被敌军俘虏,没完没了地哭泣。这些都描写了边地人民遭受敌军蹂躏之惨。
2.诗歌最后四句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椿,字延寿,本字仲考,太和中与兄播俱蒙高祖赐改。性宽谨。初拜中散、典御厩曹。以端慎小心,专司医药,迁内给事,与兄播并侍禁闱,高祖嘉之。及文明太后崩,高祖五日不食。椿进谏曰:“陛下至性,孝过有虞,居哀五朝,水浆不御,群下煌灼,莫知所言。陛下荷祖宗之业,临万国之重,岂可同匹夫之节,以取僵仆。且圣人之礼,毁不灭性,纵陛下欲自贤于万代,其若宗庙何!”高祖感其言,乃一进粥。转授宫舆曹少卿,加给事中。
初,武兴王杨集始为杨灵珍所破,降于萧鸾。至是,率贼万余自汉中而北,规复旧土。椿领步骑五千出顿下辨,贻书集始,开以利害。集始执书对使者曰:“杨使君此书,除我心腹之疾。”遂领其部曲千余人来降。寻以母老,解还,
初,显祖世有蠕蠕万余户降附,居于高平、薄骨律二镇。太和之末叛走略尽惟有一千余家太中大夫王通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叛走诏许之,虑不从命,乃使椿持节往徙焉。椿以为徙之无益,时八座议不从,遂徙于济州,缘河居之。冀州元愉之难,果悉浮河赴贼,所在抄掠,如椿所策。建义元年,为司徒。永安初,进位太保,加侍中,给后部鼓吹。元颢入洛,椿子昱为颢禽。又椿弟顺为冀州刺史,顺子仲宣正平太守,兄子侃、弟子遁并从驾河内,为颢嫌疑。以椿家世显重,恐失人望,未及加罪。时人助其忧,或劝椿携家避祸。椿日:“吾内外百口,何处逃窜?正当坐任运耳。”“椿还华阴逾年。普泰元年七月,为尔朱天光所害,年七十七,时人莫不冤痛之。太昌初,赠都督冀定殷相四州诸军事、太师、丞相、冀州刺史。
(选自《魏书•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和之末/叛走略尽/惟有一千余家/太中大夫王通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叛走/
B.太和之末叛/走略尽/惟有一千余家/太中大夫王通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叛走/
C.太和之末/叛走略尽/惟有一千余家/太中大夫王通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叛走/
D.太和之末叛/走略尽/惟有一千余家/太中大夫王通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叛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根据封国、非封国的情况分为王太后和皇太后。
B.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部曲经主人放免,即成平民。
C.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后魏以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
D.河内,古代地理名词,河,在古代一般指的是黄河,中国古以黄河以南为河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椿兄弟二人都得到高祖赏识。他们的表字是高祖赐改的,并且兄弟二人都在高祖身边担任重要职务。
B.杨椿勇于直谏。文明太后死后,高祖五日不食,杨椿劝说皇帝应当以大局为重,高祖被他的话感动,开始进食。
C.杨椿有号召力。杨集始投降敌国,杨椿写信给他,用利害关系开导他,最终杨集始消除顾虑,率领部曲来降。
D.杨椿有先见之明。他反对把投降的蠕蠕迁徙到济州,皇帝不同意他的意见,最后蠕蠕借机反叛,果然和杨椿预料的一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圣人之礼,毁不灭性,纵陛下欲自贤于万代,其若宗庙何!
(2)以椿家世显重,恐失人望,未及加罪。时人助其忧,或劝椿携家避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