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我国某地模仿法兰西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 6 座“凯旋门”,10 余座“美国国会大厦”,3 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 150 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 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 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传统的不自信、对文化根底的不自知。
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那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 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材料来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筑如果失去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模仿得再好,也只能山寨别人文化的表层,充其量不过是赝品。
B. 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是在呈现文化的主体意识的同时,又能兼容并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
C. 建筑一旦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往往会引起人们的诟病。
D. 建筑要想成为精神家园,就要讲究乡愁和人文的淬火,而绝对不需要所谓的雄伟壮丽的外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推进,论述中国建筑在借鉴西方与传统时,要立足于本土文化与历史。
B. 文章将“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进行对比论述,指出建筑设计盲从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C. 文章有理有据,指出建筑要植根于历史文化,立足于地方特色,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D.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表明有了乡愁与人文的融入,居所才能成为精神家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筑在考虑文化基因、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唯有仿效古人、借鉴西方,才能有发展有创新。
B. 如果说模西建筑热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那么仿古建筑热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 文章对这两种热潮全都加以否定。
C. 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的措施,给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
D. “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是说建筑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不能受西方影响,才会有生命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
------布莱希特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谁没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
---------歌德
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托马斯•胡德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一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下面是某物业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您好,春天快到了,为了提防小区出现鼠患,我管理处将每天在小区内的公共区域内投放耗子药。请各位住户在此当中注意安全,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小孩,家中有宠物的住户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宠物,以免其误食。
谢谢合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硬实力,软实力, 要靠人才实力。“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时期,正是在钱学森、朱光亚、郭永怀等一批科学家的带领下,广大科技人员自力更生、攻坚克难,铸就了 的“大国重器”。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的接续努力,我国科技事业获取了巨大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既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也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航天、高铁、互联网等产业也在世界上占据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超过7000万,研发人员超过500万,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智力储备。( ),我们创新发展的基础会更加坚实,创新驱动的动力将更加澎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最重要的是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让 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总书记每次提到尊重科技工作者、重视科技人才培养,都赢得全场科技人员的持久掌声,引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强烈共鸣。事实上,不管是“放权”还是“放钱”,根本出发点都在于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性,尊重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劳动付出,对他们给予充分信任。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追本溯源 举世瞩目 一席之地 连篇累牍
B.追本溯源 闻名遐迩 弹丸之地 繁文缛节
C.归根到底 闻名遐迩 弹丸之地 连篇累牍
D.归根到底 举世瞩目 一席之地 繁文缛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科技事业获取了巨大发展和长足进步,既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也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
B.让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了巨大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既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也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
C.让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了巨大发展和长足进步,既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也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
D.让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了巨大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既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也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充分激发这支队伍的创新活力,用好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
B.我们激发这支队伍充分的创新活力,用好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
C.用好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充分激发这支队伍的创新活力
D.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人才用好,这支队伍的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