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带给读者别样的乐趣。其中,有声阅读不仅解放了人们的眼睛,还能满足大众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数字产品发展的方向。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声阅读呈现上升趋势。拿目前全球最大、增长率最快的有声图书市场美国来说,早在三年前,其市场的有声读物就达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有声阅读已具备了充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有声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目前,我国有不少专门的听书网站,现有的大型网站,大部分都提供“有声阅读”,此外,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等不断向大众开放,例如“懒人听书软件”可以随时下载,操作简单,快速实用。有声阅读不仅有小说、评书、相声等娱乐内容,更有科学技术、人文哲学等更多领域的听书素材。

(摘编自《广州日报》2018年5月)

材料二:

图1 2012-2017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

图2 2017年5月主要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市场环境尚未成熟,且发展极不平衡。传统出版机构力量偏弱,新兴移动电台和听书APP“跑马圈地”,甚至恶性竞争,亟需进行引导与扶持。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读者的有声阅读习惯是有声阅读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引导全社会形成有声阅读的氛围,使之扩展为全民阅读的形式之一。

良性竞争和公平秩序的市场环境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稳定有声阅读的市场秩序,保障有声书产业健康长期地发展,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同时,有声阅读的发展既给传统的电子音像出版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也带来了技术变革的机遇。我国相当一部分传统音像出版企业拥有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自带多媒体基因,与电台、移动电台、有声阅读平台有天然的联系,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摘编自蔡翔、王睿《2018年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2-2017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同比增长率经历了“增长稳定一增长下滑”的过程,但国内有声阅读市场规模仍在逐年稳步地持续扩大。

B. 2017年5月,懒人听书、氧气听书、酷我听书等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分别为4.5次、4.4次和3.7次,占据前三名;其余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较少。

C. 在主要听书APP中,懒人听书是有声阅读市场的王者,酷听听书与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氧气听书则与之比肩,或许有望超越它。

D. 2017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方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为人们所接受的有声阅读方式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B. 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以美国为例,早在三年前,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C. 我国现有的一些网站和不断向大众开放的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以及多样化的有声阅读素材等,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

D. 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

3.面对有声阅读产业的现状,如何让它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请简要概括说明。

 

1.D 2.A 3.①有声阅读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②政府部门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③传统音像出版企业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D项,“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错,无中生有。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项,“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错,材料一说“至少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C项,“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错,材料一说“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 D项,“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错,材料三说“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 故选A。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主要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面对有声阅读产业的现状,如何让它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就是要筛选出每一则材料与此相关的信息,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三中,材料三“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引导全社会形成有声阅读的氛围,使之扩展为全民阅读的形式之一”“ 要稳定有声阅读的市场秩序,保障有声书产业健康长期地发展,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我国相当一部分传统音像出版企业拥有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自带多媒体基因,与电台、移动电台、有声阅读平台有天然的联系,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第二步整合材料,按照题干要求分点概括相关内容,注意语言的简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我国某地模仿法兰西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 6 座“凯旋门”,10 余座“美国国会大厦”,3 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 150 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 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 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传统的不自信、对文化根底的不自知。

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那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 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材料来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筑如果失去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模仿得再好,也只能山寨别人文化的表层,充其量不过是赝品。

B. 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是在呈现文化的主体意识的同时,又能兼容并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

C. 建筑一旦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往往会引起人们的诟病。

D. 建筑要想成为精神家园,就要讲究乡愁和人文的淬火,而绝对不需要所谓的雄伟壮丽的外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推进,论述中国建筑在借鉴西方与传统时,要立足于本土文化与历史。

B. 文章将“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进行对比论述,指出建筑设计盲从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C. 文章有理有据,指出建筑要植根于历史文化,立足于地方特色,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D.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表明有了乡愁与人文的融入,居所才能成为精神家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筑在考虑文化基因、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唯有仿效古人、借鉴西方,才能有发展有创新。

B. 如果说模西建筑热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那么仿古建筑热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 文章对这两种热潮全都加以否定。

C. 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的措施,给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

D. “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是说建筑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不能受西方影响,才会有生命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

------布莱希特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谁没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

---------歌德

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托马斯•胡德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一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物业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您好,春天快到了,为了提防小区出现鼠患,我管理处将每天在小区内的公共区域内投放耗子药。请各位住户在此当中注意安全,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小孩,家中有宠物的住户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宠物,以免其误食。

谢谢合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硬实力,软实力,      要靠人才实力。“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时期,正是在钱学森、朱光亚、郭永怀等一批科学家的带领下,广大科技人员自力更生、攻坚克难,铸就了      的“大国重器”。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的接续努力,我国科技事业获取了巨大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既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也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航天、高铁、互联网等产业也在世界上占据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超过7000万,研发人员超过500万,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智力储备。(    ),我们创新发展的基础会更加坚实,创新驱动的动力将更加澎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最重要的是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让        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总书记每次提到尊重科技工作者、重视科技人才培养,都赢得全场科技人员的持久掌声,引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强烈共鸣。事实上,不管是“放权”还是“放钱”,根本出发点都在于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性,尊重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劳动付出,对他们给予充分信任。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追本溯源  举世瞩目  一席之地  连篇累牍

B.追本溯源  闻名遐迩  弹丸之地  繁文缛节

C.归根到底  闻名遐迩  弹丸之地  连篇累牍

D.归根到底  举世瞩目  一席之地  繁文缛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科技事业获取了巨大发展和长足进步,既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也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

B.让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了巨大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既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也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

C.让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了巨大发展和长足进步,既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也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

D.让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了巨大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既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也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充分激发这支队伍的创新活力,用好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

B.我们激发这支队伍充分的创新活力,用好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

C.用好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充分激发这支队伍的创新活力

D.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人才用好,这支队伍的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