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
略论思维的“惰性”
章炳元
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爱因斯坦依据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光线偏折、引力红移、引力辐射等科学预言,马克思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表明了人类的思维具有多么惊人的科学预见性!不仅如此,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显示了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的巨大威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外,又有保守性和“惰性”的一面;它既能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指导实践,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毛泽东同志曾列举当年游击战争的例子说:当斗争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后,“我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是在山上”。这种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除去客观因素外,正是思维“惰性”的反映。自然界的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因此静止的东西你要让它动起来必须下大力,而运动着的东西你要让它停下来也必须花大劲。人们的思想也往往这样: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方面的挑剔和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就这样被窒息于呱呱坠地之时;可是,对于已经流行的观点,即使有弊病也很难纠正。贝佛里奇在列举科学史上许多这样的事例后说: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席勒在谈到这种抗拒心理时甚至这样说:“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
形成这种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传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而爱因斯坦正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辐射和吸收上,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为此,伽利略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人甘心情愿做亚里斯多德的奴隶,把他的什么话都奉为圣旨,一点不能违反。”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看来,正是胆怯和害怕出错扼杀了维勒的创造性思维,使他畏缩不前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得好:“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也就扼杀了科学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项开创性工作,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要破除思维的“惰性”。倘若只会顺着权威的思路和传统的观念去想,只会进行再生性的和习惯性的思维,那么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有开拓和进展。唯有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等“惰性”心理,才能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使创造性思维的灿烂花朵盛开,杰出丰硕的果实。
(选自《语文读本》第五册第17课,武汉市教科院编著)
1.下列对“思维惰性”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思维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的心理特征。
B.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
C.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
D.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精辟指出了人类容易产生思维惰性的三个主观原因——因循守旧、迷信权威、怕犯错误.
B.本文充分发挥敢于质疑的精神,对“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惰性产生的心理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C.作者鼓励人们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克服思维的“惰性”,让创造思维的花朵盛开。
D.文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和著名人物的许多言论,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却又无堆砌之感。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因而能自觉地控制思维“惰性”的产生。
B.人类只要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三种“惰性”心理,就能充分发挥好思维的创造性。
C.人类思维常常超前于实践,又时时会落后于实践;既能指导实践,又限制新事物发展,所以人类难以驾驭。
D.人脑中的固守现成流行的传统观念的倾向,使得人们无法对面前的新情况作出是非判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前,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耿直地自我描述:“学校一般,交通一般,待遇一般。”接着笔锋一转,介绍了学校的优势:评职称容易、压力不大、牛肉便宜,等等。这则招聘启事被赞为“史上最真诚的高校招聘启事”。然而,该校宣传部负责人次日却对媒体表示,此招聘系一名雷姓院长发布,未经审核,学校正介入调查,进行约谈。随后,学院网站换上了范文式的新版招聘启事。
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学校时,“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并提出招生要求:“少爷、小姐、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要来。”彼时,街头巷尾,人们看着这份另类的招生广告,觉得特别新鲜、有趣。一时间,名师高徒纷至沓来,晓庄师范学校成为当时“教育界关注的中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介绍“重阳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五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每空不超过4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年汪曾祺先生曾转述了沈从文先生的话——小说要贴着人物写,用故事塑造人。①________________?就是从细节入手,从生活取材。比如在写《透明的红萝卜》时,小黑孩晚上坐在铁匠炉边,一边拉着风箱,一边烧烤萝卜,入迷地看着铁匠炉上蓝色的火苗在神秘地跳跃。②________________。而《蛙》中姑姑的形象则是借助他人的经验与自身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因为姑姑是我来到世上见到的第一个人,也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员,我有很多机会观察她。即使她不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的心中也能勾画出她的影子。③________________,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对他人的想象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发挥的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 ”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 ,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 ,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 ,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
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B. 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C. 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D. 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我们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B.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
C. 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
D. 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应接不暇 无所适从 惊魂甫定 高山仰止
B. 摩肩接踵 无所适从 惊魂不定 仰之弥高
C. 目不暇接 手足无措 惊魂甫定 仰之弥高
D. 目不暇接 手足无措 惊魂不定 高山仰止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的结尾处运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了自己决心奉养祖母到最后的愿望。
(2)王勃《滕王阁序》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