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诗歌意境所体现的时空感也更为复杂。如李群玉的《秣陵怀古》:“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龙虎势衰佳气歇,凤凰名在故台空。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昔日的豪华繁盛与今日的荒冷凄迷,在各个意象中得以叠映,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大量怀古诗。

B. 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感交织并存。

C. 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审美体验。

D. 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审美意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应营造模式。

B. 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C. 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这三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

D. 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诗的审美魅力。

B. 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C. 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族文化风格。

D. 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因而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

 

1.D 2.C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根据原文第四段信息“‘流观似’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不能说“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而是中国画和中国诗都有共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流观”的观照方式,这是受“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的。另外,“进行多角度观察”的表述也不正确,应该是“多点观照”。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C项,作者从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与审美时空三个维度论述的不是中晚唐怀古诗的意象,而是论述其古今“两重时空并置叠映”的特点;这三个维度并不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前两者“绾合”了后者。故选C。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判断有误,文中虽然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并不能得出“律诗在绾合古今上比较松散”的结论。作者在分析“堂前燕”这一意象时也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可见在文中“联结”就是“绾合”的同义语;C项,根据原文意思,是民族哲学、美学思维影响了诗人、画家的观照方式,而不是反过来;D项,文中举例分析的两首刘禹锡诗,虽然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时空,但没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38年来,中国女排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对于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

郎平还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位于美国的环保机构“全球足迹网络”日前发布报告称,7月29日是今年的“地球超载日”,即人类已于当日耗尽了2019年一整年的自然资源“预算”,比20年前提早了2个多月并创下新纪录该机构追踪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消耗(即“支出”)和地球的生物承载力(即“供给”)。超载日指从这一天起,人类当年对自然资源的已有“支出”超过地球在本年度生物承载力总“供给”。数据显示,今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是地球再生速度的1.75倍,即今年预计人类将消耗1. 75个地球的再生自然资源,其中美国的资源消耗速度最快。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则招聘启事,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作修改。

招聘启事

因学校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高中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各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20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意者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163@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应聘者本人负担。欢迎来电询问。联系电话:3456789。

智慧教育培训学校

2019年12月18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夹杂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曲淹没在这______之中,不得不______地寻求突破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铜锣,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戏剧艺术家长期揣摩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在戏曲表演过程中,_____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得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而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赏心悦目、______的审美效应。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喧嚣  苦心孤诣  五光十色  勾魂摄魄 B.喧闹  呕心沥血  五光十色  荡气回肠

C.喧嚣  苦心孤诣  五颜六色  荡气回肠 D.喧闹  呕心沥血  五颜六色  勾魂摄魄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音乐和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被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B.而音乐和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C.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点特点。

D.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这一特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

B.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

C.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D.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黄昏之景,但景中使用了暖色调。

(2)《离骚》屈原控诉当时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一味投机钻营。对此作者忧愁烦闷,不由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悲叹:“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