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段中有文化常识错误,请找出五处并改正。
年龄不同,喜欢的味道不同,喜欢的文字也大不相同:年轻时,喜欢淋漓酣畅的文字,如虎啸深山的磅礴之音,①最爱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皇祖母对小玄烨说的那句:“我孝庄,天塌地陷,岿然不动,日月星辰唯我独尊,记住孙儿,雄心的一半是忍耐!”②钦慕《水浒传》里的武松,绰号“玉麒麟”武艺高强、棒棍天下无双。③步入中年,对岁月有了深情眷恋,更懂得李密的《陈情表》、鲍照的《行路难》里杂陈的人生况味。④从自号少陵野老的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也读出了至情至性之生命本色。③暮年,在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中洞察人生的经验教训,才感悟到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实录”精神写尽各阶层人物,才是平淡且百味的人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专家指出,房地产贷款总量的减少、房价的降低表明房地产的泡沫正在慢慢消除,我们不能像别国的银行业一样被房地产拖垮,而要学习它们的经验和教训。
B. 进入冬季,流感的发病率猛增,为了让同学们及时得到治疗,学校请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C. 通过检测鉴定、调查取证、现场勘验、模拟实验和专家论证,事故调查组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
D.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下列各句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②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③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仍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④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节外生枝。
⑤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微”字当选年度汉字,“莫言”“你幸福吗”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⑥《美人鱼》公映12天就收获了24.65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美人鱼》票房超过30亿指日可待。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事件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愤》中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兖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时乏国用,言利者争献富国计。尧俞奏曰:“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
英宗即位,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皇太后与英宗同听政,英宗有疾,既平,尧俞上书皇太后,请还政。久之,闻内侍任守忠有谗间语,尧俞谏皇太后曰:“外间物论纷惑,两宫之情未通。臣谓天下之可信者,无大于以天下与人,亦无大于受天下以公,况皇帝以明睿之资,贯通古今,而受人之天下乎?如诛窜谗人,则慈孝之声并隆矣。”于是皇太后还政,逐守忠。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哲宗立,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八。哲宗与太皇太后哭临之,太皇太后语辅臣曰:“傅侍郎清直一节,终始不变,金玉君子也。方倚以相,遽至是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献简。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 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B.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C.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D.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 20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D.谥,指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尧俞性格沉静,潜心向学。他十岁便能写文章,未冠时即登第,但却仍能闭门读书,不事游冶,受到石介赞叹。
B.傅尧俞尽职尽责。兖国公主与驸马不和,仁宗皇帝袒护公主,将驸马调到外地任职,时任监察御史的傅尧俞上疏指出这种做法不合礼制。
C.傅尧俞正直敢言。皇太后听信身边奸邪小人的谗言,迟迟不将政事还给英宗。傅尧俞上疏请求皇太后以天下和公心为重,还政给英宗,并驱逐那些进谗言的小人。
D.傅尧俞公正无私。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许以高官厚位,傅尧俞不为所动,并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
(2)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