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手
萧红
在我们的同学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她初来的几天,我们叫她“怪物”,下课以后大家在地板上跑着也总是绕着她。但关于她的手,也没有一个人去问过。
夜里她躲在厕所里边读书,天将明的时候,她就坐在楼梯口。有一天,落着大雪的早晨,窗外的树枝挂着白绒似的穗头。在宿舍的那边,长筒过道的尽头,窗台上似乎有人睡在那里了。
“谁呢?这地方多么凉!”因是星期日的早晨,整个学校处于特有的安宁里。
还没走到她的旁边,我看到那摊在膝头上的书页被风翻动着。
“这是谁呢?礼拜日还这样用功!”正要唤醒她,忽然看到那青色的手了。
“王亚明,哎…醒醒吧…”我还没有直接招呼过她的名字,感到生涩和直硬。
“呵…睡着啦!”她每逢说话总是开始钝重地笑笑。
“华提……贼死,右…爱……”她还没找到书上的字就读起来,“华提…贼死,这英国话,真难……不像咱们中国字。右……爱……右…阿儿…说完一句话,她又读起末尾不相干的单字来。
在角落里,在只有一点灯光的地方我都看到过她好像老鼠在啮嚼什么东西似的。
她的父亲第一次来看她的时候,说她胖了:“吃胖了,这里吃的比自家吃的好,是不是?好好干吧!干下三年来,不成圣人吧,也总算明白明白人情大道理。”
第二次,她的父亲又来看她,她向她父亲要一双手套。
“书,好好念书,要一副手套还没有吗?要戴就先戴这副,开春啦!我又不常出什么门,明子,上冬咱们再买,是不是?明子!”她的父亲在接见室的门口嚷嚷着。
她的父亲也是青色的手,比王亚明的手更大更黑。
暑假以后,她又来了。她的父亲搬着行李,她抱着面盆和一些零碎。走上台阶来了,我们并不立刻为她闪开,有的说着:“来啦!”“你来啦”有的完全向她张着嘴。等她父亲腰带上挂着白毛巾一抖一抖的走上了台阶,就有人在说:“怎么在家住了一个暑假,她的手又黑了呢?那不是和铁一样了吗?”
秋季以后,宿舍搬家的那天,我才真正注意到这“铁手”。我似乎已经睡着了,但能听到隔壁在吵叫着:“我不要她,我不和她并床…”“我也不和她并床。”
夜里我偶然起来到过道去喝了一次水。长椅上睡着一个人,立刻就被我认出来,那是王亚明。两只黑手遮着脸孔,被子一半脱落在地板上,一半挂在她的脚上。我想她一定又是借着过道的灯光在夜里读书,可是她的旁边也没有什么书本,并且她的包袱和一些零碎就在地板上围绕着她。
以后,这黑手人就睡在过道的长椅上。我起得早的时候,就遇到她在卷着行李,并且提着行李下楼去。我有时也在地下储藏室遇到她,那当然是夜晚,所以她和我谈话的时候,我都是看看墙上的影子,她搔着头发的手,那影子映在墙上也和头发一样颜色。
“惯了,椅子也一样睡,就是地板也一样,睡觉的地方,就是睡觉,管什么好歹!念书是要紧的……我的英文,不知在考试的时候,马先生能给我多少分数?不够六十分,年底要留级的吗?”
“不要紧,一门不能够留级。”我说。
“爹爹可是说啦!三年毕业,再多半年,他也不能供给我学费……”
全宿舍的人都在厌烦她。在宿舍里边她开始用颜料染着袜子和上衣。
“衣裳旧了,染染差不多和新的一样。比方,夏季制服,染成灰色就可以当秋季制服穿……
“姐姐定亲的那年,她的婆婆从乡下来,住在我们家里,一看到姐姐她就说:哎呀!那杀人的手!从这起,爹爹就说不许某个人专染红的、某个人专染蓝的。我的手是黑的,细看才带点紫色,那两个妹妹也都和我一样。”
“你的妹妹没有读书?
“没有,我将来救她们,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读得好不好读不好连妹妹都对不起。染一匹布多不过三毛钱,一个月能有几匹布来染呢?衣裳每件一毛钱,又不论大小,送来染的都是大衣裳。去掉火柴钱,去掉颜料钱……那不是吗!我的学费把他们在家吃盐的钱都给我拿来啦…我哪能不用心念书呢?”她又去触摸那书本。
我仍然看着地板上的花纹,我想她的眼泪比我的同情高贵得多。
还不到放寒假时,王亚明在一天的早晨整理着手提箱和零碎,她的行李已经束得很紧,立在墙根的地方。
并没有人和她去告别,也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她的父亲来了,停在楼梯口,说:“你落了榜吗?你…”冰溜在楼梯上融成小小的水珠。
“没有,还没考试,校长告诉我,说我不用考啦不能及格的…她的父亲站在楼梯口,腰间挂着的白毛巾动也不动。
“再来,把书回家好好读读再来。”不知道她在向谁说着。
父亲走在前面,变了颜色的手抓着行李的两角。
那被朝阳拖得苗长的影子,跳动着在人的前面先爬上了木栅门。出了木栅门,他们就向着远方,向着迷漫着朝阳的方向走去。
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越远那闪光就越刚强。我一直看到那远处的雪地刺痛了我的眼睛。
一九三六年三月
(摘编自《萧红小说精选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开篇就描写了王亚明的手的奇特之处,但并没有交代原因,这样写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王亚明总是躲在角落里读书,没有人愿意和她挨着睡,她只好睡在过道的长椅上,她也从不抱怨,这体现了她的自卑、隐忍。
C.玉亚明的父亲对王亚明十分关爱,在自家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还送她读书常来学校看她,对王亚明的未来也充满着期望。
D.王亚明是一位学习努力的姑娘,但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我”十分同情她,并且给了她很多帮助,但她最终还是被退学了。
2.结合小说情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这几年越来越重视国产动画电影,国家对这一行业的投入与支出也赶超了其他影视行业。2017年4月《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原创动漫的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培养民族动漫创意和品牌,持续推动手机(移动终端)动漫等标准制定和推广。
受众定位对于电影作品的制作和传播十分重要,电影是大众文化,受众自然是越多越好。动画不仅仅是儿童的消费品,成人也有孩子的某些消费特征,他们对动画产品也存在潜在需求。事实上,国人对于国产优质成人化动画电影的需求非常旺盛,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广受成人观众欢迎可见一斑。
近几年来的动画电影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名著,以说是故事新编,这样的取材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名著,这些电影均赢得了众多的观众,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人们认识到电影制作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是电影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电影制作朝着更加专业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电影中环境的呈现以及人物的刻画,视觉上带给人的冲击感更让受众感同身受。另外,影使用了3D播放技术,据了解,很多的青少年和儿童在电影院倾向于选择3D电影,大制作高投入的动画电影将会越来越多。
(摘编自《2019年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现状,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红或将掀起市场投资热潮》)
材料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兼编剧饺子脱离了正常的剧情发展道路,通过大胆的想象改变了传统的哪吒形象,将哪吒定位为魔丸转世的“魔童”。之前讲述的是驯服小皮孩,如今是对抗天命,“我命由我不由天”,从精神层面来讲更精进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特效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天劫云降临这一幕了,可怕又逼真的黑团云席卷天空,夹杂着电闪雷鸣,很多观众看到这一幕也都是心头一震。要知道这个镜头可是被改了几十遍,整个天劫云有9公里宽,为了展示高质量的细节,制作团队运用多种方法去尝试,最终呈现出我们看到的盛景。
这部电影中哪吒这一形象设计有100多个版本有人戏称电影中呈现的最丑哪吒却也是百里挑一。然而这背后参与的制作人员超过了1600人,最初的全片有5000多个镜头,参与制作的公司多达70个,制作团队对该剧的付出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了。这部电影的导演饺子身兼数职,电影历经2年打磨,3制作终成精品,可谓5年磨一剑。
(摘编自《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30亿,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这3个原因》)
材料三:
动画电影的制作步骤相当繁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进行大量工作。但目前国内的动画制作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不少动画电影都由2~3个公司合作完成。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许多沟通成本。
动画的前期制作需要大量高端人才,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动画人才培养仅以动画技术人才为主,兼备艺术审美和动画制作技术的高端人才十分缺乏。
在此前一段时间内,国产动画电影的投资环境并不理想。《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影片中哪吒与敖丙牵手的镜头原本想利用特效做成地球历史的快速回放,但由于经费有限无法完成。
(摘编自《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15亿!但国产电影的路还很长》)
1.下列不属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成功的原因的一项是
A.敢于颠覆传统形象,在人物形象和影片主题上进行大胆创新。
B.特效的运用,使相关场景逼真生动,让观众心头一震。
C.制作团队呕心沥血的付出,将其打磨成精品。
D.导演“忍痛割爱”,去粗取精,使故事情节紧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说明粗制滥造的电影欺骗不了观众,只有用心付出的作品才能真正受到欢迎。
B.参与制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公司多达70个,这足以说明我国已有很多高质量大规模的动画制作企业。
C.大力培养兼具艺术审美和动画制作技术的高端人才是推动中国动画电影继续发展的努力方向之一。
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几部动画电影的成功还不能代表电影产业的真正崛起,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任重道远。
3.请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近几年动画电影迅速发展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弗洛伊德关于生与死的本能的理论主要是解释人的动机问题,但换个角度,却又阐述了另外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的心理具有两面性,生与死、爱与恨、积极与消极、建设性与破坏性等。这一人性规律也正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从这一点再进一步出发,看看儒家与道家的精神,是不是正契合了一个人心理上的两面性?入世与出世,有为与无为,务实与求虚等,林语堂先生说:“道家与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结合弗洛伊德的生死本能理论,儒道两家就象征着生与死这两种完全相反的力量并存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人生问题最为复杂,儒家主张“游方于内”,要积极入世去“匡俗救弊”,“回复王道”,而道家却主张“游方于外”,叫人远离尘嚣,“保性全真,不以物累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让人该何去何从?儒道互补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孔子也有过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有人说,这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结果。然而孔子的学生曾点说过这样的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听到弟子这样说,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点言志,没有说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却口吐天真烂漫之语,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还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并非中国文化两千多年来发展的结果,而是人性的使然。因此儒道两家在作为一种学术或思想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历程。我们再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治国爱民”,“与善仁,言善信”这些话了老子并非一味地摒弃仁信,而庄子虽然一直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
另外,如果老庄真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完全弃尘绝世,那就应该像《论语》中提到的那几位隐士一样,如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等,他们连姓名都不留,更勿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两方面,他们与孔孟是一样的。
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人类文明与秩序的前进与发展,老庄关怀着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对人性和社会问题颇为关注,只不过各执一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但无论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始终本同末异。儒道互补,彼此依存,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也为无数国人指引了一条最好的人生之路。得意时以儒家为准则,坚守道德良知,维护纲常名教,争做忠臣良将;失意时则以道家为归依,淡泊名利,独善其身,洒脱自在,如行云流水。儒道互补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它是最理想的,也是最现实的。
(摘编自孟春明《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儒道互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并存着儒道思想,这种心理的两面性符合对立统一规律。
B.作者认为,儒道互补既是中国文化两千多年来发展的结果,也是人性使然。
C.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后,才有了入世与出世的人生选择,作者也认同这种说法。
D.儒道思想同源异流,本同末异,但是比起道家,儒家更关注人性和社会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问题,再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最后点明儒道互补对于人生的意义。
B.文章从弗洛伊德关于人的心理两面性入手,引出了儒道两家思想对立统一的论题。
C.文章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论据充足,说理严密。
D.第四段用归谬论证法,论证老庄并非完全弃尘绝世,而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曾点的理想以及孔子对其的赞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期的儒家思想中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
B.老庄著书立说,设帐授徒,有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看出老庄在行动上实属儒家学派。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这是典型的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
D.儒道互补为国人指引了一条人生之路,古往今来众多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很好的证明。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的家乡漫山遍野都生长着竹子。从村边的省道上下来,再往前的路就是被两边的竹林夹裹着。行走其中,人们仿佛在竹海中穿行,进入我们的小村,宽不足八尺的几百米水泥路,更是在竹林中蜿蜒穿过,我的家完全隐藏在竹林之中,竹枝几乎都要伸进窗户里了。打开窗户,竹的清香就扑面而来。我在竹林长大,竹林就是我的家园,我是竹的女儿。
②生在竹乡,长在竹乡,终身都与竹相伴,竹可以说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从我懂事开始就知道,慈眉善目的奶奶一年四季把竹林当作家里的菜篮。奶奶总是扛一把山锄,提一个竹篮踏进竹林。春天里挖冒尖的春笋,夏秋两季寻最嫩的鞭笋,腊月时节收获最美味的冬笋。只有奶奶带着泥土的清香,挎着竹篮子回到家里,不用多时鲜笋便会入锅,饭香味就会腾起。
③竹给了我们鲜美的食材,一年四季我们都能尝到竹的味道,接受竹的馈赠,小到自家人早餐吃的笋花生、笋黄豆;大到待客宴饮的油焖笋、笋尖炖蛋等等,就连年复一年送给他乡亲朋的礼品,也都是春笋、冬笋、笋干等。
④竹还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爷爷把竹林当成家里的钱罐子。爷爷见人很少言语,只是咧嘴一笑,他这辈子很少走出村子,常年都在竹林里劳作。春天时,春笋刚刚争先恐后地冒出尖来,爷爷就忙碌起来。他整天不是挑着扁担钻进林子挖笋,便是在后院和奶奶剥笋、切笋、煮笋,然后在门前的竹匾上晒笋干。夏秋时节,爷爷会在竹林里松土除草,入冬前,他会依照每年的惯例,手持弯刀,把到了年份的竹子砍下来,腾出位置来让新竹安身。
⑤爷爷奶奶晒制的笋干质优价廉,深受欢迎。砍下的毛竹可以卖去给人家做脚手架、做竹器等等。爷爷整个冬日抽着长长的旱烟管,坐在门前的廊下用剩下的竹枝扎扫把。这些扫把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钱。笋产品、竹子,包括扫把等竹制品,即使是到了今日,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给我们家带来不少的收益。
⑥竹林还是我们游戏的乐园。儿时,我经常与伙伴在竹林的浓荫中爬毛竹、荡秋千、捉迷藏等,那些温馨的画面今天依然刻在心中。有时候,我们把竹叶当成乐器,吹出优美的曲子;有时候,我们会亮起嗓子唱上几句,歌声惊得竹林里的鸟儿扑棱棱乱飞,竹叶也跟着沙沙响,快乐的声音在竹林里荡漾。
⑦竹不仅保障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带给我快乐的童年时光,更重要的是,竹给了我生命的启迪。那就是在一场冬雪之后,竹子被大雪压弯在地上,我帮爷爷奶奶敲打竹子上的积雪。我问奶奶:“毛竹的腰怎么弯到地了呢?”奶奶笑道:“那是雪婆婆在教育它呢,竹根是竹子的娘,它永远在土里藏着,却供竹子吃好、喝好、长好。竹根从来没见过太阳,却让竹子长出地面,沐浴阳光,呼吸空气,这是雪婆婆让它低头向娘谢恩呢。”我又问:“那我现在把雪婆婆请走了,它为什么还弯着腰不站起来呢?”奶奶又笑道:“那是雪婆婆教会它感恩了,它知道你在帮助它,正在低头谢你呢。看吧,明天它又挺直腰杆了。”
⑧哦,连竹都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我怎么能落下?我也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我是竹的孩子。
1.①自然段中,关于作者家乡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漫山遍野都生长着竹子 B.道路两旁都是竹子
C.村里的水泥路宽阔笔直 D.房屋隐藏在竹林中
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最符合奶奶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
A.不善言语 B.勤劳能干 C.精明细致 D.热情好客
3.根据 ④⑤自然段,下列属于爷爷冬天劳作内容的一项是( )
A.制作扫把 B.松土锄草 C.做脚手架 D.砍伐老竹
4.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无法给作者家里带来经济收益的一项是( )
A.笋干 B.扫把 C.毛竹 D.乐器
5.⑦自然段中,竹林给作者的生命启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⑧自然段中,“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我是竹的孩子。”与①自然段中的哪句话相呼应?
7.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势磅礴 B.语言流畅 C.情感真挚 D.优美自然
8.对本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9.下列对本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竹乡劳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爷爷奶奶的爱。
B.本文记述了童年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快乐童年的怀念。
C.本文通过对家乡竹林的全面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D.本文记述了竹子对作者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与赞美。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遥感即“遥远的感知”,在遥远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人的眼睛对物体的识别就是一种遥感过程,靠物体的色调、亮度,以及形状、大小等信息,来判定物体的属性。
②现代遥感技术具有其他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为宏观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现状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能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发现并动态地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再次,遥感探测获取的同一时段、覆盖大范围地区的数据,能够综合地展现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真实地体现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人工构筑物等地物的特征,全面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除此之外,一些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可方便及时地获取需要的资料。
1.根据①自然段,下列不属于遥感过程的一项是( )
A.缩短与目标物间的距离 B.感测目标物的相关信息
C.分析研究感测到的信息 D.得出有关目标物的结论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现代遥感技术优势的是( )
A.快速而大范围地观测 B.动态地反映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
C.获取的数据有综合性 D.帮助人类到达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
3.下列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普文 B.新闻评论 C.小品文 D.报告文学
4.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作本文标题的是( )
A.遥远的感知 B.遥感技术 C.技术的进步 D.对地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