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西安半坡所发掘的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着大量的适合于一夫一妻居住的小屋子,显然,家是这个部落的基本单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第二,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是有共祖的。共祖不是一位,而是多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不独是华族的共祖,也是诸多少数民族的共祖。《山海经》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颛顼(黄帝孙)生驩头,驩头生苗民。”又云:“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氐人。”《山海经》是一部出自战国时期的人文地理书,兼有神话性质,所言民族之间的自然血缘性关系也许不一定是科学的,但如若从文化上考虑,它们之间也是有可能存在着文化上的血缘性的。
第三,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谈到中国,人们会自然地联系到中国这一疆域。这疆域既是国之域,也是民之家。《逸周书》云:“国有本,有干,有伦质,有枢体。土地,本也;人民,干也;敌(他)国侔交,权也;政教顺成,伦质也;君臣和(悦),枢体也。”这是说,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国权是国家的基础,与他国进行交往,国权是首位的原则;国学即“伦质”,是国家意识形态;君臣和睦是国家稳固的枢机即关键。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
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光明日报》2019年8月12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血缘关系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家庭伦理用以治家,也是治国的政治原则。
B.在中国生活过的民族存在某种内在关系,具体来说是指血缘性关系或社会性关系。
C.文化关系内化为民族精神后具有类血缘的意义,文化的血缘性决定着各民族关系。
D.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故国家、国土、国民等概念在中华民族意识中是一体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家与国、国与族等三个统一性,系统阐释了中国人家国情怀的特殊性。
B.作者认为情理合一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因而家国情怀是一种哲学意识。
C.文章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文字、名人名言,用于说理或佐证,论述有理有据。
D.文章最后呼吁当代文艺工作者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炎帝和黄帝是中国诸多民族的祖先,由《山海经》的特点推测其记载的血缘性关系可能是指文化血缘性。
B.家国情怀是一种哲学意识,因其在生活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既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而成为一种美学情怀。
C.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内核,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彰显了这种美学精神。
D.当代文艺工作者要有家国情怀,要抓住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②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马云
③如果不喜欢被别人不公平的对待,那么我只有使自己更好,到公平为止。或者在它再来的时候,说声“去你的!”埋怨绝对无济于事。———金莎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与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需求侧三驾马车与供给侧四大要素”图示,请写出与标题有关的主要信息,并概括经济增长的途径。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经济增长的途径不超过60字。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 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沙漫天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B. 黄沙漫天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 过眼云烟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D. 过眼云烟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C. 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 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 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 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在《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凭借六月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