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 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

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

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技术人员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油画来实验。技术人员把制取的足够的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做实验。开始阶段,单原予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氧之间的粘合,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画表面的清漆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聚一:制取足够的单原子氧 步骤二:把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 步骤三:用真空泵不断抽出生成的气体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的能力。首先要注意审题,明确要求,“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既然是步骤,应有先后的顺序,同时应使用动词性的短语;然后找信息的区间,分成三个部分;最后分别概括,形成答案。这段话共有四句话,其中前两句可以排除,答案主要在三、四两句。其中第一句包括一点,第二句包括两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研究发现,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由于植物对生长素浓度较低或过高比较敏感,通常情况下,___;在其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如果___,植株就表现出顶端生长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其浓度降低,抑制就被解除,于是侧芽萌动,加快生长。譬如,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___,从而使它多开花结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汉字历经________岁月,有着无穷魅力。汉字具有象形和会意的特性。汉字的象形,(   ),并随汉字的演变过程不断规范而固定;汉字的会意,与汉字的象形特征密切相联,见到汉字形状就知其意思:象形和会意和谐地融合在汉字结构中。汉字结构,有一种稳重端庄的整体感,这表现在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处于相互对应、相互平衡的状态中。还有一种审美感,即人们见到汉字,一种审美愉悦之情就会________而生。这是因为汉字的形态具有艺术特质,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部首大都是对自然形状的描绘,能使人一下子进入到所创造的意境里。汉字的构形往往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质,日常生活中常有借用字形譬况事物形状的现象,如“八字须”“十字路口”“金字塔”“国字脸”等。像这样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汉字________。这一特性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中国汉字还有神奇的社会功效,就是中华民族在________的生存土地上能维持着南腔北调的民众彼此相沟通的大一统局面,这得益于汉字所起的维系团结的重要作用。今天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漫长    油然    不胜枚举    广袤无垠

B.峥嵘    沛然    恒河沙数    一望无际

C.峥嵘    油然    恒河沙数    广袤无垠

D.漫长    沛然    不胜枚举    一望无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

B.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

C.是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

D.是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B.穿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C.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D.穿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之短暂,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要涉猎广泛并采取行动来使自己得到提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守军战场悲壮气氛。

 

查看答案

阅读下这首古体诗,完成下面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

陶渊明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途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

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注)①此诗是诗人归隐之前参加春耕后的作品。怀古田舍即田舍怀古。②屡空:食用常缺。③植杖翁:荷蓧丈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④通识:通明的见识,指儒家仕而不隐的思想。⑤讵:难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当年未能践行躬耕南亩的愿望,流露出了诗人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B.三四两句写由于家中食用常缺,因此春天下地耕种就不能自免,这是说躬耕之必要。

C.五六两句写早晨整理农耕的牛车和农具,启程时生出缅怀之情;“缅”字照应了标题。

D.七至十句既描绘出鸟儿欢鸣春风和畅情景,也写出“寒”“荒”所映衬出的忧虑之情。

2.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玮,字纯玉,渭南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劾中人魏朝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罪,如金坐下诏狱。二人皆中官冯保心腹也。初,张居正以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轻辽王罪,衔之。后劳堪巡抚福建,希居正意,讽同安知县金枝捃摭朝选事,堪飞章奏之。命未下,捕置之狱,绝其饭食三日,死,禁勿殓,尸腐狱中。朝选子都察院检校竞诉冤阙下,堪复飞书抵冯保,削竞籍,廷杖遣归。至是,玮白发其事,并及堪诸贪虐状,堪免官。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奏其害。诏立枷如故,余从玮言。以母病,不候命擅归,坐谪桃源主簿。三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初,军壁天津,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玮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民方缓之。岁比不登,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振救,民皆德之。进兵部侍郎,召为右都御史,督仓场。进户部尚书,督仓场如故。大僚多缺,命署戎政。已,又兼署兵部。玮乃举德立行修足备任使者,曰:“苟更阅数年,陛下即欲用之,不可得矣。”弗听。四十年,以兵部尚书掌左都御史事。玮素负时望,方欲振风纪,而是时朋党势成,言路大横。会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相讦,玮议廷弼解职候勘。廷弼党官应震、吴亮嗣辈遂连章短玮。玮累疏乞休,帝皆慰留。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都察院。玮以失职,求去益力,疏十余上。明年七月稽首文华门,出郭候命,始予告归。天启四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庄毅。

(节选自《明史·孙玮传》)

1.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斤/犯者立死

B.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

C.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

D.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所/犯者立死

2.下列对文中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可供瞭望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阙下,此处指朝廷。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官职多种多样,是对不同职位各种官吏的统称;也泛指官吏。

C.关,古代公文的一种,如“关文札牒”,意为官府颁行的文书;本文意为用公文告知。

D.稽首,古代人将头触碰在地且稍加停留的一种跪拜礼,“稽”是“停留、拖延”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玮敢言,勇于检举揭发。他弹劾东厂办事官郑如金,郑如金被皇帝下诏定罪入狱;揭发劳堪各种贪婪暴虐的罪状,劳堪也被免去官职。

B.端耿直,能够进谏举荐。他对有关部门治理现状的危害极力陈述,并进言皇帝:推举道德品行端正足以担当重任的人,建议要及时任用。

C.骈爱民,治理有方利民。军队驻扎在天津时,他组织士兵大修水田,用所收获的粮食充当军饷,这一举措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D.受诋,请求告老还乡。巡按御史荆养乔和提学御史熊廷弼一起攻击孙玮,廷弼同党也连章诋毁孙玮;孙玮多次请求,最终被批准告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张居正以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轻辽王罪,衔之。

(2)岁比不登,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振救,民皆德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