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图片资料,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想。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

阅读下面的图片资料,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想。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不少于50字。

39年前刘华清将军访美登上美国航母,美方以保密为由,不让触碰仪器。为了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将军踮起脚、前倾上身……投过去的眼神里是强烈的渴盼。这一幕,让人心疼……

2019年12月17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中国进入双航母时代。这一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这一刻)如您所愿,双舰合璧,您再也不用踮起脚看别人的航母!祖国之盾,护我海权,双剑出击,逐梦深蓝!中国海军,必将托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画面,把握画面的对象以及这些对象合成的意境,然后分析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阅读下面的图片资料,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想。”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不少于50字。”。首先把握图片的内容,第一张图片是39年前刘华清将军访美登上美国航母,美方以保密为由,不让触碰仪器。为了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将军踮起脚、前倾上身……投过去的眼神里是强烈的渴盼。这是让人心疼的一幕。第二张图片是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中国进入双航母时代。两张图片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无到有,从借鉴改装到自主研发的航母发展之路,异常艰辛而又令人振奋。如今,说到中国航母,依然让人不禁想到刘华清将军,想到这位怀着航母梦的老兵。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国产航母,可中国人并没有停下脚步。不管风和日丽还是暴风巨浪,辽宁舰依然会坚定前进。如今我们深切缅怀刘华清将军,也祝福中国海军。中国海军,必将托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羲献父子、颜筋柳骨,使书法作为文人的技能登入_____,也早早地______“琴棋书画”四技的行列。它虽然不是画,不是舞蹈,不是歌曲,(①)。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②),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_______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隶书的参差俯仰、楷书的方正端庄、行书的错落有致、草书的______,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线条是书法艺术家心灵颤动的轨迹,是书法欣赏者心灵触动的凭借。通过书法线条形成心灵的交流,从而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联系起来。中国书法通过变化无穷的线条,把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描绘得有声有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大雅之堂    跻身    因而    天马行空

B.大方之家    跃居    从而    信马由缰

C.大方之家    跻身    因而    信马由缰

D.大雅之堂    跃居    从而    天马行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书法通过线条实现心灵的交流,从而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联系起来。

B.通过书法线条形成心灵的交流,从而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联系起来。

C.书法通过线条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心灵的交流。

D.通过书法线条将书法艺术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心灵的交流。

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着深厚的文化自信,多元的文化智慧彩显出文明古国的绚丽多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初学记-鸟赋》中的典故,来抒发李密对祖母的孝养之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人格化的云和鸟来表达对宁静与闲适生活的渴望;杜甫在《蜀相》中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诠释了诸葛亮忠义尽责与鞠躬尽瘁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朝中措•平山堂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②《宋史·刘敞(字原甫)传》: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

B.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更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

C.“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敞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表达了词人对他的赞誉之情。

D.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

2.本词一改作者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史艾賢诗以至昼夜忘",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传。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招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弗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节)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著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誓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范,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实!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颗水之湄。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岀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街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巡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就学的学员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

B.省试,明清时称会试,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一名称为会元。从文中可知,欧阳修是省试的会元。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

D.尚享,也作“尚飨”,是指尊崇、高尚的享受,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文风豪健俊伟,令王安石叹服。

B.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冬议不合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王安石叹其高远深厚的才识,由衷赞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2)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5.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高贵的清贫

徐贵祥

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1米82,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皖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

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事实上,回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c.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

方志敏的故事很多,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

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让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们的梦中情人。那个手势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

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救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的方志敏,学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

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放眼望去,如今在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生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在敌人的刺刀下面,这个命悬一絹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英国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那个情节,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一亚瑟被执行枪决的前后。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

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而且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

(《2017年中国精短美文帯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方志敏故居的木楼“阔大而又古色古香”,虽用语简单,却足以显示主人家境殷实,曾经有过体面的生活。

B.文章两次写到年轻女孩心目中的方志敏,由外及内,一方面表现方志敏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表现他的内在精神。

C.“好阔气的铅山县委”,虽说是挖苦,实则是批评,可见,方志敏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全体革命者厉行节俭。

D.作者说自己“领略到另一种风景”,是指作者在认识到方志敏生活清贫的基础上,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岀了方志敏故事的珍贵以及流传之广。

B.作者联想到《牛虻》中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与方志敏形成类比,意在突岀方志敏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

C.文章夹叙夹议。在叙述中加入对“清贫”的理解,叙述详略得当,议论逐层深入。丰富了文章内涵,突显了文章深度。

D.文章赞美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的高贵品质,取材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体现了“形散神聚”的待点。

3.综观全文,如何理解“高贵的清贫”?

4.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方志敏,作者运用了哪些资源和手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