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敬者,本名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成陇西,过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敬者,本名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成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格,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见上言便事,”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弑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骨膄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娄’者乃是‘刘’也。”者乃°赐姓刻氏。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徙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候。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兵可无战以渐臣也。”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节选自《史记·刘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B.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C.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D.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古代对帝王的敬称,和“殿下”同义,其中“陛”本指帝王宫殿台阶。

B.天府,指天子的府库,比喻某地物产丰饶,文中用来赞赏秦国物产极其丰美。

C.山东是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秦时称崤山、函谷关以东之地为“山东”。

D.单于是匈奴对部落联盟首领专称,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为人自信,善于把握时机。汉高祖五年,他路过洛阳,适逢汉高祖在洛阳,他即向同乡表达愿意拜谒汉高祖的想法,从此走上西汉权力决策层。

B.刘敬敢于质疑,建议定都关中。汉高祖意欲定都洛阳,暗合群臣想法,但是刘敬却不以为然,他从地利、人和等方面力陈定都关中更为妥当的观点。

C.刘敬尊重事实,没有曲意逢迎。他只相信事实,根据自己所见,断言匈奴已埋伏奇兵,汉军出战将会凶多吉少,他没有考虑高祖自信出兵能胜的旨意。

D.刘敬洞察幽微,具有远见卓识。他为了帮助汉高祖解决匈奴之患,早已想出良策,只是担心汉高祖不能付诸实施,所以激将之后才说出对策及其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2)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1.B 2.A 3.D 4.(1)这一次我到匈奴,只见到一些瘦骨嶙峋的老弱病残的人,这说明他们故意地显示短处,而让他们的精兵埋伏了起来,(想关键时与我们)一决雌雄。(2)天下刚刚安定,士兵们都很疲惫,(我们又)不能用武力让(匈奴)屈服。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刘邦征求群臣的意见,群臣都是东方人,都说周朝建都洛阳,统治了天下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结果第二代就灭亡了,还不如像周朝一样定都洛阳。刘邦犹豫不决。等到后来张良又明确表态,提出建都关中好,于是刘邦立即决定,当天就动身搬到关中。“山东人”是东方人之意,之间不宜断开,排除A;“都周”是像周朝一样定都洛阳之意,表意完整,其后断开,排除C;“入关便”是建都关中好之意,其后断开,排除AD。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A项,“和‘殿下’同义”错误,凡是称王的都称“陛下”。“殿下”一般是指王储、王子、公主等。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D项,“激将之后才说出……原因”错,原因早先说出,再激将,而后说出对策。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徒,只;见,通“现”,显示。(2)罢,通“疲”,疲惫;服,使动,让……屈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遇见

胡玲

秋意浓,空气弥漫着桂子的芬芳。

下班回来,米朵在手提袋里摸索半天,发现门禁卡落在办公室了,进不了小区大门。她呆立在小区门口,等着后面有人来开门。凉风习习,她的百褶裙随风飞扬,像一朵美丽的花在她身下盛开,夕阳浅浅映照在她身上,给她全身洒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粉。

没带门禁卡?一个轻柔好听的男声从米朵耳畔响起,她转头,看到一个陌生男人朝她微笑,他高瘦清秀,着白衫和浅蓝色牛仔,宛若碧空中的一抹白云,干净清爽。

落单位了。她淡淡一笑。

男人掏出卡一刷,门开了,他把门推开,绅士地说,请进!

米朵说了声谢谢,走进去,经过他身边时,她闻到他身上有种漠淡的香味,那味道很好闻,不是香水味,也不是洗衣粉和洗发水的香味,而是一种自然的体香,她感觉一阵眩晕。

男人跟上来,说,不客气,我经常看你晚上一个人在滨江公园散步。

米朵的心里微波荡漾,脸上却云淡风轻。是啊,每天晚饭后在公因里走走,消消食。

几年前,我就在公园注意到你了,没想到咱们竟然住同一个小区。男人神采飞扬。

米朵没说什么,不知不觉,他们已走到小区的岔路口,朝左便是她住的那幢楼。我到了,再见!她说。

再见!男人朝他挥挥手,眸如深潭,深邃闪亮,米朵看一眼,心里便炙热发烫。

米朵走进大楼,转身,静静站在门后,偷偷望着男人渐渐走远,消失在她的视线里。

回到家,米朵的脑海里全是那个男人的影子,他的笑,他迷人的气息,他温软的话语,她像回到了十七八岁,成为一个怀春少女。

吃完晚饭,她洗了澡,化了淡妆,喷了香水,放下青丝散在脑后,穿上刚买的湖绿色亚麻连衣裙。在落地镜前,她来来回回看了好多遍,才出门。

米朵来到滨江公园,像往常一样,绕着湖散步。她脚步轻快,脸上荡漾着明媚的红润。她的心里有点激动,有点紧张,也有点期待,这种感觉前所未有。她一边走,一边默默打量来往的行人,她渴望那个身影出现在眼前。

平时她一般走五圈就回家,她走了八圈,依然不见那个男人出现,深深的失落袭上心头。她看看手机,九点半了,她在心里叹了口气,准备回家。

嗨,又看到你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她触电似的停下脚步,男人从后面追上来。

你也来了?米朵心里开起了一朵又一朵的花。

两人肩并肩往前走。

其实,以前我经常见你一个人在这里走,想上前打招呼,又不敢,男人说。

有什么不敢的?米朵佯装不解。

怕你以为我是居心不良的登徒子啊!男人浅笑,一口洁白的牙齿在昏黄的灯光下微微闪光。

米朵抿嘴一笑。怎么可能?我又不是无知少女,这点分辨能力还是有的,再说,你看起来也不像坏人啊。

你像江南姑娘。

是吗?

他悠悠念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要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戴望舒的《雨巷》,我很喜欢的一首诗。

每次遇见你,每次走在你身后,我会情不自禁想起这首诗

米朵脑中突然冒出“谦谦公子,温涧如玉”八个字,她觉得用这八个宇来形容男人最贴切了,但出于矜持,她并没有说出口。

这时,来朵的手机响了,是老妈打来的。丫头,这么晚还不回来?快十点了挂掉电话,米朵说,我该回去了。

我跟你一起回。

两人往小区走,一路上,两人相顾无言,男人几次欲言又止,米朵也没说话,她的心里溢满柔情。

走到小区营路口,米朵说,再见!

男人说,晚安,明天见!

深夜,米朵躺在床上,心中全是她和男人散步的画面,他说的每一句话,她回忆了一遍又一遍。她的脸上浮着笑,心里充盈着甜蜜,一晚上没睡着。

第二天,来朵早早起床,草草吃了早餐就下楼了,她坐在小区中央的小花园里,注视着来往的人,她准备等男人出现了她就走出来,假装偶遇。她想,今天一定要问他的名字,还要互留电话号码。

等了很久,终于看到男人俊朗的身影出现了。她起身欲走过去,突然听到男人厉声可斥旁边的女保洁员,扫个地,这么不长眼,你看看,把我的皮鞋弄脏了。

女保洁员一个劲地道歉,先生,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我帮你擦干净。

算了,别碰我的鞋,好贵的,你一个月工资都赔不起……

来朵呆呆站着,心隐隐地痛,似有一个什么东西突然坍塌了,一地残垣。

那晚,米朵没有去滨江公园,她改去了另一个公园散步。

从那以后,米朵再也没去过滨江公园。

(选自2019年9月3日《羊城晚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刷卡请进、公园散步、呵斥女工,三个场景,三次“遇见”,不枝不蔓,有简洁美。

B.开头一段景语,独句成段,为米朵与男子巧遇营造诗意氛围,增添故事的浪漫色彩。

C.引用《雨巷)里的诗句,能用来表现男子热爱文学、富有诗人气质,增添感染力。

D.作品用抑扬法,用大篇幅文字极写男子的种种魅力,场景具画意感,语言有诗意美。

2.作品通过米朵的视角来写那位男主人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要分析。

3.对于小说结尾的安排,有读者说米朵过于理想化,因事废人,也有读者说米朵理性拒绝,慧眼识人,对于这样的说法,你倾向于哪一种?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70年前,湘西州因闭塞贫穷、民生凋蔽而被称为“中国官肠”;70年后,湘西州由贫穷落后走向脱贫致富,即将实现全面小康。2018年,湘西州GDP是1952年的62倍,工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406倍,财政总收入是1952年的1846倍。

作为习近平同志作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湘西州探索出了以十八洞村为样板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从2013年起至今,湘西州累计减贫55.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

“湘西州已经成为全国精准脱贫的聚焦点,为全国乃至世界扶贫事业提供了湘西方案。”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表示。

随着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加快推进,湘西实现了公路通车里程13028公里,通高速里程48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道路硬化。铜仁凤凰机场竣工使用,黔张常快速铁路今年将建成通车,湘西机场2020年实现通航,张吉怀高铁2021年实现通车,湘西州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

此外,富饶开放的新湘西促进了本地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2018年,湘西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138.7万次,实现旅游收入441亿元,人均旅游收入1.47万元,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和十大旅游热点地区。

(选自《湖南湘西州70年发展日新月异》,参见2019年9月26日人民网)

材料二:

“精准扶贫”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间题,对于如何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精准扶贫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战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执”的重要指示,学术研究者们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对相关间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仅从过去一年多来的研究选题看,基本上涵益了“精准扶贫”的各个方面: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视角切入,涉及到了对自然条件、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精准识别、扶贫脱贫机制、贫国主体等具体问题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说明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考虑是校为周全和深刻的。但是,从已发丧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具体选题成果数量以及成果被展示的平台的质量分布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话,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明显不足:与客观现实之间尚未能真正形成有机统一体,研究选题中跟风现象或者说同质化间题比较突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大背景之下开展观察、思考和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对诸如“扶志”“扶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扶贫”等方面的关注远远不够等问题。

(摘编自万志琼《论“精准扶贫脱贫”学术研究选题的“精准”问题》,《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36期)

材料三: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更加明确地强调:“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黄国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国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国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近10多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衣村学校的财政投入,对民族贫国地区的经费扶持力度更大。但终究由于基瑞太薄弱,相比之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着力为在校的贫国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着力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进一步完善国家各类教育资助制度;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对农村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实施救助。到2030年,中国将首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比现在更加般实宽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将得到充分保障。所有这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建设成就,必将进一步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进程。

(摘编自宋才发《教育扶贫是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的重大举措》,《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

1.下列对材料三的内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扶贫工程—(目的)—扩大教育公平—(意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B.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主战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意义)—完善教育资助制度

C.职业教育与培训—(重点人群)—农村妇女—(意义)—增强扶贫对象的自身发展能力

D.对特殊群体实施救助—(现实意义)—保障平等发展权利—(深远影响)—有利于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湘西州GDP变化、交通发展、旅游增长等详实数据可见本地已经实现脱贫。

B.湘西州精准扶贫好路子“可复制可推广”,说明其模式具有科学性、示范性。

C.学术界对精准扶贫研究较为周全和深刻,但仍存在选题不够精准等明显不足。

D.教育扶贫对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意义非同一般,要继续加大力度落实。

3.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讨论精准扶贫?为什么角度会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着全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全球总人口规模也由19世纪初的10亿人口上升到20世纪中叶的25亿人口。至此,全球人口增长进入了有史以来的快车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再加上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普及与提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人口迅猛增长,尤其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在这一时期,20世纪60年代还被冠以“人口爆炸”的时代象征,70年代之后国际上开始关注人口控制,其中一个主要的预期目标是人口零增长。20世纪80年代之后,部分发达国家人口发展趋势发生重大转向,一些国家开始人口负增长。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向,波兰、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人口逐渐呈现负增长态势。纵观21世纪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发展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同性逐步凸显。

改革开放40年来,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完成人口转变,人口质量不断提升,人口迁徙流动日益活跃,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多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也是促进20世纪90年代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关键性动力。生育率转变完成后,我国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到更替水平,此后21世纪以来的生育水平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尽管多年来我国官方没有公布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数据,但据有关学者预测,现阶段我国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6左右,每年出生人口总量也在不断下降,201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3.81‰。毋庸置疑,每年人口增量的不断减少使得增长一亿人的周期被延长了14年,预计2029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42亿人的峰值,人口峰值被大幅削减,从而推动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更早到来。2019年之后,伴随育龄妇女规模的持续缩小、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预计中国人口拐点即将到来,我国或将在2020—2030年进入持续的人口负增长时代。

人口问题始终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口发展已经发生重大转向。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劳动年人口将会持续加速减少,人口抚养比尤其是老年抚养比将逐步提升,人口发展面临从以往人口数量压力到人口结构性挑战的历史性转变,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并持续处于偏低水平、人口面临负增长危机等人口发展的结构挑战势必日益突出。

虽然中国人口总量还在缓慢增长,但人口增长动力都在不断消耗,持续性的低生育率和人口正增长力量的不断削弱,很大程度上会加速人口负增长动力。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空前水平,届时我国人口规模的缩小趋势不会因生育水平的提升和新出生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抑制。回顾我国人口增长历程,梳理人口负增长的发展脉络,剖析总结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潜在风险,有利于明确未来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主要思路,进而提出有效应对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陆杰华《人口负增长时代:特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2019年5月13日《社会发展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9世纪初期全球人口达到10亿,这标志着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已进入空前发展阶段。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多数国家人口增长迅猛,只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更加迅猛。

C.20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控制人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期。

D.改革开放让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完成人口转变,不断提升人口质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全球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世界和平、现代医疗技术等多角度揭示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

B.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态势及其原因,人口质量上升,数量增幅转变。

C.文章认为中国或许将于2020-2030年进入持续的人口负增长时代,这是基于多角度事实的断言。

D.本文论述中国人口问题发生变化是为了证明中国为减少世界人口增加做出艰苦努力和巨大牺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察20世纪人口发展态势,中国人口发展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同性并不凸显。

B.人口生育率降低,老龄化加剧,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都会导致人口红利减少。

C.人口问题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因此必须将其放在世界语境中观照。

D.分析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潜在风险,不能忽视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史铁生)

同样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中的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 )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

(7)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 《赤壁赋》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