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选择一幅,简述所选插图表现的故事情节。要求写出关键人物情节事件...

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选择一幅,简述所选插图表现的故事情节。要求写出关键人物情节事件。

 

(1)画面是孔乙己和小孩子在一起的情形。邻居几个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孔乙己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有的还伸着小手。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多乎哉?不多也”。(2)一天,阿Q看到王胡在太阳下捉虱子,阿Q也捉起了虱子。但是,看到自己的虱子竟然比少而且小。阿Q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找茬打架,抢进去就是一拳。这拳头还未达到王胡身上,已经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 【解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换类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要善于提炼漫画的劝诫意义,这可从漫画的夸张手法中获取,也可多联系社会实际。第一幅图是鲁迅《孔乙己》这篇小说中,关于“茴香豆”的情节。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往往遭到掌柜、伙计或其他顾客的奚落、嘲笑,所以他只好和纯真可爱的孩子一起,以扫却被嘲弄的尴尬。画面正是他分茴香豆给小孩吃的情形,表现出了他的善良、淳朴,而 “多乎哉?不多也”表现的是他迂腐的学究气息。第二幅图与鲁迅的《阿Q正传》有关。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须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对抵抗力稍薄弱的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薄。这其实阿Q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在作祟。这幅画面旁边有一列字,正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可知这是他被王胡揍的情景。画面中,他双手抱胸,瑟缩着,摆出“君子”不动手的样子,其实是无还手之力。做本题,要观察画面,结合鲁迅的相关文章,将画面和小说情节重叠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呐喊》中的精彩语句总能给我们以启发,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启发我们空有希望不去奋斗,那希望也就“无所谓有”,如果人们能够为了希望去奋斗,那么就能实现自己的希望,迎来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再如:“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__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也。

(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灵动的水,往往触发或见证着古人的诗情,各有意趣。它有时清幽宁静,“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 ”陪伴着李白瑰奇的梦境;有时浩荡汹涌,“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引起杜甫韶光易逝的悲感:有时惊心动魄,“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起苏轼怀想古代英雄人物的豪情。

 

查看答案

阅读《师说》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②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敦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③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书之书而习其句读⑤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以贻之。

注:①学者:求学的人。②受:通“授”,传授。③年:出生的年岁④众人:普通般人。⑤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面须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⑥不断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闻也固先乎吾           道:道理

B.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里

C.圣人也亦远矣           下:下面

D.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师道不传也久矣!

B.生乎吾前,闻道也,固先乎吾。     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C.师不必贤弟子。                   不拘于时,学

D.不从师。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

3.下列各组人物中都有“向老师学习”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②李蟠③童子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君子⑥今之众人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做法,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家里有钱还是没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对老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B.文章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以向别人学习为耻的恶劣习气。

C.文章第三段,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四人拜孔子为师的实例,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D.《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查看答案

下列对鲁迅小说中的“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事件的亲历者。作品以“我”为陪衬,歌颂人力车夫的正直无私和勇于承担责任,也体现了对自己的严格解剖。

B.《祝福》中的“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我”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我”的所思所想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彷徨。

C.《狂人日记》中的“我”是一个“迫害妄想症”患者。长期处于既担心被人吃,又忍不住要吃人的矛盾中,作品借此控诉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D.《孔乙己>中的“我"是酒店伙计,也是孔乙己周围的看客之一。作品通过“我”的眼,展现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也反映出看客们的麻木。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①文起八代之衰

②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

③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

④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A.韩愈     荀子  陶渊明  李白 B.韩愈     庄子  陶渊明  杜甫

C.欧阳修   荀子  柳宗元  杜甫 D.欧阳修   庄子  柳宗元  李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