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骑皆伏曰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能力。通假是我国古书中用字现象之一,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它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A项,“销”通“消”,散;“蓐”通“褥”,褥子; B项,“闵”通“悯”,不幸;“冥”通“溟”,海; C项,“已”通“矣”,助词,可不译; D项,“衡”通“横”,横木;“伏”通“服”,佩服。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玷辱  沾染  缝补  船篷  篷荜生辉  拈轻怕重

B.讥梢  消失  央浼  赤膊  交头接耳  一丘之貉

C.稍稍  树梢  渡船  谙熟  黯然神伤  度日如年

D.同侪  熠熠  嗔怪  慎重  光怪陆离  嗔目结舌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jī)     (lǐ)       (áo)      (pì)

B.(qiá)    (sǒnɡ)    (zhuàn)    (hūn)

C.(línɡ)    (yà)      (nanɡ)    窸窸(zū)

D.(zhě)    (zhēn)    (shǔn)     战战兢(jīnɡ)

 

查看答案

以“人在高中”为题写一篇记叙类文章。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一,新学校,新课程,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起点,新思维,新行动,新境界……感受着新,创造着新,清新的感受,与我们一同成长。

请以“新”为题目,抒写你真实而鲜活的体验或感想。

要求:①题目必须是“新”,不能更改。②可以写学校的生活体验与感想,也可以写学校之外的生活体验与感想。希望你写真实而独特的生活与思考,反对编故事。③提倡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文体不作严格限制,但不能写成诗歌。字数8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

说《易水歌》①

林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②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③。”“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④”,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⑤”,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⑥”,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⑦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注释:①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②[荆轲(?——前227年)]战国卫人(今河南北部)。称荆卿,③[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中句子。④[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楚辞·九辨》中的句子。⑤[明月照积雪]南朝·谢灵运《岁暮》中的诗句。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⑦[专诸(? ——前515)]春秋时吴国堂邑人。吴公子光(阖闾)阴谋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荐专诸于光。僚十二年,光具酒请僚,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立死。专诸为僚之随从所杀。公子光遂自立为王。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1.填空,并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1)荆轲的事迹见于《       》这是一部        (体例)的史书。

(2)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2.读毕此文,想一想,《易水歌》中的短短两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本文对你鉴赏诗词的方法有何启示?

3.谈谈你对“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