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主义是一种文艺创作传统。它既是指具体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也是一种流派、风格和精神的代名词。这种“对于生活本来面目的描写”,并不是拘泥于个别生活现象、人的生物本性和零度评价态度的书写,而是要做到如恩格斯所言“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就必然是现实主义的,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真正现实主义的基本书写态度和原则。
20世纪以来,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互动影响之下,现实主义也具有了某种“开放性”,但其基本精神仍然一以贯之。当下一些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小环境不乏“现实”元素,但却局限于几乎忽略清晰时代性的男女情爱和家庭矛盾的“杯水风波”,不能使受众从中领略人物生活于其间的时代“大环境”气息,更遑论这种大环境与人物活动小环境的高度融合与统一。而当这样看上去十分吸睛的“杯水风波”又与码洋、票房、收视率直接挂钩之时,其剧情的狗血、人设的崩塌、伦理的无底线就不足为怪了。
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任务就在于,艺术再现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呈现能够“直抵人心”的、具有鲜明现实或历史时代印记的生活。经典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曹雪芹、鲁迅、老舍、曹禺及其作品,中国当代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等作品都是如此。电视剧《大江大河》以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等人物为中心,表现改革开放背景下国企、集体和个体经济的浮沉与进取。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应以细腻而真切的描绘,表现世纪转折之际中国人个体和群体的情感心理、行为风范、人际关联、道德伦理等要素,不仅展现基于时间之维的多向嬗变,也尽可能地再现基于空间之域的多元态势。
现实主义创作的至高境界是创造史诗般的作品。处于伟大复兴征程之中的当下中国色彩斑斓、精彩纷呈,具有“史诗”气象的现实,有着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同时,在中华文化和文学数千年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历经70年的共和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时期,文艺大国迈向文艺强国的绚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应该说,从书写的对象到书写的情境与基础,中国文艺已经具备了“新史诗”创作的基本条件,书写“新史诗”的雄心和责任也正在传递给每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
以现实主义方法和精神去创造新时代的民族叙事和国家叙事,理当成为一个基本遵循。在这当中,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新史诗”创作的基本内核,即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原态和价值,去呈现将要变成历史的现实。而不是逞一时之快,虚化、戏说、想象、曲解和解构历史原态。如果从更为远阔的境界上讲,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当代中国文艺的“新史诗”,还需要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并给予体验、审视和反思。这样,或许就会使这种书写既具中国视野与中国情感的专注性,又有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性和广泛性,在最大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宣示中国文艺“新史诗”的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
(《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0日,《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中国新史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对于生活本来面目的描写”主张的重要体现。
B.进入20世纪,虽然现实主义受到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但其基本精神仍然延续。
C.局限于男女情爱和家庭矛盾的作品,缺乏人物活动环境的“现实”元素,不能体现现实主义传统。
D.经历了70年的共和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我国已步入从文艺大国向文艺强国迈进的崭新阶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辨析现实主义的概念,然后分析文艺创作现状,最后提出创造“新史诗”主张和方法。
B.文章运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用以阐明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以及现实主义创作的任务。
C.作者用电视剧《大江大河》的事例,论述了关注时空维度中的人物命运,才能创造史诗般的作品。
D.文章在论述创作出史诗般作品的条件时,既关照了历史与现实,又关照了时代环境与主观因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坚守现实主义传统,呈现具有鲜明现实或历史时代印记的生活,可有效避免剧情狗血之类的问题出现。
B.从书写的对象到书写的情境与基础,中国文艺具备了“新史诗”创作的基本条件,“新史诗”就能出现。
C.电影《十八洞村》艺术地再现湘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的过程,因此,这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
D.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就能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的“新史诗”。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作。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运用联想与想象,结合自己的观察,将《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短诗的第一节改成80字左右的写景片段。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老王因儿子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想请朋友老李帮忙开导儿子,于是发了一则求助短信,但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老李,久仰了!小儿刚刚参加工作,有诸多困感,想到寒舍去拜访,请你今晚务必在家等候,届时请你多多聆教,我将不胜感激,改日再拔冗登门致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语言,尤其是词汇,迅速而忠实地记录了这些变化与发展,( )。比如,近年来在语言交际中就出现了“酷、爽、另类、炒作、黑客、低保、知本家、炒鱿鱼、知识经济、终身教育”等等词语。新词新语 地产生出来,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汇宝库。《现代汉语词典》近几年多次推出“修订版”“增补版”,就 了这种情况。
在新词新语不断流行和产生的同时,使另有一些曾流行一时的词语又逐渐受到冷遇。比如几年前还常用的“万元户、倒爷、千年虫”等现在就很少用了。另外某个新词的出现也会造成一些词语的隐退。例如“手机”一词出现以后,“大哥大、手提电话、移动电话”等便很少有人使用了。
汉语词汇就是这样在 中不断发展的。关注这些词语的发展与变化,不仅有助于词汇的积累,而且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发现。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涌现大量的新词新语
B.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才不断涌现大量的新词新语
C. 大量的新词新语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
D. 大量的新词新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涌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生生不息 反映 推陈出新
B. 源源不断 反应 推陈出新
C. 源源不断 反映 吐故纳新
D. 生生不息 反应 吐故纳新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新词新语不断流行和产生,同时使另一些曾流行一时的词语又逐渐受到冷遇。
B. 新词新语不断产生和流行,同时又逐渐冷落了另有一些曾经流行一时的词语。
C. 在新词新语不断流行和产生的同时,又逐渐冷落了另有一些曾经流行一时的词语。
D. 在新词新语不断产生和流行的同时,另有一些曾流行一时的词语又逐渐受到冷遇。
用原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针对鲁庄公认为对神祭祀恭敬可作为应战的理由,曹刿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占卜顺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用凶猛的鸟与普通的鸟对比,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