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全球汉服文化社团大概有1300多家,到了2019年有2000多家,两年时间增加了46%。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增加到200万,产业总规模增加到10.9亿元。
在汉服兴起的同时,汉服周边产业也受此影响大幅发展。从汉服周边配饰,到汉服租赁、旅拍,汉服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对于绝大多数购买汉服的消费者,同时会选择购买汉服配饰,如发饰、鞋子、团扇等。在高昂的配饰价格面前,还催生了“汉服手作”的职业。一些手工能力较强、设计感较强的创作者自己购买制作配饰的原材料,自行设计、加工,做成发饰、手提包等周边小物卖出,这类创作者被称为“手作娘”。
汉服近年来大幅增长有诸多原因,经济发展带来民族自信的提升,再加上汉服作为传统文化被鼓励继承与创新,于是出现了不少企业从事此方面的工作。近年来,影视剧的题材中,古装剧逐渐占据热播榜榜单,慢慢被市场认可,古装用户人数基数也逐渐扩大,这也成为汉服市场兴起的另一大因素。而一些汉服爱好者的宣传、推广,汉服复兴运动的兴起也是汉服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此外,古镇、文化产品备受热捧也推动了汉服文化的推广。大数据显示,文化旅游类相关产品线上预订量将同比去年激增超2倍。
(摘编自《汉服产业规模超10亿》,《新京报》2019年9月14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年汉服产业报告》)
材料三:
近几年汉服销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但要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向大众消费转变,汉服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在作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核心动力的资本层面上,人们并没有表现出如同共享单车、新零售等领域相同的热情,这背后是汉服的产业链尚不完善。从品牌供应角度来看,当下的汉服市场主要由头部商家支撑,缺少腰部商家,出现较为严重的断层现象,这也导致汉服的价格体系极为混乱。一方面,头部品牌的单价高达数万,而小作坊模式下商家的单价只要100多元。相距悬殊的价格引发的竞争势必对服装质量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影响用户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汉服单量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所以汉服商家一直都是采取“预售+尾款”的销售模式,以销售量决定生产量,只有极少常规款式的汉服会预留库存。
汉服体量小导致很多工厂不愿意加工生产,再加上汉服面料普遍较贵、人工成本高等原因,将进一步压缩商家的利润。目前汉服平均毛利率仅在30%左右,品牌零售服装业平均毛利率在50%左右。
除此之外,汉服在产品营销推广方面始终缺少引爆大众的助推器。目前,汉服商家的推广仍然停留在每个商家创立自己的微博、建立自己的用户群上,用户回头率很高但很难拓展新用户,即使是像“重回汉唐”这样的头部品牌也是如此。
汉服市场一直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尤其在服装形制上。一直以来,汉服都有改良派与传统派之分。前者认为,为符合现代审美和穿衣习惯可进行适当改良;后者认为,汉服代表一种正统文化,不能改动。在网络语境下,这一分歧被无限放大,加大了大众的认知壁垒。当然,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要实现日常化消费才是汉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摘编自《汉服破圈道阻且长:这几道坎怎么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汉服产业发展很快,汉服文化社团数、消费人群、产业规模均有增加。
B.“手作娘”自己购买原材料,自行设计,做成发饰等,她们手工能力、设计感较强。
C.在汉服产业发展壮大的环境下,古装剧也慢慢得到市场认可,逐渐占据热播榜榜单。
D.人们通过朋友、网络等途径了解并接触汉服;汉服爱好者以年轻人为主,老年人很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服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引起了连锁反应,主要原因是汉服复兴运动兴起,一些汉服爱好者积极宣传、推广汉服。
B.根据材料二可知,能够接受100元至300元的汉服价格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穿汉服的受调查者的比例超过了一半。
C.相比共享单车、新零售等领域来说,人们对汉服没有多大的热情,这需要汉服行业从其背后去思考深层次的原因。
D.头部品牌商家与小作坊模式下商家的汉服价格相距悬殊,这会引起非良性竞争,久而久之会影响用户的消费欲望。
3.请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汉服产业的发展还需在哪些方面做努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简言之,为笔记体式的短篇故事。最早可追溯至魏晋时期,时人多有志人志怪类文集。就数量而言,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可谓浩如烟海,至清末,存世有数千种之多。种类繁多的笔记小说所记内容也极为驳杂,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内容体量如此巨大,不易全部辨析厘清现实真假,纵如此,依旧有其史料学意义。
作为笔记小说,定然不失虚构与主体自我创作的成分,但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自面世伊始,便受到史学影响,有注重实录的传统,且希冀在事件描述中给人以道德教化。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为后世笔记小说开拓了题材、确立了基本精神,此期间的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比如,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者干宝,在晋元帝时期任佐著作郎一职,为编修国史的史官。
因此,鲁迅先生对此期间的笔记小说有“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的判断。简言之,魏晋笔记小说的创作性质为“采录传闻”,秉笔实录当朝事件,非有意虚构。笔记中虽然有文学性的虚构叙事,但依旧在不背离历史背景真实的前提下展开。
后世笔记小说多沿用魏晋六朝志人志怪的叙事视角,以记事者的角度客观记录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人物的姓名与籍贯等具体信息。书中屡见“秀州天宁长老妙海时在彼县,亲见之”“小二至庆元时尚存,安国长老了祥识之”“泉州僧本傅说”之类的句子,借他人之口来佐证自己记载之可靠,强调所录内容的真实性。
唐之后,笔记小说就内容而言,多具有民间性及社会性的特征,多述各地风俗怪谈。比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中有《叶限》一文,记录古代邕州地区百越民族的口传故事,为世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灰姑娘”类型故事。至宋,大量笔记作品记录诗歌本事与诗人言行,成为后世诗评家所沿用的笔记体文学评论形式。而以洪迈《夷坚志》为代表的志怪类笔记作品,细述宋代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逸闻、掌故、民俗等,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史料参考。明清两代笔记小说类文献多有训诂考据之类的内容。清代笔记小说中的边疆地理内容日益增多,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记录当数量的新疆社会民俗内容,其中有关屯田制度及“玛哈沁”的相关记载,为研究边疆史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
学者们普遍关注到笔记小说创作的史学倾向及其内容的史料学意义,对之多有阐述。明代王士禛有“说者,史别也”的判断,认为笔记小说为史家另一种。相对于正史以政治历史为脉络,侧重对典章制度、帝王将相的书写,笔记小说记载了大量平民社会的生活,拓宽了史料的范围,弥补了正史对民间关注度有限的缺憾,成为正史的重要补充材料。
(摘编自司聃《笔记小说: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最早的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笔记小说是笔记体式的短篇故事。
B.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驳杂,无法厘清现实真假。
C.后世笔记小说源自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
D.笔记小说面世伊始就受史学影响,注重实录,同时有文学性的虚构叙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介绍笔记小说起源、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古代笔记小说有史料学价值。
B.文章引述鲁迅的评论,论证魏晋笔记小说的创作性质为“采录传闻”的观点。
C.文章比较正史与笔记小说的不同,是为了论证正史重政治,对民间关注有限。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证,第五段按朝代先后的顺序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笔记小说虽然难免虚构叙事,但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有史料价值。
B.魏晋六朝之后的笔记小说赓续传统,客观叙事,书中常强调所录内容的真实性。
C.拓宽史料范围、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体现了笔记小说的史料学意义。
D.中国笔记小说与正史有机融合,全面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发展面貌。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山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_________,对我对山三两声。
A.飞来白鸟旧相识
B.跃起老鱼似相识
C.跃起老鱼舞翩跹
D.飞来白鸟似相识
请从对联集锦中,选出适合山东与山西、广东与广西的语句,并依次分别组成上下联,恰当的一项是()
①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②金银铜铁钴镍铅锌
③石林自有高材生 群峰拔地
④孔子仁 关公义 人文典范
⑤南海风清 讲述春天故事
⑥琼海独具大手笔 五指擎天
⑦漓江水碧 飘来三姐新歌
⑧泰山日 壶口烟 天地奇观
A.①②③⑥ B.④⑧③⑥ C.④⑧⑤⑦ D.④⑧⑦⑤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人说,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要求:认真审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某服务中心为方便群众办事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