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带一路”是一种经济整合大战略,下图为“一带一路”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

“一带一路”是一种经济整合大战略,下图为“一带一路”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一带一路”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个字。

 

“一带一路”是(一种)由中国提出的,贯穿亚欧非大陆,秉着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旨在(以)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为目的)的经济整合大战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是看图的类型,二是看题目的要求。如本题所给的图是有关“一带一路”的简易说明图,这就要求考生分析组成的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题干要求“根据该图给‘一带一路’下一个定义”,这就要注意下定义的模式,即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从图上来看,图由三个部分组成,中间部分“一带一路”是被定义的概念,两边部分是对“一带一路”的阐述,左边“中国”“亚欧非大陆”是“一带一路”涉及的区域,“共商、共享、共建”是秉持的原则,右边是“一带一路”的目的,即“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最后还要确定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题干已经提供了属概念,即“经济整合大战略”。明确了这些内容,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填写,填写种差的时候要注意顺序,一般是涉及区域、秉持原则、达到的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时谈到“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塑造人物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请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鲁迅先生的评价和作品内容简要阐明你对他(她)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流觞之水

朱以撒

①一次在曲水边坐了下来,准备觞咏。

②几次来兰亭,都与流觞有关,做一个亲水的游戏。时间过去那么久了,曲水流觞却一直不被遗忘。旧日游戏今人为之,便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味道。

③遵照主人的美意,每个人都换了件晋时的长衫,一直延伸到脚下,有点徐徐舒展。试走几步,仿东晋文人的优雅从容,便觉得回去以后要依此仿制几件,穿起来古色古香。东晋人服食五石散多了,衣衫都裁剪得宽大,布料也柔和,便不会刮着细腻的皮肤,同时也使挥毫的动作更加婉转。

④忽然,我看到长衫下露出锃亮的皮鞋尖了,随着走动的摆幅,一伸一缩地探头探脑。显然是主人疏忽了,忘了为每个人配备一双晋履,便使足下有些异样。不过,让今人穿上晋履,会否在移步时踉跄不安?正思量,有人手机响起,是雄健的进行曲,镗镗嗒嗒汹汹而起。他急匆匆解开晋衫,从贴身口袋掏出手机,哇啦哇啦地叫喊起来。眼看着伪造好的仿古气氛,一刹那冲荡得毫无影踪。还是黑格尔说得好: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环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皮肤一样。

⑤同样的暮春之初,同样的茂林修竹,不同的文人情怀,如同笔调凌乱的草书,已经不是魏晋时的章法。

⑥缤纷的花瓣从上游星星点点地飘了下来——春天就是这样,鲜花是她的容颜,灿烂地绽放,使江南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艳丽。花瓣过后,盛着黄酒的觞缓缓地飘了下来。按规定,觞停在谁面前,得即兴赋诗,赋诗不成者则要罚酒了。

⑦我是做好罚酒的准备的,如果觞停在我的面前,那就看造化了,也许即兴就成了一首诗,博得众人喝彩;也许一时憋住,脸红耳赤,传了出去,说此人胸无点墨。注视着觞的动静,却见身边的人变戏法似地掏出笔记本,上边都有几首早早做好的诗,准备应对。

天啊,怎么可以这样?

⑨可惜,觞到我跟前转了个弯,不愿停下,以至于不能让我的才华有所表现。

⑩公元353年暮春,那个觞咏的文人游戏中,雅集的四十二人,有二十六人诗才敏捷,把诗做出来了。在那个流连诗酒的时代,居然还有十六人未能成诗,从而罚酒三巨觥。当时,八九岁光景的王献之也跟了来,一路行走已是劳顿,觞到跟前一时乱了方寸,诗兴全无,只好喝酒,想必被罚得天旋地转,还得由几个兄长轮流背回去。文人游戏就是这样,玩玩而已,真情是雅集的基础,不可太认真了。诗才迟速历来就有,像三国时的王粲,“举笔便成,无所改定”,而南朝谢灵运,“久之乃就”,却不能因此认为谢的才华不如王粲。自然而然是人的禀性中最实在的部分,没有矫饰,也没有污染,就如年幼的王献之,完全不会事先请求王羲之:“父亲大人,替我作诗二首,以备明日觞咏之需。”作为父亲的王羲之,也不牵挂儿子是否能诗,是否当众出丑。雅玩就是随其情性,得其自然,倘若一切都在安排、预设之中,那真是谈不上名士风度了。

想想如此自在的文人交游岁月,已经像走马灯一般过去了。

有些燥热,我站了起来,走出摇头晃脑吟诵的人群。脱下晋人长衫,反而舒畅起来。旧时兰亭并不在此地,这里的一切都是后人仿制的,渗透了人工的痕迹,就连王羲之喜爱的白鹅,王徽之喜爱的修竹,都长得如此精致,没有一点野性,植物和动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它们是在野的生命,却在修剪和圈养中,被改造得温顺起来。只有澄澈之水还是旧日模样,在迎来送往中潺湲无息,越来越多的人工匠意被卷入水库成为旧事,连同当时的诗篇,都已不知所终。只有那年兰亭雅集的诗文,依旧传诵。

人自古亲于水。筑巢于水湄,枕涛声于梦中:击楫于中流,凌万顷之茫然,却越来越不能如水这般自然。这也是生而为人的一个缺憾吧。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流觞曲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游戏,现代人效法古人,旧瓶装新酒,别具风雅。

B.第⑥段写花瓣顺着曲水漂流,创设了春光灿烂的美景,有助于激发人们的诗情。

C.现代人胸无点墨,不具有即兴赋诗的诗才,不能像古人一样才思敏捷,临觞吟咏。

D.兰亭雅集,王羲之并不牵挂儿子是否成诗;王献之虽未成诗,却也并不因此事先准备。

E.无论形式上怎样刻意的模仿,现代人再也无法还原古代的情境,回归古人的情怀。

2.在第⑤段中,作者将不同于魏晋文人的今人情怀比喻为“笔调凌乱的草书”,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凌乱”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3.“天啊,怎么可以这样?”完全可以放在第⑦段末,作者却把它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在第⑩段中,作者认为“雅玩就是随其情性,得其自然,倘若一切都在安排、预设之中,那真是谈不上名士风度了”,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名士风度”是怎样的?联系现实生活,你又如何看待“名士风度”?

5.文章题目《流觞之水》,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②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苏幕遮》周邦彦)

③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阿房宮赋》杜牧)

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王勃)

⑤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定风波》苏轼)

⑥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答。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凤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此词为作者离开扬州溯江上行,途中抒怀作品。杨济翁:即杨炎正,宋代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点明题目中的“江行”,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说的是要探山川之胜,就要攀登,穿坏几双木屐也无妨,写出词人对胜景的喜爱之情。

C.“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一句,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旧,由人及己,意言北伐之事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2)“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一句,写“梦中”所行,有何独特的表达效果?

(3)下片中“英雄事,曹刘敌”一句写的是三国鼎立时代的故事,其中的“英雄指三国时期的孙权。辛弃疾多次在词作中歌咏孙权,初中所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高中所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都提到了孙权,请简要分析为何辛弃疾如此推崇孙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威为御史中丞,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治数百,卒免咸死罪。威得论出,而博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官寺尽满。从事白请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既白驾办,博出就车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几欲以此为俗邪?”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博见谓曰:“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且持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决疑,当谳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有删节)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移:旧时公文的一种。③谳(yàn):审判定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漏泄省中语下狱          坐:因为……而获罪

B.吏民数百人遮道自        言:对……说

C.博新视事                  视事:任职

D.决疑                  典:掌管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博诈医入狱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B.而博此显名                     斧斤时入山林

C.从事白请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     吾今报府

D.选视可用者                     失所与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    )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

B.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

C.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

D.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家境贫苦,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先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后慢慢查问,斩杀了组织者。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干练。升迁为廷尉,和正监、掾吏一同重新判断过去难以决断的几十个案件,为其中的八九件翻案,属吏都佩服他。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3)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