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有人对种树的老农说:“风调雨顺的年头,树木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有人对种树的老农说:“风调雨顺的年头,树木一定能长好。”老农摇摇头说:“不对。那只会使树的根长在表层土上,大风一吹,树就会立刻倒下。干旱一些,树根才能扎得更深。”

实验人员用很多小铁圈将花园里的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测试南瓜成长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压力。在承受了来自铁圈的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南瓜的内部长满了一层又一层坚韧结实的纤维,南瓜的根系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例文: 让信念铸就成功 生长在狭小的花园中,你承受着不断增长的巨大压力,把根伸向大地深处,汲取甜美的清泉,你把生的气息呼向宇宙的旋涡,你高昂着头,微笑,你坚信自己会顶住巨大的压力。一个小小的南瓜,顶住巨大的压力,没有被残酷的实验击倒,你那向四周扩散的根系宣布了你内心坚强的信念。你以坚强的信念,冲破了人为的牢笼,以不拔的意志不断地汲取着,你宣誓:要给这个世界以奇迹。 风雨中的清冷,黑夜里的寂寞,烈日的炙烤和姹紫嫣红的嘲笑,你都经历过;当美丽的蝴蝶飞离的时候,你也曾怅然过,然而,为了自己的宣言,你却坚守着独自的执着。海伦·凯勒曾经说过:“信念,这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道路,虽然凶险的环境在阴影中潜行,我却毫不畏惧地走向‘魔林’”。海伦·凯勒的一生是极其坎坷的,她自幼双目失明,外面丰富精彩的世界在她的眼中都是灰暗的。生活对于她来讲是极其困难的,甚至连吃东西都需要别人来帮忙。但她面对如此的挑战却从未灰心,她积极、乐观,用坚定的信念顽强地生活下来,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世人永不朽的传颂。海伦·凯勒吃过的苦,经历过的痛苦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但她的坚定的信念为她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亚圣孟轲谆谆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有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从逆境、绝地中昂然战斗的精神和情怀。苏轼老先生动情地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回首近代中国走过的历程,我们分明地看到一部在屈辱中、困难中“逆风”飞翔的历史。鸦片战争一来,列强环伺、军阀割据,国之将倾岌岌可危,仁人志士引用张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名言,呼吁国民将险境当成历练,遇强则强,挽救家国于生死之际。在近代国家危亡的大背景下,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迎来了新中国。而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依然是在困境中磨砺,茁壮成长。是的,逆境是试金石,信念却是我们走向光明的灯塔。 面对逆境,我们应该拥有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信念是梁柱,支撑着生命的城堡屹立不倒;信念是树根,给予了生命的大树无尽养分;信念是翅膀,托起了生命的海鸟自由翱翔。青年朋友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都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为复兴中华而不懈努力吧。梦想播种希望,信念铸就成功,加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题干有两个材料。一个是老农种树的经验之谈:干旱一些,树根才能扎得更深。第二个材料是实验人员用很多小铁圈将花园里的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测试南瓜成长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压力。在承受了来自铁圈的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南瓜的内部长满了一层又一层坚韧结实的纤维,南瓜的根系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实验员的结果表明:南瓜因为有强大的根系,所以面对超强的压力,扎根生存,终于有了自己的立 “根”(足)之地。人何尝不是这样,逆境不是灾难,而是试金石,是我们成长的助推器。面对逆境和挫折我们应该拥有强大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斗志。 立意角度: 1.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努力奋斗,否则就不会有进步,有辉煌的到来。 2.无惧逆境,扎根生长。 3.坚强的信念是我们 生命力之源,是我们获得成功的法宝。 4.面对困境,迎难而上;逆风起飞,向阳生长。 素材积累: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化自张载《西铭》中的“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意为包括贫穷、低贱、忧伤、灾难等种种艰苦难挨的外部条件,往往可以像打磨玉石一样磨砺人的意志,使之终有所成。虽然出自宋代《西铭》,但其包含的君子不畏艰险,自我磨砺,以苦为阶,最终实现涅槃的意志和信念,却千年绵延不绝,成为融入中国人血脉之中的独特民族品格。 3.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筚路蓝缕、坎坷丛生。近代以来更是列强环伺、军阀割据,国之将倾岌岌可危,仁人志士用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和美满。 4. 有两个人结伴穿越沙漠,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其中一人因中暑而不能行动。同伴把一支枪递给中暑者,再三吩咐:“枪里有五颗子弹,我走后,每隔两小时你就对空中鸣放一枪。枪声会指引我前来与你会合。”说完,同伴满怀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中暑者却满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吗?能听到枪声吗?会不会丢下自己这个“包袱”独自离去? 日暮降临的时候,枪里只剩下一颗子弹,而同伴还没有回来。中暑者确信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里秃鹰飞来,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体……终于,中暑者彻底崩溃了,把最后一颗子弹送进了自己的太阳穴。枪声响过不久,同伴提着满壶清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赶来,找到了中暑者尚为温热的尸体……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无论是老农关于种树的经验,还是实验员对南瓜的实验,都充分地说明:干旱、铁丝等外界压力,不能阻止强大的生命力蓬勃生长。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何尝不是这样?生活中的挫折、贫穷、饥饿、疾病……都不难摧毁我们坚强的意志,因为我们对生活充满阳光般的信念。因为我们把坚定的信念像南瓜的根系,像树的根系一样扎根于心田,所以我们能战胜一切困难。体裁上适合议论文,采用“引→议→联→结”的方式布局全篇。先引述材料,或从材料中得出启示,概括出中心论点;然后,举海伦·凯勒、近代中国的历史为例以及引用孟子、苏轼、张载等的名言警句证明,我们之所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因为我们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最后,呼吁大家拥有坚定的信念,为复兴中华而奋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看到了一条河

[英] 理查德·布兰森 王悦 译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送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虽然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

“没关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就起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但离河边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巨大的响声,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朱迪斯姑姑都站在河边看我的表演。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大目光。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下去。不久,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慌乱中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水面。我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赢得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意识到我成功了,我终于会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到大家拍手欢呼声。……我终于游会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抱住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选自《环球时报》,文字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通过“我”学游泳的时,表现了“我”的父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使“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B.第一自然段中的叙事,为下文写“我”敢于在湍急的河流中学游泳作了铺垫。

C.文章重点刻画了“我”父亲的形象,突出他对孩子的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D.文章详略得当,重点叙述了“我”在回家途中学会游泳的事。

2.对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分析最准确地一项是

A.“我”冒着危险一定要赢得打赌的10先令,说明“我”是个贪心的小男孩。

B.母亲曾让四岁的“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地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刻画了母亲不溺爱孩子的性格。

C.看着“我”走到水比较深的地方,爸爸“看上去毫不担心”,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漠不关心。

D.朱迪斯姑姑见“我”到最后一天还没有学会游泳,说“没关系,里克,明年再来。”说明她对“我”失去了信心。

3.下列不属于文中叙述的生活片段的一项是

A.4岁时,独自回家迷路。 B.度假期间,在海里练游泳。

C.回家路上,河里学会游泳。 D.爸爸陪我下水游泳。

4.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几个词语突出水流湍急的特点?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5.请用三个词语概括出“我”在下水前、游泳中及学会游泳后的心理状态。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给你的家人说些什么?(不少于3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而不不亦君子乎

1.对上面文言文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按时 B.说:高兴 C.知:聪明 D.愠:恼怒

 

查看答案

下列作者与课文相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中登泰山》   作者   李健吾

B.《寻找外星球栖息地》 作者 徐治平

C.《荷花淀》 作者  孙犁

D.《警察与赞美诗》   作者   欧.亨利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紧挨着枣红马的是一匹白马

②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

③这幅国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

④从头到尾一片清白,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

⑤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

⑥它浑身火红,仰天长笑,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

⑦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

A.③②⑦①④⑤⑥ B.②⑦⑤⑥①④③

C.③②⑦⑤⑥①④ D.②③⑦⑤⑥①④

 

查看答案

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非常敏锐,看静的东西      很迟钝。     虫子在飞,      飞得多快,往哪个方向飞,它      能分辨清楚。

A.却   只有   尽管   都

B.却   只要   无论   都

C.都   只要   尽管   却

D.都   只有   无论   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