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七十年代,“吃了吗?”八十年代,“今天吃啥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七十年代,“吃了吗?”八十年代,“今天吃啥了?”九十年代,“今天我请客!”二十一世纪,“吃什么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小餐桌见证祖国大变化”为主题,撰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对不同时代饮食文化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小餐桌见证祖国大变化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小餐桌见证祖国大变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整整40年。从见面问“吃了吗?”到现在一到饭点就纠结“吃什么好呢?”从渴望吃一碗白米饭到美味汇集的日常餐桌,从凭票购买粮油米肉到食物富足供百姓自由选择,从“吃不饱”“吃撑了”“吃油腻了”到“吃得营养、健康”……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提升,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的变迁,不只是丰富了我们的味蕾,也讲述了时代的故事,折射出社会的变迁。 (一)计划着吃:从1955年首套全国粮票发行开始,中国老百姓进入了漫长的票证时代。粮票、油票、肉票等成为了百姓过日子的基本保障。在实行计划经济很长的一段岁月里,买什么东西都得凭票,真可谓是“有票走遍天下,无票寸步难行。” 那个年代由于食品、物资匮乏,粮食供应紧张,民众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吃不饱是常有的事,野菜、玉米面、窝窝头是一日三餐中的主要饭食,一年中吃顿白面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 (二)吃饱到吃好: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广大农村迅速推广,农村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自己种的粮食解决了温饱,同时还能种些蔬菜瓜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那时候,下馆子开始成为了一种趋势和时尚,各类餐厅遍地开花,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许多人会自掏腰包下馆子,谁家有喜庆的事、宴请朋友、交流工作,都愿意在饭店摆上一桌丰厚的菜肴,“今天我请客”成了一时的流行语。 (三)吃出营养和健康:进入新世纪以后,国人的餐桌又变了。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钟之前的,鱼肉要吃欢蹦乱跳的。带着露水的嫩黄瓜,空运来的鲜荔枝,放在餐桌上还在甩尾的活虾,叶子翠绿的鲜桃,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营养和健康成为饮食的核心。“什么食品更健康,什么食品能防病,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人餐桌上饭菜的种类从单一到丰富,从喜欢吃肉到追求营养健康、荤素搭配,饮食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首先,审阅任务指令。这道题的任务指令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显性的有文体方面的——撰写演讲稿,这就要求体现出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并注意运用口语;有作文主题方面的——“小餐桌见证祖国大变化”;有写作范畴方面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餐桌变化,社会变迁。隐性的要求——各个时代的饮食特点说明了什么,饮食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变迁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饮食。然后,准确立意。立意要体现出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中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大局出发,关注时代和国家,摆正“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立意角度: 1.小餐桌见证祖国大变化; 2. 改革开放, 助推饮食文化四部曲。 3. 餐桌丰富,别忘改革“挖井人”。 素材积累: ①从勒紧裤腰带到凭票购买,从空空的菜篮子到“天天过年”的百姓饭桌子,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粗细粮搭配重新成为消费时尚,饮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90后’‘00后’估计都不知道粮票是什么了吧?也不会理解,为什么有钱却吃不到饭,还必须要有粮票。”今年63岁的市民张富民一见到记者就发出这样的感慨。曾经影响几代人的“粮票”逐渐被遗忘,正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②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市场上的农产品变 得丰富了,流通的农贸市场应运而生,为粮食经营放开奠定了基础。新政的产生,迅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一下就多起来了,家禽、家畜一年比一年丰富。粮票、肉票、油票、糖票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了如今的文物古董。粮食,油、盐、 酱、醋、糖,各类副食品,猪肉、牛肉、鸡、鸭、鱼,应有尽有,多得不计其数。农家乐、饭店、酒馆,举目皆是,餐饮行业一片繁荣。记得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红白事大多都不办酒席,谁也无能力去操办。经济拮据,物资欠缺,即使举办,酒宴的菜肴也很简单,无非几种蔬菜,一样荤菜而已。能办五桌也就不错了。二十一世纪初,酒宴大多几十桌以上,热菜加冷盘菜十几个菜肴,精美的饮食走进了千家万户。 ③二十一世纪:吃出健康 人们开始呼吁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 蔬菜”重新重视。“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钟之前的,鱼肉要吃欢蹦乱跳的”。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结构层次: 本题是引语式材料作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不同时代,从日常的问候语都看出,吃的东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了吗?”反映的是温饱问题;“今天吃啥了?”反映的是吃的选择性;“今天我请客!”,反映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而“吃什么呢?”反映出吃的内容不仅丰富,而且民众关心的是:吃出健康,吃出生态,吃出环保的问题。时代在发展,饮食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力,消费水平,健康指数、幸福指数等等。因此,从文体来看,选择议论文,阐述自己对不同时代的饮食的感受,发表自己对饮食文化的独特见解。结构上,先引述材料,然后围绕题干的话题,具体分析不同时代问候语的背后折射的内涵,最后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但是我们对饮食的生态、健康的元素、环保问题都要关注。联系现实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冠状病毒据传都与饮食的取向有关,与生态有关,告诉大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永恒话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每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然而,①______________,这就是追求本身。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②_______________。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③____________,谁就青春常在,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得以发散。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     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     ,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     );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丰富了自己,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地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同享美味;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抚慰,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千方百计  潜移默化  顶礼膜拜  窃窃私语

B.处心积虑  耳濡目染  奉若神明  窃窃私语

C.千方百计  耳濡目染  顶礼膜拜  窃窃私议

D.处心积虑  潜移默化  奉若神明  窃窃私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B.你如果不听,他就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C.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D.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C.虽然他们灿烂,但已经凝固

D.虽然他们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片中“_____”以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下片写如果能完成功业,就会“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