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劝学》《师说》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阅读《劝学》《师说》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位卑则足,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疑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   或师,或不焉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吾尝跂望矣      犹且从师问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D 2.A 3.B 4.(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2)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是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里吧? (3)不了解句读,疑惑就不能解开,有的向老师求解,有的却不向老师求解,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翻译为: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彰”,清楚、明白。 B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翻译为: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项,“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翻译为: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媚。“羞”,感到羞耻。 D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翻译为: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惑”,糊涂啊。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翻译为: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焉”,为语气词。“或师焉,或不焉”翻译为:有的向老师求解,有的却不向老师求解。“焉”,为语气词。 B项,“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翻译为: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之”,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士大夫之族”翻译为:士大夫这类人。“之”为指示代词,这。 C项,“其皆出于此乎”翻译为:大概都是出于这里吧。“其”,语气词,表推断的预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翻译为: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其”,代词,指代那些小孩子。 D项,“吾尝跂而望矣”翻译为:我曾经踮起脚远望。“而”,为连词,表修饰关系。“犹且从师而问焉”翻译为: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而”,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是错误的。选文中并没有提到积累的重要性。 故选B。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假”,凭借,利用;“利足”,脚走得快;“水”,游泳;“绝”,横渡。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是故”,因此;“圣”,第一个解释为圣人,第二个解释为圣明;“愚”,第一个解释为愚笨的人,第二个解释为愚笨;“益”,更加;“其”,语气词,大概。第三句话的得分点为:“句读之不知”,为宾语前置句;“惑之不解”为宾语前置句;“或”,有的;“不”,通“否”;“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今日无法光临贵府的宴会,对此深表歉意,同时托舍弟带去薄礼一份,望笑纳。

B. 今天在座的诸位先贤的高论令我获益匪浅,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C. 某导游对来到八达岭长城游览的游客团说:“今天我作为大家的导游,感到十分荣幸。”

D. 某同学在班会上做了学习经验交流的发言,结束时他致谢说:“谢谢大家聆听。”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B.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杜甫,字子美,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继承了古代诗歌浪漫主义的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今年出境热度史上最高,春节出境游人数创历史新高。

B.新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像所有前任总干事一样,她需要处理世卫组织技术、管理和政治等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她决心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取得重要的实际成果。

C.百年老字号“王致和”商标,目前在德国恶意抢注。在与对方协商未果后,王致和集团表示,将在德国柏林提起诉讼,追讨商标权。这将是中华老字号首次进行海外诉讼维权。

D.中国湖泊资源破坏严重,平均每年有近二十个天然湖泊消亡,水利部专家指出,由于过度围湖造田,是造成天然湖泊及其湿地面积锐减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众嬷嬷引着(林黛玉),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

B. 老渔夫桑地亚哥在返回渔港的路程中,看到一条巨大的鲭鲨向他飞速游来,他知道那是一条毫无畏惧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C. 鲁四婶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了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在拿我们家开玩笑么?”

D. 少不更事的我们往往异常勇敢,自以为只要敢拼就能实现梦想,听不进别人的任何忠告,常在现实的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撕打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寒喧    踌躇    做客他乡     瘦消不堪

C.残骸    桅杆    蜂拥而来     金碧辉煌

D.抚赝    赦造    恬然自安     针贬时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