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北斗导航规划早、建设快,自主建设和运行,独立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2018年,在关键技术上严重依赖进口的中兴通讯公司遭遇美国技术禁售令,一度陷入困境。
2018年10月23日中国人自主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总设计师七年做了一万多页设计方案。
2018年11月5日具有长远世界眼光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这些事件体现着国家发展的战略思想,其实,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是如此,一项项国家创举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启示?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一则名为《低头人生》的动画短片近日在网络上传播甚广。这部动画短片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低头族的生活状态。他们每个人低头已经低到扭曲的地步。他们都只关注着自己掌上的方寸之地。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实现新高考改革的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数的30%;浙江的近30万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也只有8万人。①_________对学生来说,“物理太难”使得作业量大幅增加,②_________,可谓“性价比太低”。在不少家长看来,高中物理中的牛顿力学、电磁学等知识太过高深,不从事科学研究的孩子们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也就绰绰有余。对学校而言,③_________因此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学校倾向让学生放弃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的物理却遭冷遇,这让很多物理学界人士“心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由于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到底什么样?人们议论纷纷, 。①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首次人类历史上的月球背面登陆,揭开其神秘面纱。
如何解决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成为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关键问题。与以往的空地通信不同,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 ),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进行通信联系。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地球,地面通信天线只能和正面的探测器联系,至于月球背面实在是 。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 。②这是之所以在嫦娥四号此次登月之前先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原因。
6月14日11时06分,“鹊桥”成功进入使命轨道。它被发射到地球、月球延长线上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让月球处于地球和它之间。这样,( )。“鹊桥”的搭设,将建立起嫦娥四号探测器与地面的联系,③它犹如太空转发站,负责把来自地球的信息传送给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把嫦娥四号探测器搜集到的信息转发回地球。
④“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已步入国际领先水平
1.文中①—④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①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首次人类历史上的月球背面登陆,揭开其神秘面纱。
B. ②这是之所以在嫦娥四号此次登月之前先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原因。
C. ③它犹如太空转发站,负责把来自地球的信息传送给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把嫦娥四号探测器搜集到的信息转发回地球。
D. ④“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已步入国际领先水平。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
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
B. 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
“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
C. 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
“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
D. 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
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 莫衷一是 望尘莫及 鼎力相助
B. 甚嚣尘上 鞭长莫及 鼎力相助
C. 莫衷一是 鞭长莫及 大力相助
D. 甚嚣尘上 望尘莫及 大力相助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不因此就感到沮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___”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3)王之涣曾写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卫八处士①(节选)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注)①本诗作于759年春,此时,安史之乱已持续三年多。48岁的杜甫在回华州途中拜访了故友卫八处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参二星东西相隔,此出彼没,永不相见,诗人以此表达分离是人生常态的感慨。
B. “今夕何夕”意为今夜是什么好日子呢,反问中表现出重逢旧友的兴奋喜悦之情。
C. “共烛”与“访旧”两个冷情境与“热中肠”形成反差,表现诗人内心悲喜交加。
D. 本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写拜访旧友,但诗人的心境以及文字风格均不同。
2.诗人只字未提动荡的社会背景,字里行间却透露着干戈乱离的时代气息,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