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的例句,从李清照、辛弃疾、苏轼、柳永中任选其中两位作为写作对象,另写两组...

仿照下面的例句,从李清照、辛弃疾、苏轼、柳永中任选其中两位作为写作对象,另写两组句子,与例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例句:

当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是谁劝君更尽一杯酒,饮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①辛弃疾:当失群的孤雁勾起了游子的愤慨,是谁把栏杆拍遍,歌一曲无人会意的悲伤?②柳永:当孟秋的寒蝉凄切了离人的内心,是谁执手相看泪眼,洒两行难舍难分的热泪?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本题要仿写的句式是:(人物),当……,是谁……(引用人物的一句诗),……(动宾短语)?注意要从李清照、辛弃疾、苏轼、柳永这四个人中选择自己熟悉该人物的诗句及诗句表达的情感的这两位作为写作对象,注意所写的两句要与例句要构成排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茶叶生产离不开氮肥,在实际茶叶生产中,合理使用氮肥不仅能够增加茶叶的产量,___。研究人员发现,___都会对茶树产量和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氮素过多,会使茶树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用于合成蛋白质,限制了一部分糖类向多酚类转化,结果多酚类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而影响茶叶品质;____,茶树体内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阻碍,致使新梢伸长缓慢,萌发轮次减少,芽头密度变得稀疏,对夹叶大量出现,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

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原因。但是在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进行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___,一味地____是没有意义的。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趋势下,艺术世界将会发生巨大改变,并重塑艺术的边界,其未来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家的主体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____,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____补的效果。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为艺术家分析素材,增强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多彩的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原因是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B.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C.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超过人类智力甚至与人类智力相当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D.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原因是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造成的。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视而不见   排挤   绵薄之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视若无睹   排挤   一臂之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

C.视而不见   排斥   一臂之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视若无睹   排斥   绵薄之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

3.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只有交给时间来回答 B.时间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C.时间会证明这一切 D.这一切都将是毋庸置疑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特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

(2)《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___”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湘阴桥口市别游子明

范成大

马首欲东舟欲西,洞庭桥口暮寒时。

三年再别子轻去,万里独行吾早衰。

遥忆美人湘水梦,侧身西望剑门诗。

老来不洒离亭泪,今日天涯老泪垂。

[注]①本诗为作者年届五十受命入蜀任官途径湘阴时所作。②洞庭桥口:即诗中湘阴桥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首欲东舟欲西”与《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都是描绘别离时的场景。

B.“暮”点明了别离时间,“寒”则烘托了离别氛围,奠定了诗作的情感基调。

C.“三年再别子轻去”中“轻去”一词道出了诗人对世道重名利轻别离的愤懑。

D.尾联写人老了应不会为离别而落泪,可现在竟老泪纵横,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2.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今日天涯老泪垂”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张存,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之诬刘平也,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侍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矜庄,子孙非正衣冠不见;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恭安。

(选自《宋史·张存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日/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B.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C.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日/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D.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取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男子二十,冠而字。”

B.封事,密封的奏章。古代臣子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露,称“上封事、奏封事”。

C.致仕,指将享受的俸位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又称“致事”“致休”等。

D.谥,即谥号,古代帝妃、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褒扬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入仕以后,积极建言。宋仁宗亲政后,停止了让百官转对的制度,张存积极建言,请求恢复它,可惜皇上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B.张存善于明察,思维缜密。黄德和诬陷刘平,张存明察是黄德和引兵后退,以致打了败仗,朝廷采纳了张存的意见,刘平得到昭雪。

C.张存洞察情势,见识超群。元昊想要归附朝廷,大臣们坚持讨伐元昊。张存认为他既有悔过之心,在当前情势下,应当笼络控制他。

D.张存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为母亲转调泽州,他照顾本宗的亲属,不让一个人没有安身之处。他平时在家也严肃庄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

(2)子孙非正衣冠不见;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