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中国古代的环境美学思想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田园诗可以说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中国古代的环境美学思想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田园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所开出的灿烂花朵。中国古代田园诗,溯源于先秦的《诗经》,成形于晋,大盛于宋,收官于清,是仅次于山水诗的一大流派。

田园与山水都属于环境。但山水多为自然环境,而田园多为人工环境。如果说山水是环境的外围,那么,田园则是环境的核心。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田园是开荒的成果。田园中有植物,如诗中所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动物,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均是人劳作的产物,是第二自然。田园,人的家园。人在田园中生产、生活。较之山水,田园于人更具亲缘性。

于是,田园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口井、一处生命之源、身体与灵魂的归宿之地。回归田园,就是回归家园。中国环境美学最高概念是“家园”,家园来自“田园”。田园生活的指导性思想是“耕读传家”。“耕读传家”畅行于清,曾国藩、左宗棠等均大谈“耕读传家”。“耕读传家”思想可以追溯至先秦的周朝,形成可能还是在唐宋。

“耕读传家”,“耕”好理解,这是生产;为何还要“读”,且与“耕”并列?这涉及中国人的追求。“耕”,虽然收获要交国税,但主要还是为了家庭人员的生存,因此可以说,是为家而耕。“读”,显然不是为家了,是为了有朝一日去做官。做官是需要知识的。做官当然也有封妻荫子的想法,但更多的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做一番大事业。“读”显示出中国人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家——国。于是,中国人的家园情怀上升为家国情怀。

深厚浓重的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延续至今。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无处不在。而在环境意义上,它集中体现在如下两个系列:

土地——社稷意识。土地是农之本,正是因为土地有这样重要的功用,土地成为祭祀的对象。于是,一个标志祭地的概念——“社”产生了。“社”与“稷”相联系,《白虎通》云:“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社”“稷”本来指两种祭礼,但此后引申出国家的意义,成为国家的另一称呼。

江山——国土意识。《世说新语》中有一段文字:“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都下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怀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这里的江山明指自然山水,暗喻国家。与江山意义相同的还有“山河”“河山”概念。“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史记。天官书论》)这里的“河”指黄河,“山”指华山。但后来,河山用来指称祖国、国家、国土以及国家主权。“燕秦谋王之河山,闲三百里而通矣。”(《史记·赵世家》)这里的“河山”是指国土。南北朝的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用到“山河”概念,文中云:“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江山、河山、山河等概念,除了具有祖国、国家、国土、国家主权等意义外,还含有审美的意义,这种审美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审美,其审美的品位均为壮美、崇高。一般来说,在国家遭受外族入侵的形势下,多用山河、江山、河山来指称祖国、国家、国土及国家主权,显示出深厚的忧患意识和昂扬的爱国主义情感。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的当代转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园多是人劳作的产物,是人的家园,相对于山水而言,田园于人更具亲缘性。

B.“耕读传家”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其中蕴藏了国人的家园情怀、家国情怀。

C.“家园”是中国环境美学最高概念,家园来自田园,回归田园就是回归家园。

D.“分裂山河”“江山辽落”中“山河”“江山”样,都是明指自然山水,暗喻国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陶渊明的诗句,阐明了田园诗的特点,将田园诗与山水诗进行了有效的区分。

B.田园生活的指导性思想是“耕读传家”,作者阐述了其形成的历史、具体内涵和历史意义。

C.作者在论述“田园”和“家园”的关系时,指出“家园”与“田园”内在的实质的联系。

D.作者在论证“江山——国土意识”时,多次运用引用论证,剖析其演变、形成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山水和田园都属于环境,但田园是人工环境,因此可以说田园才是环境的核心。

B.“耕读传家”中“读”更多的是指为国而读,“读”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更大的家一国。

C.“社稷”成为国家的另一称呼,是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在当代转化的集中体现。

D.“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河山”一词显示出了深厚的忧患意识和昂扬的爱国主义情感。

 

1.D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错在“‘山河’‘江山’样,都是明指自然山水,暗喻国家”。原文,“与江山意义相同的还有‘山河’‘河山’概念……但后来,河山用来指称祖国、国家、国土以及国家主权。”所以从原文信息可知,“分裂山河”中“山河”是指称祖国、国家、国土以及国家主权。 故选D。 2.考查对文章论据、论点论证过程的概括分析能力。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 A项,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是来阐述田园的特点,将田园与山水进行区分,并不是“阐明了田园诗的特点,将田园诗与山水诗进行了有效的区分”。 故选A。 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缺乏前提条件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A项,原文“如果说山水是环境的外围,那么,田园则是环境的核心”是指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因此“因此可以说田园才是环境的核心”说法错误。 C项,“社稷”成为国家的另一称呼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环境意义上的集中体现。 D项,“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河山”一词还未引申出国家的意义。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形象生动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今天,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与“美丽中国”征文活动。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例句,从李清照、辛弃疾、苏轼、柳永中任选其中两位作为写作对象,另写两组句子,与例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例句:

当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是谁劝君更尽一杯酒,饮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茶叶生产离不开氮肥,在实际茶叶生产中,合理使用氮肥不仅能够增加茶叶的产量,___。研究人员发现,___都会对茶树产量和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氮素过多,会使茶树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用于合成蛋白质,限制了一部分糖类向多酚类转化,结果多酚类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而影响茶叶品质;____,茶树体内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阻碍,致使新梢伸长缓慢,萌发轮次减少,芽头密度变得稀疏,对夹叶大量出现,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

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原因。但是在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进行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___,一味地____是没有意义的。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趋势下,艺术世界将会发生巨大改变,并重塑艺术的边界,其未来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家的主体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____,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____补的效果。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为艺术家分析素材,增强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多彩的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原因是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B.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C.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超过人类智力甚至与人类智力相当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D.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原因是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造成的。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视而不见   排挤   绵薄之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视若无睹   排挤   一臂之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

C.视而不见   排斥   一臂之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视若无睹   排斥   绵薄之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

3.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只有交给时间来回答 B.时间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C.时间会证明这一切 D.这一切都将是毋庸置疑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特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

(2)《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___”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