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闭幕的“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让观众大饱眼福。“传统手工技艺+非遗文化元素+现代设计”的新理念,将传统手工技艺的精湛呈现在观众面前。伴随“舌尖上的中国3”的播出,山东章丘铁锅一下子成了“网红”,订单排到了两年后。“历经12道工序,18遍火侯,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方得一口好的章丘铁锅。”章丘铁锅的走红,更体现出人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可。
然而,并非每一项传统手工艺,都能像章丘铁锅一样凭借“网红”身份而重新焕发活力。大量传统手工艺,因保护乏力、后继无人等问题,只能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躺在非遗名录里。如何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走出“深闺”,走向大众和生活,不仅决定着传统手工艺的存续,也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摘编自张立富《传统民间手工艺如何走出“深闺”》)
材料二:
其实,合理使用新技术可以为传统手工艺带来诸多便利。比如,近年来现代科技给陶瓷工艺领域带来显著变化。电窑代替柴窑,温度可以达到1400度以上,大大提高了陶瓷质量的稳定性;利用新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多元配方的问题,降低瓷土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使烧成后的陶瓷更加白润;而那些具有光、电热或磁性的功能性陶瓷,以及纤维强化的复合陶瓷、抗辐射陶瓷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家居、工业制造、军事和航天等领域,极大地延续和拓展了陶瓷工艺的生命力。
必须正视,现代技术之于传统手工艺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带来便利,用不好会产生不容小觑的问题,号称“三大锦”之一的传统手工宋锦、纹样华丽、生动,质地坚韧、挺括,常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展饰,深爱民众喜爱,然而,由于机械的滥用,使得手工宋锦已不复存在,现存都是机织产品,精密度和纹样已经走样,没了昔日的光彩。
(摘编自吕庚青《给传统手艺打开另一扇看世界的窗子》)
材料三:
七月五日,南京财经大学艾薇瑞巴蒂小队抵达老门东,对老门东的手艺人进行采访,开展了关于“探访老门东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暑期实践活动。
在问到对于传统手工艺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帮助的态度时,张师傅是持支持态度的,她认为正是由于现代化技术在传统艺术(内画、刻章)上的应用,使得更多雕刻类作品得以展现在众人眼中,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样一种艺术,也通过现代化技术弥补了传统工艺的缺陷,使得内画、刻章乃至更多的传统工艺得以保存与发扬。
在此之前,小队在网络发布线上调查问卷。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66.97%的人表示对传统手工艺不太了解,43.12%的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品市场只有加以改进才能生存下去,仍有1.83%的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必将被时代淘汰。而关于改进方式,55.96%的人更倾向于自己DIY制作,46.79%的人认为要定期举行特色文化活动。大部分人对传统手工艺不了解,市场开拓不到位,导致止步不前。传统手工艺不能固守传统的模式,应在维持传统的基础上,加快与现代化产业融合的步伐。
(摘编自王瑞宇《探访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材料四:
“生产性保护”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的一种保护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遣产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实践,目的在于使其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在生活中持久传承。具体而言,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
(摘编自朱以青《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
1.根据材料,下列对传统手工艺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传统手工艺只能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躺在非遗名录里。
B.有的传统手工艺合理地利用现代新技术,极大地延续和拓展了生命力。
C.大部分人不太了解传统手工艺,许多传统手工艺保护乏力、后继无人。
D.许多传统手工艺已经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实现了较好的传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舌尖上的中国3”,章丘铁锅成为“网红”,重新焕发活力,这体现出人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可。
B.由于过多地依赖机械,传统手工宋锦精密度和纹样不如以前,这说明大部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手段难以融合。
C.从艾薇瑞巴蒂小队在网络上对传统手工艺的调查情况来看,有极少部分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必将被时代陶汰。
D.在内画、刻章领域,现代化技术手段弥补了传统手工艺的缺陷,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作品了解到这种艺术。
3.我们该如何保护好传统手工艺?请结合材料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中国古代的环境美学思想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田园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所开出的灿烂花朵。中国古代田园诗,溯源于先秦的《诗经》,成形于晋,大盛于宋,收官于清,是仅次于山水诗的一大流派。
田园与山水都属于环境。但山水多为自然环境,而田园多为人工环境。如果说山水是环境的外围,那么,田园则是环境的核心。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田园是开荒的成果。田园中有植物,如诗中所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动物,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均是人劳作的产物,是第二自然。田园,人的家园。人在田园中生产、生活。较之山水,田园于人更具亲缘性。
于是,田园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口井、一处生命之源、身体与灵魂的归宿之地。回归田园,就是回归家园。中国环境美学最高概念是“家园”,家园来自“田园”。田园生活的指导性思想是“耕读传家”。“耕读传家”畅行于清,曾国藩、左宗棠等均大谈“耕读传家”。“耕读传家”思想可以追溯至先秦的周朝,形成可能还是在唐宋。
“耕读传家”,“耕”好理解,这是生产;为何还要“读”,且与“耕”并列?这涉及中国人的追求。“耕”,虽然收获要交国税,但主要还是为了家庭人员的生存,因此可以说,是为家而耕。“读”,显然不是为家了,是为了有朝一日去做官。做官是需要知识的。做官当然也有封妻荫子的想法,但更多的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做一番大事业。“读”显示出中国人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家——国。于是,中国人的家园情怀上升为家国情怀。
深厚浓重的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延续至今。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无处不在。而在环境意义上,它集中体现在如下两个系列:
土地——社稷意识。土地是农之本,正是因为土地有这样重要的功用,土地成为祭祀的对象。于是,一个标志祭地的概念——“社”产生了。“社”与“稷”相联系,《白虎通》云:“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社”“稷”本来指两种祭礼,但此后引申出国家的意义,成为国家的另一称呼。
江山——国土意识。《世说新语》中有一段文字:“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都下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怀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这里的江山明指自然山水,暗喻国家。与江山意义相同的还有“山河”“河山”概念。“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史记。天官书论》)这里的“河”指黄河,“山”指华山。但后来,河山用来指称祖国、国家、国土以及国家主权。“燕秦谋王之河山,闲三百里而通矣。”(《史记·赵世家》)这里的“河山”是指国土。南北朝的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用到“山河”概念,文中云:“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江山、河山、山河等概念,除了具有祖国、国家、国土、国家主权等意义外,还含有审美的意义,这种审美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审美,其审美的品位均为壮美、崇高。一般来说,在国家遭受外族入侵的形势下,多用山河、江山、河山来指称祖国、国家、国土及国家主权,显示出深厚的忧患意识和昂扬的爱国主义情感。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的当代转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园多是人劳作的产物,是人的家园,相对于山水而言,田园于人更具亲缘性。
B.“耕读传家”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其中蕴藏了国人的家园情怀、家国情怀。
C.“家园”是中国环境美学最高概念,家园来自田园,回归田园就是回归家园。
D.“分裂山河”“江山辽落”中“山河”“江山”样,都是明指自然山水,暗喻国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陶渊明的诗句,阐明了田园诗的特点,将田园诗与山水诗进行了有效的区分。
B.田园生活的指导性思想是“耕读传家”,作者阐述了其形成的历史、具体内涵和历史意义。
C.作者在论述“田园”和“家园”的关系时,指出“家园”与“田园”内在的实质的联系。
D.作者在论证“江山——国土意识”时,多次运用引用论证,剖析其演变、形成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山水和田园都属于环境,但田园是人工环境,因此可以说田园才是环境的核心。
B.“耕读传家”中“读”更多的是指为国而读,“读”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更大的家一国。
C.“社稷”成为国家的另一称呼,是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在当代转化的集中体现。
D.“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河山”一词显示出了深厚的忧患意识和昂扬的爱国主义情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形象生动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今天,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与“美丽中国”征文活动。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仿照下面的例句,从李清照、辛弃疾、苏轼、柳永中任选其中两位作为写作对象,另写两组句子,与例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例句:
当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是谁劝君更尽一杯酒,饮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茶叶生产离不开氮肥,在实际茶叶生产中,合理使用氮肥不仅能够增加茶叶的产量,___。研究人员发现,___都会对茶树产量和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氮素过多,会使茶树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用于合成蛋白质,限制了一部分糖类向多酚类转化,结果多酚类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而影响茶叶品质;____,茶树体内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阻碍,致使新梢伸长缓慢,萌发轮次减少,芽头密度变得稀疏,对夹叶大量出现,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阅读下面文字
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原因。但是在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进行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___,一味地____是没有意义的。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趋势下,艺术世界将会发生巨大改变,并重塑艺术的边界,其未来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家的主体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____,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____补的效果。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为艺术家分析素材,增强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多彩的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原因是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B.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C.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超过人类智力甚至与人类智力相当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D.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原因是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造成的。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视而不见 排挤 绵薄之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视若无睹 排挤 一臂之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
C.视而不见 排斥 一臂之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视若无睹 排斥 绵薄之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
3.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只有交给时间来回答 B.时间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C.时间会证明这一切 D.这一切都将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