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特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

(2)《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___”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族秦者秦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提示,同时注意“见”“庐”的书写;(2)“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提示,同时注意“族”“鉴”的书写;(3)“表明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是提示,同时注意“伏”“固”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湘阴桥口市别游子明

范成大

马首欲东舟欲西,洞庭桥口暮寒时。

三年再别子轻去,万里独行吾早衰。

遥忆美人湘水梦,侧身西望剑门诗。

老来不洒离亭泪,今日天涯老泪垂。

[注]①本诗为作者年届五十受命入蜀任官途径湘阴时所作。②洞庭桥口:即诗中湘阴桥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首欲东舟欲西”与《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都是描绘别离时的场景。

B.“暮”点明了别离时间,“寒”则烘托了离别氛围,奠定了诗作的情感基调。

C.“三年再别子轻去”中“轻去”一词道出了诗人对世道重名利轻别离的愤懑。

D.尾联写人老了应不会为离别而落泪,可现在竟老泪纵横,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2.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今日天涯老泪垂”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无忌,东海郯人也。辟从事,转太学博士。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彻哭而出,时人义焉。及玄篡位,无忌与玄吏部郎曹靖之有旧,请莅小县。靖之白玄,玄不许,无忌乃还京口。初,刘裕与无忌素相亲结。至是,因密共图玄。刘毅家在京口,与无忌素善,言及兴复之事,无忌曰:“桓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无忌曰:“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毅曰:“所见唯有刘下邳。”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及玄败走,武陵王遵承制以无忌为辅国将军,南追桓玄,与振武将军刘道规俱受冠军将军刘毅节度。玄留其龙骤将军何澹之等守湓口。无忌等次桑落洲,澹之等率军来战。澹之常所乘舫放旗甚盛,无忌曰:“贼帅必不居此,欲作我耳,宜亟攻之。”众咸曰:“澹之不在其中,其徒得之无益。”无忌谓道规曰:“今众寡不敌,战无全胜。澹之虽不居此舫,取则易获,因纵兵腾之,可以一鼓而败也。”道规从之,遂获贼舫,因传呼曰:“已得何澹之矣!”贼中惊扰,无忌之众亦谓为然。道规乘胜径进,无忌又鼓噪赴之,澹之遂溃。卢循遣别帅徐道覆顺流而下,舟舰皆重楼。无忌将率众距之,长史邓潜之谏曰:“蓄力俊其疲老,然后击之。”无忌不从,遂以舟师距之。既及,贼令强弩数百登西岸小山以邀射之,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贼众云集,登舰者数十人。无忌辞色无挠,遂握节死之。赠侍中、司空,曰忠肃。

(选自《晋书·何无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B.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C.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D.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

B.世子,一般为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是帝王和诸侯王位的继承者。

C.吏部郎,吏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D.谥,谥号。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通常是朝廷赐予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无忌请求遭拒,决定抗争。桓玄篡位后,何无忌请求给他一个小县来治理,却遭到了桓玄的拒绝,于是何无忌就回京口,与刘裕密谋共同对付桓玄。

B.何无忌与友共议,密谋复兴。何无忌与好友刘毅谈论复兴之事,何无忌认为天下没有对抗桓玄的英雄,刘毅认为只要刘裕共同起兵就不用担心。

C.何无忌将计就计,大败敌军。何无忌明知敌军主帅何澹之不在平常乘坐的战船中,仍鼓动士兵攻击这艘船,最终攻占敌军主帅的战船,将敌军击溃。

D.何无忌不听劝阻,壮烈牺牲。何无忌率军拒敌,长史邓潜之劝说何无忌等到敌军疲惫后再攻打,何无忌不听,结果遭到攻击,壮烈牺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彻哭而出,时人义焉。

(2)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灯  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

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父亲变成了一名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在大海里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抚摸着母亲干瘦的脸,自己的眼角却淌下了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守护灯塔四十年,表现了对祖国的忠诚。

B.面对首长询问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问话,这突出父亲的单纯与土气。

C.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语言幽默风趣,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D.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2.小说写到了母亲的哭与父亲的流泪,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闭幕的“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让观众大饱眼福。“传统手工技艺+非遗文化元素+现代设计”的新理念,将传统手工技艺的精湛呈现在观众面前。伴随“舌尖上的中国3”的播出,山东章丘铁锅一下子成了“网红”,订单排到了两年后。“历经12道工序,18遍火侯,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方得一口好的章丘铁锅。”章丘铁锅的走红,更体现出人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可。

然而,并非每一项传统手工艺,都能像章丘铁锅一样凭借“网红”身份而重新焕发活力。大量传统手工艺,因保护乏力、后继无人等问题,只能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躺在非遗名录里。如何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走出“深闺”,走向大众和生活,不仅决定着传统手工艺的存续,也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摘编自张立富《传统民间手工艺如何走出“深闺”》)

材料二:

其实,合理使用新技术可以为传统手工艺带来诸多便利。比如,近年来现代科技给陶瓷工艺领域带来显著变化。电窑代替柴窑,温度可以达到1400度以上,大大提高了陶瓷质量的稳定性;利用新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多元配方的问题,降低瓷土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使烧成后的陶瓷更加白润;而那些具有光、电热或磁性的功能性陶瓷,以及纤维强化的复合陶瓷、抗辐射陶瓷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家居、工业制造、军事和航天等领域,极大地延续和拓展了陶瓷工艺的生命力。

必须正视,现代技术之于传统手工艺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带来便利,用不好会产生不容小觑的问题,号称“三大锦”之一的传统手工宋锦、纹样华丽、生动,质地坚韧、挺括,常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展饰,深爱民众喜爱,然而,由于机械的滥用,使得手工宋锦已不复存在,现存都是机织产品,精密度和纹样已经走样,没了昔日的光彩。

(摘编自吕庚青《给传统手艺打开另一扇看世界的窗子》)

材料三:

七月五日,南京财经大学艾薇瑞巴蒂小队抵达老门东,对老门东的手艺人进行采访,开展了关于“探访老门东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暑期实践活动。

在问到对于传统手工艺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帮助的态度时,张师傅是持支持态度的,她认为正是由于现代化技术在传统艺术(内画、刻章)上的应用,使得更多雕刻类作品得以展现在众人眼中,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样一种艺术,也通过现代化技术弥补了传统工艺的缺陷,使得内画、刻章乃至更多的传统工艺得以保存与发扬。

在此之前,小队在网络发布线上调查问卷。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66.97%的人表示对传统手工艺不太了解,43.12%的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品市场只有加以改进才能生存下去,仍有1.83%的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必将被时代淘汰。而关于改进方式,55.96%的人更倾向于自己DIY制作,46.79%的人认为要定期举行特色文化活动。大部分人对传统手工艺不了解,市场开拓不到位,导致止步不前。传统手工艺不能固守传统的模式,应在维持传统的基础上,加快与现代化产业融合的步伐。

(摘编自王瑞宇《探访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材料四:

“生产性保护”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的一种保护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遣产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实践,目的在于使其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在生活中持久传承。具体而言,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

(摘编自朱以青《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

1.根据材料,下列对传统手工艺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传统手工艺只能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躺在非遗名录里。

B.有的传统手工艺合理地利用现代新技术,极大地延续和拓展了生命力。

C.大部分人不太了解传统手工艺,许多传统手工艺保护乏力、后继无人。

D.许多传统手工艺已经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实现了较好的传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舌尖上的中国3”,章丘铁锅成为“网红”,重新焕发活力,这体现出人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可。

B.由于过多地依赖机械,传统手工宋锦精密度和纹样不如以前,这说明大部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手段难以融合。

C.从艾薇瑞巴蒂小队在网络上对传统手工艺的调查情况来看,有极少部分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必将被时代陶汰。

D.在内画、刻章领域,现代化技术手段弥补了传统手工艺的缺陷,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作品了解到这种艺术。

3.我们该如何保护好传统手工艺?请结合材料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中国古代的环境美学思想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田园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所开出的灿烂花朵。中国古代田园诗,溯源于先秦的《诗经》,成形于晋,大盛于宋,收官于清,是仅次于山水诗的一大流派。

田园与山水都属于环境。但山水多为自然环境,而田园多为人工环境。如果说山水是环境的外围,那么,田园则是环境的核心。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田园是开荒的成果。田园中有植物,如诗中所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动物,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均是人劳作的产物,是第二自然。田园,人的家园。人在田园中生产、生活。较之山水,田园于人更具亲缘性。

于是,田园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口井、一处生命之源、身体与灵魂的归宿之地。回归田园,就是回归家园。中国环境美学最高概念是“家园”,家园来自“田园”。田园生活的指导性思想是“耕读传家”。“耕读传家”畅行于清,曾国藩、左宗棠等均大谈“耕读传家”。“耕读传家”思想可以追溯至先秦的周朝,形成可能还是在唐宋。

“耕读传家”,“耕”好理解,这是生产;为何还要“读”,且与“耕”并列?这涉及中国人的追求。“耕”,虽然收获要交国税,但主要还是为了家庭人员的生存,因此可以说,是为家而耕。“读”,显然不是为家了,是为了有朝一日去做官。做官是需要知识的。做官当然也有封妻荫子的想法,但更多的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做一番大事业。“读”显示出中国人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家——国。于是,中国人的家园情怀上升为家国情怀。

深厚浓重的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延续至今。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无处不在。而在环境意义上,它集中体现在如下两个系列:

土地——社稷意识。土地是农之本,正是因为土地有这样重要的功用,土地成为祭祀的对象。于是,一个标志祭地的概念——“社”产生了。“社”与“稷”相联系,《白虎通》云:“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社”“稷”本来指两种祭礼,但此后引申出国家的意义,成为国家的另一称呼。

江山——国土意识。《世说新语》中有一段文字:“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都下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怀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这里的江山明指自然山水,暗喻国家。与江山意义相同的还有“山河”“河山”概念。“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史记。天官书论》)这里的“河”指黄河,“山”指华山。但后来,河山用来指称祖国、国家、国土以及国家主权。“燕秦谋王之河山,闲三百里而通矣。”(《史记·赵世家》)这里的“河山”是指国土。南北朝的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用到“山河”概念,文中云:“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江山、河山、山河等概念,除了具有祖国、国家、国土、国家主权等意义外,还含有审美的意义,这种审美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审美,其审美的品位均为壮美、崇高。一般来说,在国家遭受外族入侵的形势下,多用山河、江山、河山来指称祖国、国家、国土及国家主权,显示出深厚的忧患意识和昂扬的爱国主义情感。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的当代转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园多是人劳作的产物,是人的家园,相对于山水而言,田园于人更具亲缘性。

B.“耕读传家”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其中蕴藏了国人的家园情怀、家国情怀。

C.“家园”是中国环境美学最高概念,家园来自田园,回归田园就是回归家园。

D.“分裂山河”“江山辽落”中“山河”“江山”样,都是明指自然山水,暗喻国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陶渊明的诗句,阐明了田园诗的特点,将田园诗与山水诗进行了有效的区分。

B.田园生活的指导性思想是“耕读传家”,作者阐述了其形成的历史、具体内涵和历史意义。

C.作者在论述“田园”和“家园”的关系时,指出“家园”与“田园”内在的实质的联系。

D.作者在论证“江山——国土意识”时,多次运用引用论证,剖析其演变、形成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山水和田园都属于环境,但田园是人工环境,因此可以说田园才是环境的核心。

B.“耕读传家”中“读”更多的是指为国而读,“读”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更大的家一国。

C.“社稷”成为国家的另一称呼,是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在当代转化的集中体现。

D.“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河山”一词显示出了深厚的忧患意识和昂扬的爱国主义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