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
B.单个读者的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C.“召唤结构”中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
D.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唯一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
B.文章先从正面阐述“接受美学”的观点,又从反面批驳国内某些人的错误理解。
C.文章借鲁迅名言,论证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
D.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地位完全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应注重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交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必须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D.同样重视读者理解,但“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看重文本限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形象生动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今天,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与“美丽中国”征文活动。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关于教育惩戒的一幅图,其中以尺子、爱心及两个低头的学生为构图要素,请结合图中文字写一段话阐明构图要素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般来说,导致无线网络网速较差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信号互相干扰,①___。无线信号相互干扰的问题是很普遍的,比如较为常见的微波炉、无绳电话等电器都会对无线路由器正常的无线通信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从而降低网络性能;除了电器对无线网络的干扰外,还有②___,如果多个无线路由器恰好相互间使用的信道相同,就会严重影响无线网络的质量。同时,如果要连接的终端设备距离路由器很远,或者是多台终端设备一起连接上网,则很可能超出无线路由器的承载能力,③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______。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______,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______,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速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______。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寥寥无几 权利 无可厚非 目的
B.凤毛麟角 权利 无可非议 目标
C.寥寥无几 权力 无可非议 目的
D.凤毛麟角 权力 无可厚非 目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再加上在新装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特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
(2)《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___”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