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言文各句中,与所给例句的特殊句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浴乎沂,风乎...

下列文言文各句中,与所给例句的特殊句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B.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C.故不我若也 D.为国以礼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本题例句为状语后置句。“乎沂浴,乎舞雩风,咏而归”,意思是“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吹风,唱着歌回去”。状语“乎沂”“乎舞雩”。“乎”,在。 A项,“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动句,被动句标志词“为……所”。译文:被秦将王翦所杀。B项,“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判断句,判断词“……者……也”,翻译为:所以说《春秋》是关于礼义的主要经典著作。 C项,“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句,“故不若我也”翻译为:所以不如我。宾语“我”,动词“若”,像,如。 D项,“为国以礼”状语后置,“以礼为国”,译文:用礼义治国。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言文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天南

A.沛公其计 B.避仇从之客,因沛焉

C.天之我,我何渡为 D.待诸侯至定约束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文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诸侯皆焉/乃以秦王 B.选贤能,讲信修睦/吾点也

C.济水流/项王乃引兵而 D.其言不/沛公又而不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 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①

李之仪②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檗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贺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③。

注:①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了此诗。②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③毵毵(sēn sēn):毛发纷披散乱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语似慰解而意极酸苦。古人常以黄檗比苦心。虽然物极必反,但决无苦多反而味甘之理,这句是反话正说,实是以反常的甘味来表现极度的苦味。

B. 颈联借颔联卧龙腾起之势,描写苏轼从天外归来的风采:鹤驾清风,仙袂飘飘,云里诗笺还带着 海边潮湿的雾气。

C. 尾联从浪漫的想象跃回现实,写苏轼容颜变老,归来后重见门生不相识的情景。

D. 此诗中间两联意奇境阔,首尾两联情悲语酸,却并无不协调之感。从这首诗能将飘逸和苦涩相统一的风格来着,有着近似苏轼之处。

2.这首七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其后,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破其四十馀营。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 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B.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C.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D.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仕幕府,指在文武官署中担任一定官职,做军政大吏的佐助人员。

B. “出”,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出”一般指贬官,有时也指平调。古人一般以出任京官为荣。

C. “诣都”,是到京城,到朝廷的意思,和它同义的词还有“诣阙”、“谒阙”。“诣阙上书”指越级上书中央司法机关申冤。

D. “领”即加封、兼任,是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或官职较高的官员兼任级别较低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逊少年不幸,年轻有为。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陆康长大,二十一岁就到孙权的幕府中做官,历任东西曹令史。

B. 陆逊一心为国,不计私仇。会稽太守淳于式上奏章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而后来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他是好官。因为陆逊认为淳于式是为民着想,且互相诋毁的风气不可助长。

C. 陆逊胸有谋略,坚持己见。刘备派吴班带人挑战。吴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必定有诈,没有出战,使刘备的计策失败。等时机成熟,才火烧了刘备四十余营,大获全胜。

D. 陆逊用兵奇巧,调度有方。在与刘备的作战中,在对方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时才寻找战机出战;在孙桓被围求救时,陆逊观测到孙桓得人心,城牢粮足,不需要去救,就能解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2)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