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向8位共和国的功臣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向8位共和国的功臣颁发了“共和国勋章”。他们是: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于敏、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的申纪兰、月球探测一期总设计师孙家栋、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的李延年、战斗英雄张富清、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黄旭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他们是国之脊梁,国之信仰。他们是真的英雄。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特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完“功臣”表彰大会,给其中的一位“功臣”写一封信。

②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完“功臣”表彰大会,当晚写一篇关于此次参会的日记。

③以学校文学社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位“功臣”,写一篇人物专访。

④学校举办“功臣”事迹学习大会,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发言,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向共和国英雄致敬!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班的XXX,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言,表达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于敏、申纪兰、张富清……八枚“共和国勋章”,八个闪亮的名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9月29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将“共和国勋章”亲自颁发到这批共和国功臣手中。他们将成为新时代最闪亮的精神坐标,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漫长过程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振奋人心。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八位模范人物,他们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是鞠躬尽瘁奋斗在科研一线,或是赤胆忠心献身中国国防事业……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目标,为了国家强大而奉献终生。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模范引领,在新时代,功勋模范应当是最闪亮的精神坐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应当弘扬他们的精神,构筑好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推动中国快速发展。 弘扬奉献精神,构筑中国精神。“只有下田才最快乐”,90岁高龄的袁隆平获奖当天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感动了无数网友。袁隆平数十年来的奉献与坚守,获得了来自国家乃至世界无数的最高奖项。于敏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为了国家需要,又转而从事氢弹理论研究,为我国氢弹突破发挥关键作用。此次荣获共和国勋章的8位模范,奉献是他们身上共有的品质。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奉献依然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当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工作的投入感,才会干出成效。国家的建设不是靠几个人的努力,而是要靠所有中国人共同发力,在各自的岗位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只有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推动发展,中国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之魂。 弘扬斗争精神,构筑中国力量。屠呦呦,这位已经誉满全球的科学家虽已年近九旬,但依旧还在抗疟领域攻坚克难,为了解决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她带领科研团队在“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等层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提出新的应对方案。她的一生都在战斗,用斗争精神挽救了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她的斗争精神,代表着一种中国力量,一种不屈的精神。新时代呼唤斗争精神。然而,斗争精神与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淬炼,才能锻造为烈火真金。我们要时刻把斗争精神记在心头,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总结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的矛盾问题与风险挑战中,增强斗争本领,如此才能成为“中流砥柱”,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今天,我们在这里致敬所有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付出心血的英雄,明天,我们当追寻着他们的足迹,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斗争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践行初心和使命,努力奋斗,迎接下一个辉煌70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人:XXX X年X月X日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介绍了8位得到“共和国勋章”的功臣的英雄事迹,指出“他们是国之脊梁,国之信仰。他们是真的英雄”。这就明确了写作的内容。写作时不能仅仅罗列这些英雄的事迹,而是要从这些人物身上发掘出一种精神品质,升华成我们民族的精神之魂,号召大家学习,这样才够高度;同时,作为青年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歌颂、赞美的层面,要以这些英雄为旗帜,思考当下应当怎么做;也可以以英雄为镜子,反思自己或者当下社会上一些反面事件,通过对比升华认识和精神境界。任务部分给了四个选择,写信、写日记、写人物专访或者演讲稿。考生可从自己擅长的文体出发,选择其中一种形式来写,注意这种文体的表达特点、格式等。 参考立意: 1、以英雄为榜样,砥砺前行; 2、弘扬英雄精神,接好新时代的接力棒; 3、平凡孕育伟大,伟大出于平凡,也升华平凡; 4、以忠诚为基,擦亮奋斗底色。 结构示例:写一篇演讲稿。题目是《向共和国英雄致敬》。开头概述事件,揭示功臣们的精神实质,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是鞠躬尽瘁奋斗在科研一线,或是赤胆忠心献身中国国防事业。接着提出分论点,弘扬奉献精神,构筑中国精神。以袁隆平、于敏为代表,歌颂他们的奉献精神,并指出,国家的建设不是靠几个人的努力,而是要靠所有中国人共同发力,在各自的岗位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只有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推动发展,中国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之魂。接着提出第二个分论点,弘扬斗争精神,构筑中国力量,以屠呦呦为代表,歌颂他们的斗争精神,并指出,我们要时刻把斗争精神记在心头,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总结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的矛盾问题与风险挑战中,增强斗争本领,如此才能成为“中流砥柱”,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结尾部分发出号召,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斗争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践行初心和使命,努力奋斗,迎接下一个辉煌70年! 参考素材 ①约40米还带拐弯的路。正常人奔跑到终点,准确无误地接住从楼上坠下的小孩需要多长时间?你绝对想不到。只用17秒。2018年5月15日中午,重庆一个小女孩从二层窗户翻出。掉在外面的雨棚上。随时可能摔下。42岁的张云当时正在接听电话,听到对面的“咚”的一声,赶紧扔掉电话,向小女孩飞奔过去。于他而言,他接住一个孩子。于孩子的家人而言,他拯救了整个世界。 ②2018年10月18 日,宁夏客车司机撒东红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路上,一块钢板突然迎面飞来,击穿客车前挡风玻璃,砸中他的胸部。致其心脏严重受伤。生命最后的时刻,年仅33岁的他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将载有19名旅客的客车缓缓地停在了路边,而自己则永远地倒在了驾驶室内……生命最后10秒。 ③于敏:唯一一位逝世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2019年1月16日溘然长逝,享年93岁。他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的一个普通家庭,是中国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过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活。连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④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人大代表。中国第一个为女性利益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并推动其写入宪法的人。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老区人民脱贫攻坚做出巨大贡献。申纪兰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奋斗”——奋斗就是胜利,奋斗就是幸福,奋斗就是小康。 ⑤孙家栋:中共党员。1929年4月出生。辽宁复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从事航天工作60年。主持研制45颗卫星。起初想学土木工程,毕业后当一名桥梁工程师,19岁时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选择了汽车专业。1950年他和另外29名同学,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进行为期7年的学习。回国后被安排研究导弹。1967年7月,钱学森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他也是第一枚导弹等多个“第一”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⑥李延年:一位革命老战士。他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他服从命令,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战场上不怕牺牲,为了胜利,奋勇杀敌,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说:“所有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都是国家对所有烈士的褒奖。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为新中国牺牲的英雄们。” ⑦张富清: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的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⑧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秘诀。只有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父亲去世,因为有重要的任务所以无法陪在父亲身边,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 ⑨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青丝变白发。“因为工作需要保密。整整30年我都没回过家。离家时我才30出头。再见亲人,已是60多岁的白发老人了。”黄旭华感慨道,自己并非不想回去,只是不想让组织为难,父亲和二哥病重时都没回去探望。这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⑩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第一位女性科学家。一心扑在“青蒿”研究上的屠呦呦,对家庭却是充满了愧疚。30年来,青蒿素——这个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走向国际抗疟临床,并成为全球抗疟的一线药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了37%;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60%,共挽救全球620万人生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在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发之际,我们发现,茅盾不仅以其多种文学实践和独特审美理念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大师,更为文学发展提供审美资源和创作范式。以茅盾名字命名的“茅盾文学奖”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中国文学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国家大奖。它以一种内在的、潜移默化的、不断累积的精神追求,推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丰富着中国人的审美文化生活。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网络通信,不论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①____。作为与移动终端进行信号传递的通信基站,它是整个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通信基站会产生一定量的辐射,不过,辐射根据其产生的能量高低②____。电离辐射对人的危害大,会使人产生癌变,比较典型的核辐射就属于电离辐射;而非电离辐射则对人体无害,诸如手机、电脑、Wi-Fi都是非电离辐射,当然通信基站也属于非电离辐射,而且我国对基站电磁辐射管理有着严格要求,所以③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女排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主教练郎平和队员们终于能够放松下来,去享受胜利的喜悦。看着队员们欢呼喝彩,郎平的________也回到38年前。那是一段传奇故事的开端,中国女排连拿五个世界冠军。取得这样_________般的成就,郎平靠的无非是一个“拼”字。(     )1986年,郎平退役了,她选择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语,之后又自费赴美留学。1994年,正在香港带队打球的郎平接到了排协的电话,恩师袁伟民请她回国执教。当时的中国女排深陷低谷,不仅在世界大赛上________,甚至渐渐沦为一支二流球队。而仅用一年多的时间,郎平就把中国女排从低谷中拉了上来,重回强队之列。十多年后,当女排再度出现危机,郎平再次选择了_________。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时隔11年重返世界之巅,一年后的里约奥运会又摘下金牌,如今又再度卫冕世界杯冠军,成就中国女排“十冠王”伟业。在38年里,中国女排的高峰与低谷,是郎平都曾亲历过的,可以说“女排精神”正是由她而兴起、传承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情绪        梦想        宝山空回        自告奋勇

B.思绪        梦幻        颗粒无收        挺身而出

C.思绪        梦想        颗粒无收        自告备勇

D.情绪        梦幻        宝山空回        挺身而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郎平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劲,成为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B.球迷都称她为“铁榔头”,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劲,郎平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

C.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劲,郎平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成为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D.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劲,郎平被球迷称为“铁榔头”,并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38年里,中国女排的高峰与低谷,郎平都曾亲历过,可以说“女排精神”正是由她而传承,也由她来兴起。

B.38年里,中国女排的高峰与低谷,是郎平都曾亲历过,可以说“女排精神”正是由她而传承,也由她来兴起。

C.38年里,中国女排的高峰与低谷,郎平都曾亲历过,可以说“女排精神”正是由她而兴起,也由她来传承。

D.38年里,中国女排的高峰与低爷,是郎平都曾亲历过,可以说“女排精神”正是由她而兴起,也由她来传承。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表明一个人要经历磨难才能成大器,而“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说明了品德高尚的人不仅能广泛地学习,并且每日都能反省自己。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进亦忧”呼应“__________________”,用“退亦忧”呼应“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无私奉献。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达行在所(其一)

杜  甫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连山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注)①岐阳:肃宗行在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忆”字引领内容,通过“遂却回”表达诗人当时出逃的决绝心志。

B.颔联中的“落日”是在暗喻“行在”,“眼穿”则写出诗人急切投奔的心情。

C.“老瘦”代指年迈之人,尾联表达了战争中的人民流离失所,饱受离乱之苦。

D.全诗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章法严谨。到达行在所前后对比鲜明,笔力苍老。

2.宋人刘须溪论此杜诗为“非身历颠沛,不知其言之工也”,请结合颈联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