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处理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上矫枉过正。改革开放后中国史学发展以拨乱反正开其端,天然地带有远离政治、远离现实的学术倾向。但这种倾向发展到极端,不免走向“以偏治偏”,导致史学逃避现实、埋头故纸堆。“文革”结束后,“古为今用”的治史口号被“为历史而历史”“回到乾嘉去”的新口号所取代。到了上世纪90年代,历史研究中的现实因素被一再剔除,学者避之唯恐不及。这一转向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使得许多史学家遁入象牙塔中,在社会变革最需要历史提供镜鉴时却无动于衷。事实上,“现实”并不必然会阻碍史学发展,在许多情况下还是促进史学发展的积极因素。比如,“二十四史”当中,哪一部脱离了意识形态的需要?又如,如果不是为了“清算帝国主义血账”,又怎么会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的编纂?史学家亨利·皮朗说,“历史学者的第一要务,是对生活怀有兴趣”。“为现实而历史”则是年鉴学派的信条。刻意将史学与现实隔离开来,显然不利于史学发展。

与远离现实相联系的是重史料轻理论的偏颇。历史研究需要处理好史论关系。“以论带史”无疑应当摒弃,但若重蹈旧史家“重史轻论”的覆辙,滑入“史料即史学”的观念之中,拒绝“理论”和“思想”,显然也不可取。重史料轻理论,忽视重大问题的研究而走向细枝末节的考证,容易导致历史研究的边缘化、微观化和碎片化。重史料轻理论还容易导致一些史学家不断解构宏大叙事,放弃对历史大脉络、大趋势、大走向的关注。即便在有限的理论探讨中,历史理论也逐步让位于史学理论,由对历史进程基本线索的追寻转变为对历史知识一般性质的探求。改变这种状况,要求学者在细化和深化微观研究的同时,下更大的功夫对重大历史问题进行综合概括。

(节选自2018年9月3曰《人民日报》)

1.下列不属于中国史学“以偏治偏”后果的一项是

A. 埋头于故纸堆,远离政治。

B. 信奉“古为今用”治史理念。

C. .逃避现实,一再剔除现实因素。

D. 遁入象牙塔,对社会变革无动于衷。

2.下列最适合作选文观点的一项是

A. 史学研究应“为历史而历史”“回到乾嘉去”。

B. 突出“现实”才是史学研究的科学方式。

C. 史学研究应联系现实,史料与理论并重。

D. 要细化、深化微观研究,也要综合概括重大历史问题。

 

1. B 2. 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不属于中国史学“以偏治偏”后果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信奉“古为今用”治史理念。理解有偏差。根据对原文的理【解析】 “古为今用”的治史口号被“为历史而历史”“回到乾嘉去”的新口号所取代。“古为今用”被取代。所以其不属于“以偏治偏”的结果。故答案选B。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观点的理解和归纳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最适合作选文观点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原文:“文革”结束后,“古为今用”的治史口号被“为历史而历史”“回到乾嘉去”的新口号所取代。到了上世纪90年代,历史研究中的现实因素被一再剔除,学者避之唯恐不及。根据理解这不符合历史研究的方向,文中是不承认这种观点和做法的;选项B,突出“现实”才是史学研究的科学方式。理解有误。原文:“为现实而历史”则是年鉴学派的信条。刻意将史学与现实隔离开来,显然不利于史学发展。原文是批评这种做法的;选项D,要细化、深化微观研究,也要综合概括重大历史问题。理解有误。原文:重史料轻理论,忽视重大问题的研究而走向细枝末节的考证,容易导致历史研究的边缘化、微观化和碎片化。原文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故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宋词《唐多令》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唐多令

邓 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①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A.词人面对风吹落叶的情景,用“堪恨”一词,表明了他对催换季节的西风的不满和愤恨,此处“西风”隐喻灭亡宋朝的元人。

B.“寂寞古豪华”四句,改写自刘禹锡《乌衣巷》,写出了原先声势显赫的大族相继败亡的境况,传达出对南宋覆亡的慨叹。

C.“惟有南来无数雁”三句,词人置群雁于凄清而洁白的明月与芦花之中,用了暖色调的意象,反衬出凄清、冷寂的氛围。

D.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在写景中隐含着亡国之痛;下片以喻见意,通过燕、雁等比喻物,清晰地呈现了词人被浓缩了的主体感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而君幸于赵王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大王来何操 D.是寡人之过也

 

查看答案

下列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共其乏困

A.则思江海百川 B.越国以

C.简能而任之,择而从之 D.恭而心不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夫人之力不及此 B.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C.沛公居山东 D.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语,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D.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