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对石油工人给予热情的讴歌。
B.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C.文中“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作者内心的震撼。
D.文章写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提高,真实又丰满。
E.本文播写塔里木石油人英雄群像,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感人至深。
2.文章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3.文章末尾写到“永嚼的一份干粮”。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从石油工人身上获取了那些人生的“干粮”?
根据课文填空。
(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他对人民苦难同情而落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来突出箫声悲凉与哀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女子回想起小时候与“氓”两情融洽的欢乐场面。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后小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借月色之惨淡表达离愁别绪。
B.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C.“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表达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D.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划线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可胜道也哉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予观夫巴陵胜状
C.二战而一胜一负 D.举不胜举
2.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吾其还也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②同,③④异 B.①②异,③④同
C.①②③④全不相同 D.①②③④同
3.翻译两篇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 趣:往,取。
B.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暂:一时
C.终期于尽 期:约定
D.修短随化 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欣于所遇/而君幸于赵王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已为陈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夫人之相与/耳得之而为声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选文第一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下列有关《家》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巴金,现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B.巴金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
C.《家》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婢女鸣凤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D.《家》抨击了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力图为青年们指出一条生存的道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一表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家》是一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