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明想报考医学院,立志做一名出色的医生,救死扶伤...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明想报考医学院,立志做一名出色的医生,救死扶伤,但父母不支持他的想法,说学医又苦又累收入不高,并提供给李明一段报刊上的文字:

最近,一股“不转金融就没有出路”的焦虑之风席卷北大未名BBS:分红百万元的大项目,六七位数的工资奖金,五星级酒店与香车宝马……这些金融从业者的生活状况,无不令人蠢蠢欲动。乃至于有学姐写下长文,痛陈自己在“情怀”和金融中选择前者的惨痛教训。类似的焦虑和讨论不限于北大,弥漫在全国高校的“金融热”也并非一天两天。

但这些并没有打消李明学医的念头。请你写一封信,帮助李明劝说其父母同意他学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末署名为李明);不少于800字。

 

立志决定命运 敬爱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 听说你们不同意李明报考医学专业,希望他能够报热门的金融专业,你们对孩子的良苦用心让人感动!但李明的志向在学医,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实在太重要了,立志可以决定人的命运。 从古至今,有无数人因为立志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出身贫穷,年轻时在农村当雇工,替人耕田种地。当时他就立志将来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一起当雇工的伙伴都笑话他,认为替人耕田种地的下等人,还想干一番大事业,真是癞哈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陈涉看到自己的宏大抱负,不能被一些眼光短浅的人所理解,感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果然,经过他的努力,终于成了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领导农民起义,将秦王朝推翻了。 同样,鲁迅先生也是因为立志才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青年时期鲁迅,曾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希望以医救国。在第二学年里,学校增加了一门学科——细菌学。教学这一门课程时,细菌的形状全部是用幻灯片显示的。有时穿插放映一些时事幻灯片。有一次放映有关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画面上出现很多中国人围观一个被说成是俄国间谍的中国人,这个人将砍头示众,周围人在看热闹,画面上观众体格强壮而精神麻木。鲁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感到,学医在当前并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们即使体格再健壮,也只能被示众或作看客。最紧要的,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毅然弃医学文。终于成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陈涉和鲁迅都是在立志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为一位有用的人。作为高中生,我们也要从现在开始立志,并努力拼搏、奋斗,这样,我们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生命焕发光彩。 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如果我们从小立志,我们就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彩,立志决定命运。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希望你们能够尊重李明的选择。 此致 敬礼 署名:某某某 时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典型的任务驱动材料作文。从材料来看,材料展现出的是“学医”与“金融”的观念冲突,也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是很接地气的作文材料,具有时新性;作为最重要的应用文体,书信写作与时事材料组合,有命题的高度和难度,具有针对性;如何认识“情怀”和“金融”关系,凸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需要学生理性辩证地思考,具有思辨性;学会说理、学会分析家长心理,又是高三学生应具备的语言素养,具有独创性和育人功能。理清了这则驱动材料的特质,再结合考生自身体验,便于整理好写作的思路。材料揭示了李明与父母在选择职业上的矛盾,李明选择的是“情怀”——救死扶伤,父母选择多金与体面。材料同时揭示了当前高校里本不该有的拜金热。作文要求以书信的形式劝说李明的父母同意他学医的想法,其实,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为他人服务、不计名利的择业观,批驳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拜金热潮。从文体来看,要求“写一封信帮助李明劝说其父母同意他学医”,这就说明写信人是“你”,“你”要替李明给“李明”父母写信,考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如书信称呼、祝颂语和标题,还要注意文章的目的,即以劝说父母同意李明学医,批驳拜金浪潮为主旨,兼顾材料中提及的各种诱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同时要注意语言要得体,情感要真挚。 参考立意: 金钱重要,情怀更重要; 金钱并非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盲目跟风不可取; 尊重孩子从尊重孩子的价值观开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①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

②这是因为寺庙、佛塔选址和建筑有玄机。

③它们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

④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措施。之所以如此,①_________。如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传承危机,就无需花这么大的力气来传承了。②___________?因为传统文化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中国以前是农业社会,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农业文化。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会,以前的农业文化③___________ 。因此,今天还要守着过去的农业文化就很困难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________,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更重要的是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__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皇帝很难约束到,其他人又无权约束,如果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社稷不保。对普通百姓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________。(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层次分明        事必躬亲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B.层次分明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C.条分缕析        身体力行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D.条分缕析        事必躬亲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B.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C.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D.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贵、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先写蜩与学鸠以自己的飞行和休息嘲笑大鹏,发出“_____________”的疑问,再写斥鴳以自己的飞行来嘲笑大鹏,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词人怀念故国、感慨今昔巨变之情。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