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一看就是一位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的老人。

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

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

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B.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

C.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D.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

2.小说中老人“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1.B 2.①生活讲究:老人穿着考究;使用的餐具精美;房子的布置摆设含蓄婉约中透着美感。 ②心地善良:低价出租房子给小路,又不伤害小路的自尊心;等待小路吃饭,善待小路。 ③温雅内敛:希望让小路陪她吃饭,但又不明说;自己内心痛苦,却不对外人流露;小路帮她做家务,总是优雅地说谢谢。 3.①“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是老人生活中盛饭的碗,更是老人心中渴望盛满亲情的碗。②“碗”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情节结构的枢纽,使情节简洁明了。③文中多次写到精致的“碗”,表现出老人讲究生活品味的特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小说以“碗”为中心讲述了老人和小路相互关心帮助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赞美了人性的美好。⑤对“碗”的描写,给小说涂上了一层“悬疑”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B项,“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老人把房低价租给小路,一方面是因为她看到小路没有租到房子,同情小路,另一方面是因为老人自己也希望能有个人陪伴自己。 故选B。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老人“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的特点。从“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可见,老人生活十分讲究情调,用精美的餐具,花很长时间做可口的饭菜;“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可见,老人心地善良,把黄金地段,装饰豪华的房间出租给小路,其实只是为了帮助小路,所谓带牛奶也只是她为减轻小路心理负担的一种托辞;从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可见,老人含蓄内敛,内心希望小路多陪陪自己,却不肯给小路增加压力,自己默默承受;“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可归纳出她温文尔雅的特点。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物象作用的能力。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其作用不外乎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本题要求回答“碗”在小说中的作用。 “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体现老人的生活追求,塑造老人的形象;“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寄托了老人对老伴的思念之情;“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碗是连接她们两人的纽带,体现出他们互相关爱、帮助的精神;盛着米饭的“碗”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总之,结合文本,从情节、人物、结构、主题、效果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贍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月收入

年收入

调整前年纳税额

调整后年纳税额

减税额

降幅

5000

60000

140

0

140

100%

10000

120000

3876

1001

2875

74%

15000

180000

12948

5484

7464

58%

20000

240000

24120

10151

13968

58%

50000

600000

114036

88780

25256

22%

80000

960000

231552

205396

26156

11%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兄弟姐妹数量(个)

赡养老人平均扣除款(元/年)

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子女教育平均

扣除款(元/年)

低收入人群

33

1.88

2783

38

4500

中低收入人群

62

2.29

4486

43

5172

中高等收入人群

67

1.96

5463

22

2595

高收入人群

72

1.69

6426

18

2143

平均值

67

1.98

5397

37

4402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

材料三:

依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B.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度小,收人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人的作用,低收入者是最大受益者。

C.由于低收入人群具有子女教育经费抵扣的比例明显高于高收入人群,因此相对养老费用抵扣而言,子女教育经费抵扣对低收入人群更有利。

D.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经费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个人所得税法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我国个人所得税以前是分类征收,新个人所得税法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对解决税负不平衡有帮助作用。

C.《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虽然广泛听取了民意,但在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方面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

D.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至少给出两点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一法国式”。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一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

B.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

C.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就影响到欧洲。

D.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高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B.第二、三两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第一段相关内容。

C.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D.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B.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发舟西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C.“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一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D.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艺术杰作,与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明想报考医学院,立志做一名出色的医生,救死扶伤,但父母不支持他的想法,说学医又苦又累收入不高,并提供给李明一段报刊上的文字:

最近,一股“不转金融就没有出路”的焦虑之风席卷北大未名BBS:分红百万元的大项目,六七位数的工资奖金,五星级酒店与香车宝马……这些金融从业者的生活状况,无不令人蠢蠢欲动。乃至于有学姐写下长文,痛陈自己在“情怀”和金融中选择前者的惨痛教训。类似的焦虑和讨论不限于北大,弥漫在全国高校的“金融热”也并非一天两天。

但这些并没有打消李明学医的念头。请你写一封信,帮助李明劝说其父母同意他学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末署名为李明);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①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

②这是因为寺庙、佛塔选址和建筑有玄机。

③它们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

④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措施。之所以如此,①_________。如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传承危机,就无需花这么大的力气来传承了。②___________?因为传统文化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中国以前是农业社会,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农业文化。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会,以前的农业文化③___________ 。因此,今天还要守着过去的农业文化就很困难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