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儿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到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见到我后,为什么“光扯些闲话”?

3.当有人说“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为何“一阵抖”?请作简要分析。

4.第二段划线句中“别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

6.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效果是什么?

答: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合欢树”含有怎样的意蕴?请作简要分析。

 

1.史铁生 2.对母亲的怀念,对“我”的关心爱护。 3.因为合欢树是由母亲一手栽培而成,它象征着母亲的爱,引发了我对母亲深沉的怀念之情,并对无法报答母亲而感到愧疚、悲痛,因此当别人提及时,他倍感震动。 4.“别处”指为儿子找工作或寻方治病。 5.母亲陪“我”走过的日子,充满艰辛,饱含着悲伤。而今想起来,让“我”想起了母亲及她的爱,虽悲伤,却也是“我”的享受,同时在这回忆中可以尽情渲泄出心中那份难抑的思念,故而是一种“享受”。 6. 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7.合欢树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意象,是作者缅怀母亲表达深挚情感的寄托物。具体为:①合欢树象征着作者自己。理由是合欢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极其相似(合欢树象征着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象征着事业的成就)。②合欢树象征着母亲。理由是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在合欢树中融入了母亲的辛勤、母亲的慈爱、母亲的希望(合欢树是母亲的物化,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无私母爱的象征)。③合欢树是母子共同抗争命运的象征,合欢树成了一段生命过程的见证。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 本文为《合欢树》,是作家史铁生创作的。《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奖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 2.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见到我后,为什么‘光扯些闲话’”,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结合“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分析,“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体现邻居对我的关心,尤其是不愿提起母亲的去世,既写出了对母亲的怀念,更突出对我的关心和爱护等。 3.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当有人说‘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为何‘一阵抖’?请作简要分析”,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因。激动,因为出乎意料,当年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现在居然开花了。结合“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分析,当院子里的老人们告诉他合欢树开花了的时候,他心里是一阵抖,找借口不去看。其实在人们向他提到合欢树之前,他就算回到大院坐坐,也不愿去几步之遥外他和母亲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小院看看。可以想象,那个小院满满的是曾经悲痛的回忆,再加上母亲离世,定是痛上加痛。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史铁生不是对合欢树本身有逃避倾向。可是为什么史铁生在听到合欢树的消息时会心里一阵抖呢?因为他发现了关于母亲另一个遗憾的故事,而且与发生在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憾事如出一辙。他记得母亲对合欢树的栽培,亦如为自己前途的奋斗一般带着满满的期望,鞠躬尽瘁。但是母亲直到离世前既没有看到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功,也没有看到合欢树开花。 4.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别处”,结合“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分析,“别处”指为儿子找工作或寻方治病,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悲伤也成享受”,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悲伤”“享受”的意思,母亲的早逝是令人悲伤的;想起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往事,又是让人感到温馨的;母亲的爱、命运的苦难让他明白了生存的意义,并鼓舞作者在逆境中更坚强,因此这种悲伤也是享受。 6.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效果是什么”,立足文本对应内容分析。即使那个孩子长大了,不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但他一定会跑去看他的妈妈,看那棵陪他长大的合欢树。母爱是普遍的。在这里,合欢树远不仅是对母亲的寄托与哀思,更是联系现在与未来的一个纽带,作者的感情在文章的最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母爱又是独特的。作者不想直面容易让他伤痛的事物,让距离使以前的景象留在记忆中,慢慢品味。史铁生通过合欢树,把怀念母亲的强烈情感寄托在树之上,使小小的合欢树承载着无比的感情。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 7.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中的‘合欢树’含有怎样的意蕴?请作简要分析”,文中的合欢树,既是作者自己的象征,又象征母亲,后面成为亲情的象征。合欢树在作者心目中占有特殊位置。当大院子的老邻居们提到“小院子”的时候,作者以手摇车进去不方便为托词来掩饰;但当邻居们提到合欢树的时候,作者却“心里一阵抖”,这种独特而剧烈的心理活动,深刻表现了“合欢树”在作者心中非同寻常的意义。是作者缅怀母亲表达深挚情感的寄托物。因为合欢树曾经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文章写道,第二年没有发芽的合欢树第三年竟然长出茂盛的枝叶,为此,“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并因而更加精心地照顾它,“不敢太大意”。合欢树的“死而复生”使母亲似乎看到了希望。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寄寓着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合欢树的生长给母亲带来喜悦和希望。母亲精心侍弄并盼望它开花,就像呵护残疾的儿子并希望他走出困境一样。“合欢树”既凝聚着深沉的母爱,也代表着作者对母亲的理解逐渐加深,以及对母亲日滋夜长的思念和愧疚之情。也可以起到线索的作用,看到合欢树就想到母亲,象征着对母亲的怀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作文

(1)生活有很多故事,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请以《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数800字以上;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2)以“身边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看漫画,按要求答题。

(1)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画面内容。(不得超过50字)

(2)用一句话写出漫画的寓意.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示例)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仿写)

 

查看答案

续写句子:

一位心理保健教师应邀给少年犯上课,走向讲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引起哄堂大笑。这位教师不慌不忙站起来,脸朝着大家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横线上补出这位教师说的话,要求适合特定的场合和对象,体现幽默的风格,不超过35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跨越

“从航天技术来说,从神五到神六是一个巨大的跨越--神舟五号是杨利伟单人在空中飞行21小时,没有离开返回舱,也没有真正在失重状态下活动;而这一次的神舟六号,是两人、多天飞行,而且打开舱门进入轨道舱活动,进行了很多失重状态下的人的生理实验,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数据。”一直在关注神六每一步进展的中国第一代航天专家梁思礼兴奋地评价。

10月13日,在完成穿舱实验后,费俊龙轻松地在返回舱的两个舷窗间较快地飘来飘去,拿着照相机以不同角度拍摄地球,“他的这个动作在神五时是绝对禁止的”,一位航天专家透露。梁思礼说,杨利伟进入太空后,当时航天专家们建议,“有些动作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成功”是两年前杨利伟执行“神五”任务时的第一要义,为了绝对确保这一要义,杨利伟的每一个动作都严格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所以“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

在神六此次飞行中,按照预定计划,在顺利升空的24小时后,两位航天员开始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其实费俊龙看似随意的举动,严格意义上讲,也在事先布置的“规定动作”范围之内。

10月12日17时29分,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中的这个小小动作,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神舟五号的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这一次对航天员的挑战也更大了。”梁思礼说。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在完成预定任务返回地球时,因为舱门出现问题,飞船座舱的压力平衡阀在168公里的高度上提前打开,造成密封舱内的空气在短时间内全部漏光,没有穿宇航服的3名航天员因缺氧和体液沸腾而死亡。此次两名宇航员要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工作,舱门设计及宇航员的操作显得极为关键。结果证明,他们都毫无意外地完成了使命。

从神五到神六的改进也是全方位的。一位航天专家说,杨利伟回来后,反映升空时座椅震动太厉害,使人体产生不适,技术人员针对这一点作了调整,这个改进被形容为“从坐拖拉机到坐轿车”;神五并没有解决宇航员排泄问题的设施,杨利伟是戴着尿不湿完成21小时的太空旅行的,而这一次,专门为解决这个基本问题的“太空厕所”,连同洗漱、食品上的改进一道,成了许多媒体津津乐道的一个传播热点。

“从神五到神六,是我们航天技术的一个极大的跨越,我们现在的技术,相当于已经进入空间站,以后进行交换对接是更高级的一步。”航天专家梁思礼介绍说。中国宇航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说,中国女航天员培养已纳入计划,经过五年培养周期的女航天员可能搭载“神九”升入太空。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太空,将因为有中国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节选自李菁《进入太空的“费聂组合”》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10月20日)

1.从原文中选出一句能概括全文内容并解释标题的句子:

2.本文写从“神五”到“神六”的技术改进给航天员带来的舒适感觉时曾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请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3.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找出一处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4.就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内容,抒发几句“精彩”的感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