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乙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束语林丘,
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甲乙两诗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乙诗的韵脚是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任选一首用自己的话概括诗人喜爱“春雨”的理出。
杜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①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蒹葭》)
③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左思《咏史》)
④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⑤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方
(1)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
(2)其实有美的远方,也有丑的远方。
(3)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种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
(4)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呈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伦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了。
(5)东方!中国!曾许久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然它不是天常,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说:“我终于來到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往的东方!”
(6)一个最真最差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
(7)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多德与修西底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原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8)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许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开拓了荒漠。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塞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9)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想,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到下去,即便如此,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10)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有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11)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1.第3段中画线的语句表明了什么?
2.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
3.第7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哪些作用?
4.作者认为对“远方”应持的态度是什么?
5.下面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
A.本文以“远方”为线索,古今中外随处点染,内容丰富,开阖自如,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化色彩浓重。
B.作者先写拜伦的“眺望”,又写意大利青年的“到达”,在悲哀与喜悦的对比中,突出了“远方”的魅力。
C.作者笔下的“远方”,充满风险,充满机会,充满引力;“天堂”与“地狱”的描写,使本文充满了神秘色彩。
D.第9段中,作者以星空作比,突出了“远方”永无止境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人及人类前途的一种理解。
E.本文从远方的美丑起,以远方的美丑收,首尾呼应。术句“你去吗?”的叩问,于轻松随意中深化了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儿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到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见到我后,为什么“光扯些闲话”?
3.当有人说“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为何“一阵抖”?请作简要分析。
4.第二段划线句中“别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
6.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效果是什么?
答: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合欢树”含有怎样的意蕴?请作简要分析。
按要求作文
(1)生活有很多故事,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请以《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数800字以上;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2)以“身边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看漫画,按要求答题。
(1)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画面内容。(不得超过50字)
(2)用一句话写出漫画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