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权贵、明星说:要能像普通百姓一样随意逛街吃饭该有多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权贵、明星说:要能像普通百姓一样随意逛街吃饭该有多么幸福啊;大款说:要能像农民那样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多幸福啊;慕富者说:要能住上豪华别墅,开上高级轿车多幸福啊;跑官者说:能够大权在手该多好啊!打工者说:能像城里人那样有个城市户口、住上商品房该有多美啊!……

对于“什么是幸福”可谓众说纷纭。对于幸福,你有何感受和看法?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

 

例文: 幸福原来这么简单 我见过许多寻找幸福的人,为了幸福,他们有的在农田里挥汗如雨,有的在商场上摸爬滚打,有的在官场里勾心斗角……难道得到幸福就这么困难吗? 同桌胖妞听了我的疑惑,大笑起来,她说:“幸福是很简单的事啊!” 胖妞见我仍然心存疑惑,就给我举起了例子“你回答老师提问很正确,老师给了你一个微笑,你心里喝蜜了一样甜,这不就是幸福吗?再如,你放学回到家里,你妈妈赶忙帮你取下背上的书包,把刚买的水果拿给你,这不也是幸福吗?” 胖妞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里学生,她整个浸在幸福里,她当然会认为很简单了。而我是乡下的的孩子,父母为了我能在城里上完中学而整日忙碌着从土坷垃里淘钱,我知道我的父母很辛苦。我当然不会相信胖妞的话。 可是胖妞却没有放弃她的观点,她决定带我亲自验证她的观点。 放学了,胖妞带我到她家做客。来到她家门口,胖妞用她嫩白的手拍了两下门。“是幸福在敲门吗?我这就来——”屋里有人应了。我问胖妞:“你乳名叫‘幸福’吗?”“不是,妈妈说她每次听到我的敲门声,她就会感到幸福,所以我的敲门声就是‘幸福的敲门声’了。” 胖妞妈妈开了门,“哟,你和朋友一块儿来的啊。正好,我给妞妞买的鱼马上就炖好了,一块吃。”胖妞的妈妈一边接过胖妞的书包,一边给我打招呼,我看得出胖妞的妈妈真的很幸福。胖妞给她的妈妈讲着学校里的小事,一会她们母女俩就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我以前从没有感到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可笑,可现在我也随着她们开心地笑起来。胖妞的爸爸回来了,全家又是一阵笑声;炖的鱼端上饭桌了,大家又笑上一阵子……哦,她们一家真的为这么件件的小事感到幸福。 我突然想到了我小时候,想到我上学出门时妈妈叫住我,帮我整整歪了的衣领;我想起我放学回到家里,爸爸帮我扎紧松了的鞋带;我想起,我五岁时,我学着妈妈在腰里扎个围裙洗碗……我不觉脸上露出了笑容。胖妞说,看:“你也感受到了吧!” 胖妞说得真对,幸福原来真的这么简单!我突然又想起那些为了寻找幸福而忙得焦头烂额的人们,原来他们缺的不是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境啊。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总是隐藏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等做出的某种限定都是命题意图。审题时,首先就是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解读出来,要吃准命题意图材料,需抓住关键问题和词句。话题材料中有一些关键的问题和词句,直接或间接地点明或暗示了话题的中心思想,指示话题的思想价值取向。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和词句,读懂话题材料,在领会材料意蕴的基础上构思立意。 【审题】 “幸福”,是2011年春天中国最热的两个汉字。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于“幸福”,辞典上的解释是:“①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②(生活、境遇)称心如意。”作为这个话题来讲,指向性非常明显,只要是使自己的心情舒畅或者活的惬意的事均可入文。可以写自己身边幸福的事,幸福的人,或者是能够带给他人幸福的人和事情;可以写自己的,也可以写他人的等。 参考立意:幸福原来这么简单;幸福原来就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幸福原来就在烈日下;幸福原来无处不在;幸福原来就是那一声轻唤;幸福就是快乐的阶梯;幸福是爱等。 行文结构:可以先是由自己的所见得出要得到“幸福很难”的结论,然后“我”在同桌胖妞的帮助下,又亲身经历到幸福很简单。最后在胖妞的提示下,“我”终于发现“幸福原来这么简单”,并且明白:那些为了寻找幸福而忙得焦头烂额的人们,原来他们缺的不是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境。结尾不但照应了开头,还升华了主题。文章取材于身边的生活事例,能从简单的事例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素材】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的目光;幸福原来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则空明澄澈,超然于名利纷争之外,感到宁静与满足。身居高位,钟鸣鼎食掌印管符,可谓荣华富贵。人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逗虫鱼养花鸟,自怡心性淡泊明志。拥有一份平常的工作,能感受到生活的平和安逸。“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先天的骄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浸润,更能使你出类拔萃卓而不群;即便是遇到挫折“行到水穷处”,也要坦然地迎难而上,潇洒地“坐看云起云涌”。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乐观抵达的目的地,要想自己幸福,就要首先具备乐观的精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它:拥有一个正确的视角,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的美好。让我们像那对夫妇一样,拥有这种生活态度,去发觉美,发觉幸福吧。 倘或真的有来世,我祈求上苍赐我作为一只鸟的生命。即使短暂,但那真是绝伦的纯粹——精彩——幸福。 “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当你倘徉在林间的路上,看到天上过眼烟云,触到地上护花春泥,是否正在为找不到幸福而感伤呢?你不必担心,也不必疑惑,更不必彷徨,幸福就在这儿。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生活层次的不同,不论哪种人,都有对幸福追求的权利,可往往大多数人都是不满足现状,这山望着那山高,相反却忽略了其实幸福就在自己身边,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罢了,其实最根本的,活着就是幸福。 卡耐基曾说过:要记着,幸福并不是你依存你是什么人或拥有什么,它只取决于你想的。所以,调整好自己的思想,以最宽慰的心来看待幸福,以最优美的姿态来迎接幸福,你会发现幸福真的好简单,因为你无时无刻不被幸福包围,那样的你,将是最美丽,最耀眼,最自信的那一颗璀璨的明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奄至,众不及战,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一时官属、士卒死者甚众。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踊跃请就戮。弘范驱之前,与俱之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一诗与之。其术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陆秀夫沉其妻孥,冠裳抱帝赴海,从而死者数十万人。弘范置酒军中大会,语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以事宋者事之,将不失宰相。”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敢逃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天祥至燕。天祥在燕儿三年,世祖阜帝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略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千户王惟义前________(2)天祥泫然出________(3)南乡拜而死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天祥方五坡岭 B.千户王惟义执之

C.弘范 D.抱帝赴海

3.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

A.传其事以为官戒。 B.天祥方饭五坡岭。

C.使为书招张世杰日 D.一时官属、士卒死者甚众。

4.翻译下列句子。

使为书招张世杰。

5.本文歌颂了文天祥的可贵品质。文中描写敌帅张弘范对文天祥态度的变化,这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手法,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日:“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日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儿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幕扰,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易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本文作者柳宗元,世称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话。

(1)名我_______)    (2)其欲舒________)    (3)不抑耗其实而已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非有能而蕃之也 B.种树

C.非有能硕茂之也 D.又何以蕃吾生而吾性耶

4.翻译下列句子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5.文章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的一句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查看答案

甲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乙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束语林丘,

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甲乙两诗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乙诗的韵脚是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任选一首用自己的话概括诗人喜爱“春雨”的理出。

杜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查看答案

①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蒹葭》)

③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左思《咏史》)

④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⑤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方

(1)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

(2)其实有美的远方,也有丑的远方。

(3)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种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

(4)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呈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伦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了。

(5)东方!中国!曾许久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然它不是天常,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说:“我终于來到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往的东方!”

(6)一个最真最差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

(7)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多德与修西底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原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8)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许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开拓了荒漠。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塞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9)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想,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到下去,即便如此,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10)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有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11)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1.第3段中画线的语句表明了什么?

2.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

3.第7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哪些作用?

4.作者认为对“远方”应持的态度是什么?

5.下面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

A.本文以“远方”为线索,古今中外随处点染,内容丰富,开阖自如,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化色彩浓重。

B.作者先写拜伦的“眺望”,又写意大利青年的“到达”,在悲哀与喜悦的对比中,突出了“远方”的魅力。

C.作者笔下的“远方”,充满风险,充满机会,充满引力;“天堂”与“地狱”的描写,使本文充满了神秘色彩。

D.第9段中,作者以星空作比,突出了“远方”永无止境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人及人类前途的一种理解。

E.本文从远方的美丑起,以远方的美丑收,首尾呼应。术句“你去吗?”的叩问,于轻松随意中深化了主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