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海岸侵蚀是由于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的地质现象,导致海岸侵蚀的原因虽然有很多,①________________。例如:沿岸采沙直接减少了海岸陆域面积,沿岸开采地下水使地基产生沉降,而开采珊瑚礁、采伐红树林等活动则使海岸失去庇护。②________________,我国则是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防治海岸侵蚀时,一些欧美国家在重要的岸段划有预警线,③________________。而在我国不少的旅游海岸,别墅和娱乐设施直接建在沙滩上,这就极易酿成灾祸。

 

但是人类活动是重要原因; 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海岸侵蚀; 在预警线内不得修建人工建筑 【解析】 试题前“导致海岸侵蚀的原因虽然有很多”,后面举例都是人为的原因,①应填“但是人类(开采)活动是重要原因”。“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海岸侵蚀”,后面点出“我国情况”, ②应是我国海岸侵蚀严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1月13日,一个消息让中国文物爱好者_________--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捐赠者是澳门的何鸿柴先生。

圆明园兽首,本身固然是珍贵文物,但它的价值又远超文物本身的意义。圓明园起伏跌宕的命运,记录着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面前的屈辱与悲凉。因此,每一尊兽首的回归,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新闻。这次回归的马首在十二生肖兽首中是有特殊性的。圆明园大水法前的这十二座人身兽首钢像会按其代表的十二个时辰,依次轮流喷水报时;(    )。而“马首”在中国文化符号中,本就有着更丰富的_________--“马首是瞻”,从这个意义上说,马首回家,具有某种示范意义。

中国文物流失之广、数量之大,是国人心中_________的伤恸。这数以千万计的流失的文物,是祖先们的智慧结晶,是传家之宝、传国之宝;是曾经的_________,更是国耻,它们在异乡泣诉着一个古老民族城池失守的悲哀。马首归来,畅通接国宝回家的“来路”值得庆幸,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如今的当务之急是阻止国宝流失的“去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热血沸腾        寓意        挥之不去        国殇

B.百感交集        寓意        挥之不去        国难

C.热血沸腾        意义        永不消逝        国难

D.百感交集        意义        永不消逝        国殇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首铜像唯在午时喷水时,十二铜像才同时喷水

B.十二铜像同时喷水,唯有在午时马首铜像喷水时

C.唯午时马首铜像喷水时,十二铜像才会同时喷水

D.唯午时十二铜像同时喷水时,马首铜像才会喷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首归来,接国宝回家的“来路”畅通值得庆幸,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如今的当务之急是阻断国宝流失的“去路”。

B.马首归来,畅通接国宝回家的“来路”值得庆幸,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当务之急是阻断国宝流失的“去路”。

C.马首归来,接国宝回家的“来路”畅通值得庆幸,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如今的当务之急是阻止国宝流失的“去路”。

D.马首归来,接国宝回家的“来路”畅通值得庆幸,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当务之急是阻断国宝流失的“去路”。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小大之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羲和驾六龙”的传说,衬托出蜀道的山高水急。

(3)《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一句,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小石潭的流水声:“_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直接描写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白居易

淙淙三峡水,浩浩千顷陂。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

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注释)草堂,建成于作者被贬江州的第二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新辟小塘之美胜过久负盛名之长江三峡,引起读者对小小池塘的好奇。

B.“泛泛”“离离”两词生动再现了“小萍”“初蒲”的依风飘摇、稀少疏朗的风姿。

C.诗歌后四句先以外围景物加以映衬,再以小池新开就惹人喜爱,侧面表现小池之美。

D.诗歌表达了诗人遭谗被贬后远避朝政、回归自然、寄情山水,寻求内心宁静的感情。

2.“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用语浅白而富有情趣,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卒,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光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伺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日:“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联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元平元年,昭帝崩,宣帝立。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候,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

B.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

C.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

D.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的武官官号。因霍去病骑术精湛,又善于领兵打仗,汉武帝特意为他设置此官号,以表彰他的功绩。

B.休沐,即休息和沐浴。《汉律》 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官吏平时在官府办公,只有到了“休沐”时间,才可以沐浴更衣,和家人团聚。

C.椒房,皇后专属居所的雅称,始于汉代。椒房殿以川椒和泥涂饰墙壁,取“多子而芳香”的寓意,是后宫中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D.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民族的泛称。逐渐崛起的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威胁日益严重,“四夷”就成了带有歧视性的蔑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本性端庄肃正,欣赏忠义之人。他每次从下殿门进出,停止、前进都有固定的地方,尺寸丝毫不差;面对宁死也不肯交出符玺的郎官,他不怒反赞。

B.霍光为臣尽忠职守,深得皇上信任。他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阻止上官家族及亲信加官进爵而招致报复,但都因皇上的庇护而免遭杀身之祸。

C.霍光为政杀伐果决,维护朝政稳定。在执政期间,对妄图加害自己、发动政变的上官父子及桑弘羊等人,他果断出击,尽诛逆贼,成功护主,威震海内。

D.霍光生前位高权重,死后备极哀荣。他病重期间,皇上亲自慰问他的病况;他去世以后,就连皇上和太后都亲临他的丧礼,他的后代也受到朝廷的封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怕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老哑巴,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缩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达子香花盛开,这既是春天来临的标志,也勾起“我”对童年春光的回忆,同时为下文引出老哑巴做了重要铺垫。

B.文章第二段用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勃发,与下文写老哑巴对生活的热爱相映成趣,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C.文章前后两次写到老哑巴铡草的声响,但两次摹写声音不一样,微妙而传神地表现了老哑巴从山。上归来后精神上的巨大变化。

D.文章题目“哑巴与春天”看似突兀,实则耐人寻味,作者用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语搭配在一起,暗示文章的冲突与伤感的内涵。

2.文章结尾“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这句话有什么深刻意蕴?

3.文学创作中经常采用“美丑对照”的艺术手法。请联系《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说说本文在塑造老哑巴这一形象时是如何体现“美丑对照”原则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