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联系起来考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联系起来考察,以朱光潜为代表。他的《诗论》主要从社会学、哲学、艺术史、文艺心理学、音韵学等方面来建构他的诗歌美学体系。他谈到了诗的起源、谐隐、境界、表现、节奏、声韵,诗与散文,诗与画等一系列诗学命题。诗歌的音乐性问题是其主要论题之一。他认为诗歌、音乐、舞蹈本是混合的,韵和顿对新诗很重要。这就比那些纯粹从朗诵的角度去谈朗诵诗的言论更深入,更有说服力,也更富启迪作用。与诗歌音乐性密切相关的是诗歌的本质性问题。他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当时不少抗战诗类似政治标语口号,一味发展新诗的叙事功能,诗歌抒情这一本质性特征严重匮乏。所以,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结合起来研究,不但取得了纠正时弊的效用,而且使新诗大众化深入到新诗本体论层次。总之,朱光潜的《诗论》对于新诗的文体和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现代化联系起来研究,这以朱自清为代表。他的《新诗杂话》就是讲“新诗的现代化”。他考察了新诗从“五四运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展的路向,得出了新诗从说理向抒情发展的结论。其实,到了抗战时期,叙事性已经成为新诗主要的美学追求。他认为新诗要向外国诗歌形式学习,新诗不必取法歌谣,但不妨取法于歌谣。这种谨慎对待新诗向民间诗歌学习的态度,可以看出朱自清在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上开放而又犹豫的心态。也就是说,朱自清没有因为新诗的现代化而去否弃新诗的大众化。同时,朱自清还从内容上肯定了格律诗派、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为扩大诗的感觉天地所做出的贡献。也就是说,朱自清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研究新诗现代化的。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西方文学资源结合起来探讨,这以李广田为代表。李广田的诗论属于印象主义式诗歌理论批评。他最有名的诗论专著是《诗的艺术》。他声明自己的基本诗观——“我以为那最好的作品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一致”。这就是他所说的诗的精髓,在承认新诗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前提下,突出了形式对新诗尤为重要的地位。他所谓的新诗形式,指的是作品技巧,即章法、句法、声韵、格式、用字等。当然,这并非形式主义的纯技巧论。他主张的是那种“有意味的形式”。他的观点也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内容而轻视形式的反拨与校正。正是用这样的评价尺度,他充分肯定了卞之琳的《十年诗草》在“格法与韵法”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巧,也充分肯定了冯至的《十四行集》,说冯至的十四行诗像一个水瓶,可以给那无形的水一个定形;像一面风旗,可以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是诗人给自己的“思想”所设的水瓶与风旗。

(摘编自杨四平《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新诗评论与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论》以大众化、音乐性、抒情性为研究新诗的角度,对新诗的文体和美学建设意义重大。

B.李广田认为“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是诗歌的精髓,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称为“最好的作品”。

C.“不必”又“不妨”取法歌谣,体现了朱自清在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上的矛盾心态。

D.针对新诗创作所出现的政治标语口号的倾向,朱光潜在《诗论》中进行了严肃批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朱光潜的《诗论》、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为论据,阐述了他们研究新诗大众化所体现出的各自的特点。

B.文章层次清晰:整体上运用并列式结构,同时每一段都运用“总一分---总”结构。

C.文章以一些似政治标语口号的抗战类诗的缺点为例,论述了朱光潜从音乐性角度研究新诗的优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D.文章材料翔实,既有直接引用,如“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又有间接转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认为“说理一抒情一叙事”是新诗从“五四运动”时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发展走向。

B.李广田特别强调内容对新诗的重要性,这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校正。

C.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缺失了抒情性,朱光潜的研究对这一弊端起到了纠正的作用。

D.在卞之琳的眼里,冯至的十四行诗是诗人给自己的“思,想”所设的水瓶与风旗。

 

1.D 2.B 3.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项,“朱光潜在《诗论》中进行了严肃批评”于文无据。相关文句为“当时不少抗战诗类似政治标语口号,一味发展新诗的叙事功能,诗歌抒情这一本质性特征严重匮乏。所以,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结合起来研究,不但取得了纠正时弊的效用,而且使新诗大众化深入到新诗本体论层次”,这并非朱光潜所言,而是本文作者的评论。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每一段都运用‘总一分一总’结构”表述错误,文章一、二两段运用了“总一分一总”结构,第三段是“总一分”结构。 故选B。 3.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 A项,“说理-抒情-叙事”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从说理向抒情发展”; B项,“强调内容对新诗的重要性,这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校正”错误,从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李广田强调形式对新诗的重要性,且他的观点也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内容而轻视形式的反拨与校正; D项,“在卞之琳的眼里”错,根据最后一段,对“十四行诗”的点评是李广田的观点,而不是卞之琳的观点。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叔同的《晚晴集》中提到: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生活中总有很多的东西让我们念念不忘,恰如刘和珍之于鲁迅,梁任公的演讲之于梁实秋,也恰如北京的秋天之于郁达夫,褒禅山的“险远”之于王安石……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中国成语文化博大精深,集中、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请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

成语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全面展示。成语准确而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对人生、社会等富有哲理性的认识,如做人要“安贫乐道”“①_____ ”等。每一个成语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使人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如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项羽的“②_______”、张良的“运筹帷幄”、王羲之的“③__________等。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必然产生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都是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艺术内容也必然反映到成语当中去,如反映文学的“文以载道”,反映绘画的“④___________”反映音乐的“⑤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期在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很多新的“代服务”方式,代吃、代喝、代订酒店、代遛 狗等花式“代服务”。有观点认为,逐渐流行的“代服务”,是在批量制造懒人,就好像上海推出垃圾分类之后,①__________原本应该亲力亲为的事,都推给了他人。也有人认为代吃、代喝等花式服务,②_________。比如有消费者因怀念家乡学校门口的炒饭,而购买了“代吃”的服务,让对方边吃边与自己视频,来慰藉乡愁。当然,这并不是说“代经济”完全没有问题。由于网络的分散性和隐蔽性,一些灰色的代理服务游离在监管的视野之外,它们的存在同样源自真实的市场需求,只是③________。对此,对应的职能部门要坚决打击,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愈发受到       之时,进一步对外阐释、传播好中医药文化,不但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地传播中华价值观、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       之一。随着“治未病”理念      ,中医药必将给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不但在亚洲文化国内“中医热…‘针灸热”持续延续,在欧美等国家,中医疗法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凭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后,进一步让中医药热在全球升温。

             中医药文化绝不是与西医对抗,而是以中医文化为纽带,在相互尊重彼此的医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共同交流医学经验。在多元文化交织共生的时代,文化冲突在所难免,(          )。特别是在应对疾病、获取健康这一人类的共同课题前,共同交流医学经验,共享医学成就,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

1.真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追捧  着力点  深入人心  弘扬

B.吹捧  着力点  家喻户晓  发扬

C.吹捧  着眼点  深入人心  发扬

D.追捧  着眼点  家喻户晓  弘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凭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后,中医药热进一步在全球升温。

B.凭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进一步让中医药热在全球升温。

C.屠呦呦在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后,中医药热进一步在全球升温。

D.屠呦呦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后,中医药热在全球进一步升温。

3.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化解冲突需要深入开展对话与交流

B.在对话与交流中,冲突才有可能逐渐化解

C.而对话和交流无疑是化解冲突的最佳渠道

D.冲突的化解与对话交流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自己对香草幽花喜爱,用荷叶、荷花做衣饰来表明自己志洁行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诗人运用比兴,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3)《赤壁赋》中描绘小舟在宽阔的江面上自如荡漾的动态和旷远迷茫的江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