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阅读二) 村槐 ①故乡的村头,有一棵树冠巨大苍虬...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阅读二)

村槐

①故乡的村头,有一棵树冠巨大苍虬蓊郁的槐树。躯干不高,却有几搂粗细。就是在我离家之后这些年,也走了不少地方,所见的槐树,还很少有可以同故乡村槐媲美的。每行走于山野,或读书于窗下,凡触得一个“槐”字,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抱了。

②村槐掩映的场院,曾经是我童年欢乐的世界。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总是笑笑的,寻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我只觉得自己长了羽毛,像槐树上筑巢的鸟儿似的,飞过了绿的云团,看见远处的山了。我低头见祖父伫候在秋千下,那神色是夸我荡飞得高呢,还是担心我摔下?他两只手总微微前伸,像要随时接住掉下来的我似的。其实,我不正是在槐树伸出的胳膊上悠荡,栖在故乡的怀抱里吗?

③ 尔后,在熏风雨里,嫩绿的叶片即深浓得呈青绿色了。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地浮荡着繁星的海。那浓烈的有点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望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④自从我背上干粮到十里外的镇上念书,那如花的童年便流逝了。为了换得课本和铅笔,我不得不在星期天到山野里去采药。听说槐树的荚果、种子,还有槐花,也都是药材,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尽管用它做药材卖是廉价的,却也给了它的孩子们多少生活的滋养!古槐开的花虽然很香,可结的果实却十分苦涩。祖父说,槐果虽然味苦,却不但可以入药,还能够入酒呢!  

⑤待我重返故乡,已经是几年之后了。我伫立于村槐下,沐浴着纷纷扬扬的槐花,深情中有一种沉重感。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股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的荚果。我记着祖父的话,品着槐香,是清苦的药味呢,还是微醺的酒香?村槐在风雨里,在四季交替中,经历了多少年月?听祖父讲过,是先人捡的野槐栽的,很是远久,可惜不能向祖父仔细问及树的年龄了。一阵芬芳从清风中扑来,直沁肺腑,依旧是儿时记忆里那股浓烈、美丽。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虬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塬的土地。正是它对山塬的挚情,才可以有一个年年度度把花和果如此奉献给人间的壮举!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著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⑥我如此地思恋着故乡的村槐。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在这又一度春深的季节。

1.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是(      )

A.思乡 B.村槐 C.祖父 D.长大

2.文章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叙述的三件往事。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4.扎根山塬,挚情奉献,这是村槐和祖父的共同特征。品读第⑤段,找出两处写村槐和祖父有共同特征的文字,写在下面。

5.品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B 2.时间顺序;槐树上荡秋千、槐树下嬉戏、采集槐树花果换读书费用。 3.不能。画线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祖父扎根山塬、倾情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极具感染力。 4.它那遒劲的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塬的土地。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5.抒发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赞美了村槐和祖父扎根山塬、倾情奉献的精神。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线索的能力。一般来说,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事件,还可以是文中的空间、时间。寻找线索的途径有:文章的标题、文章的中心词,文中反复强调的事或物。 B项,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村槐”,而且处处描写离不开村槐,通过村槐表达感情,叙事线索是很清楚的;文章开头用了倒叙,然后从小时候写起,一直写到多年后回到故乡,在村槐下浮想联翩。所以文章的叙事线索是“村槐”。 故选B。 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叙述顺序、概括内容的能力。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逻辑顺序 ) 、时间顺序、参观、游览顺序、插序、空间转移顺序、倒序等等。概括需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考查对段落大意的概括。文章的叙事线索是“村槐”,记叙的三件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槐树上荡秋千;“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槐树下嬉戏;“听说槐树的荚果、种子,还有槐花,也都是药材,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采集槐树花果换读书费用。 3.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本题划线句子,“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著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首先肯定不能划掉,然后分析句子作用。作者写槐树,更是写祖父,扎根山塬,挚情奉献,这是村槐和祖父的共同特征,槐树“它那虬劲的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塬的土地”,祖父也是“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表达了作者对祖父扎根山塬、倾情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从文章第五段可以看出,作者写槐树实则赞美祖父,槐树“虬劲的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的土地”,“正是它对山塬的挚情,才可以有一个年年度度把花和果如此奉献给人间的壮举”,作者由眼前的槐树想到了祖父,“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著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古槐一样的祖父,一生只是奉献,不求回报,这就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情感主旨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文章情感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情感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本题文章题目为“故乡的槐树”,所以“槐树”是本文的线索,第一段“每行走于山野,或读书于窗下,凡触得一个‘槐’字,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最后一段“我如此地思恋着故乡的村槐。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在这又一度春深的季节”,体现作者和故乡和槐树融为一体,体现了他对故乡槐树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阅读一)

自渡彼岸

雪小禅

那年,他17岁。

家贫。过年吃饺子,只有爷爷奶奶可以吃到白面饺子。母亲把榆树皮磨成粉,再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这样可以把馅儿裹住,不散。单用玉米面包饺子包不成,那种榆树皮饺子难以下咽。记忆中,可以分得两个白面饺子,小心翼翼吞咽 ,生怕遗漏了什么,但到底遗漏了什么,还未知是何滋味,已经咽下肚去了。

衣裳更是因陋就简。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裤子上常常有补丁,有好多年只记忆最深的是他17岁那年的冬天,同村邻居有个18岁少年,有亲戚在东北林场,说可以上山拉木头,一天能挣30多块。他听了心动,于是两人约了去运木头,那时尚不知东北有多冷。他至今记得当时多兴奋,亦铭印一样记得那地名,额尔古纳左旗,牛耳河畔,中苏边境,零下49摄氏度,滴水成冰。

每日早上5点起床,步行20多公里上山。冰天雪地,雪一米多厚。拉着一辆空车上山,一步一滑。哪里有秋衣、秋裤?只有母亲做的棉衣棉裤,风雪灌进去,冷得连骨头缝里都在响。眉毛是白的,眼睫毛也是白的,哈出的气变成霜,衣服里鼓鼓的是两个窝窝头。怕窝窝头冻成硬块,于是用白布缠了,紧紧贴在肚皮上,身体的温度暖着它们,它们不至于被冻成硬块咬不动。

不能走慢了,真的会冻死人。拉着车一路小跑,上山要4个多小时。前胸、后背全是汗时,山顶到了。坐下吃饭,那饭便是两个贴在身上的窝窝头,就着雪,一把把吞到肚子里去。才17岁,那雪的滋味永生难忘。

然后装上一车木头,往山下走。下山容易些,只需控制车的平衡。上山4个小时,下山2个小时,回来时天黑了。

那是他少年时的林海雪原。

进了屋用雪搓手、搓脚、搓耳朵,怕冻僵的手脚突然一遇热坏死掉。脱掉被汗浸透的棉衣,放在火墙边烤,换另一套前天穿过的棉衣。晚餐依然是窝窝头。第二天早上照样5点起,周而复始。

一个月之后离开时,怀揣1000元钱在20世纪70年代是天文数字,那时的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不过才几块。

回家后,母亲看着他后背上被勒出的一道道紫红的伤痕,号啕大哭。

那1000元钱,给家里盖了5间大瓦房。他说起时,轻声细语,仿佛说一件有趣的事情,听者潸然泪下。

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已自渡。那零下49摄氏度的牛,霸占着他17岁的青春,直至老去,不可泯灭。

1.“他”上山拉木头苦在何处?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2.第二段中“小心翼翼吞咽”中的“小心翼翼”和“吞咽”矛盾吗?为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已自渡。”这句话是作者对“苦难”的体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一位物理老师问学生:打枪的时候,为什么要闭上一只眼睛?一位学生回答说:“两只眼睛都闭上,怎么能看见呢?”造成学生答非所问的原因是老师提问说话时重音处理不当,按题后问题的要求写出正确的答案。

①这位教师提问的重音是:____________

②正确的重音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王老师去刘宇家家访。刘宇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王老师和刘宇七十多岁的不识字的爷爷聊开了。王老师说话恰当的一句是(     )

A.近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发愤图强了。

B.近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了。

C.前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不够奋发。

D.前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太不像话了。

 

查看答案

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查看答案

填空,完成句子。

A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潜龙腾渊,___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鹰隼试翼,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