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需要脸红...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需要脸红的动物。

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 知耻守耻,天下大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反省与质问是耻感生长的土壤。耻感是一株带刺的藤蔓,缠绕在我们的道德底线上。 耻感并不是“面子文化”。面子的背后,是攀比炫富与不求实际,是爱慕虚荣而忘了自己心灵本来面目。评价别人的所作所为,反省自己的得失,发自骨髓的惭愧,悔恨和内疚,才是感到耻辱的印记。有了耻感的鞭策,灵魂才能蜕变得圣洁高贵。 古人讲求气节,谓“士可杀不可辱”。可见耻感在人的生命轨迹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耻感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判断,驾驭着摇摆不定的道德。知耻,方能痛改前非,虔心悔过。廉颇纵然骄纵不驯,但作为人生阅历丰富的大将,他有比武艺更高的觉悟。他从自大中惊醒过来以后,必定羞愧难当,深深地自责,良心对他的鞭笞比荆条更严厉,他得到的教训也更为深刻。 而现今,人们的耻感在名利面前一步步溃败,被贪念和私欲一点点地腐蚀。无耻之徒是可怕的,因为已经没有力量可以向他们自己问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难道金钱与权力就是官员用耻感换来的“回报”?更严重的是,有众多看重诚信的领域,耻感也在淡出人们的心灵记忆。今天,有毒有害的食品比比皆是,人们购买食用,有如“易粪相食”。商人若能守住一份耻感,在出售商品前三思而自省,想一想黑心商品带来的严重后果,可能就不会有大批的无辜婴儿变成大头娃娃,肾脏出现肾石了。 耻感在退潮,我们要守住这道底线。海明威说,悔过要达到不再犯错的地步才是真正的忏悔。耻感在良心中生长膨胀,挤压着心中最敏感柔软的部分。一阵阵的疼痛提醒我们,在迷失方向后,要认准正确的航道前行,向高尚的彼岸靠近。如果有人执迷不悟,对疼痛已经麻木,在无耻的深谷前不肯悬崖勒马,那么耻感对他已经束手无策,他要面对的唯有冷酷的法律。 守住耻感,每个人有自己的责任。将这份义务推卸给别人,就是逃避德行的约束。温州动车组发生了严重安全事故,铁道部欠缺了必要地反思和检讨,编出“雷击事故”的低级谎话,放出“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的雷语,让无数网民愤懑又心寒。 用耻感的力量美化道德的净土——知耻为美,守耻为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解析】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表达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材料引用马克•吐温的名言“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其中的关键词是“会脸红”和“该脸红”。考生首先明确,这里的“脸红”是一种心理活动在神态表情上的反应,是指人有羞愧之心、知耻之心和反思之心。然后,考生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开掘:一是对什么事“该脸红”,二是为什么“会脸红”和“该脸红”,三是知道脸红后,我们该怎样做。无论从事、情还是理的角度去演绎,只要你思得深、悟得透、设得巧,均可写出有思想的好文章。 立意: 1.没有羞耻之心,就会丧失人格尊严; 2.知耻而后勇; 3.不要丢失了羞耻心; 4.“脸红”是一剂道德良药。 素材: 1.犹太人自古拥有“圣书之民”的美誉。“圣书”是指犹太人自己创作的圣典,包括《圣经》《托拉》《塔木德》。犹太人自觉遵守圣书中的规定。而之所以被誉为“圣书之民”,就是因为他们自觉视违反圣书规定的行为为羞耻。 2.东汉忠臣杨震,面对半夜送来的大礼,那人请求说:“大半夜无人知晓,请收下。”而杨震却断然拒绝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曰不知?”个人道德伦理的内化,使杨震以刚正名身,以腐败为耻。他的“四知”金句亦载入史册,名流千古。拥有耻感的人,其品德正,行为直。为人不愧于天,亦不愧于人。 3.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执意将家业由兄长伯夷继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继承,为了避免叔齐为难,遂于夜深远走他乡,但叔齐也是恪守礼制之人,见兄长不告而别,二话不说便寻他而去。皇天不负有心人,叔齐终寻得其兄长,二人便决定不再回归故里,于是投奔周国,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但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周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家,以下犯上,视为不仁,便上朝劝谏,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讨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来杀身之祸,被下令拘禁。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仍为出去心中的芥蒂,认为周朝的建立违背礼制,发誓不与周人往来,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着心中的执念,饿死在首阳山。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兄弟二人也作为商周时期恪守仁义的典范流传至今。 4.越王勾践被俘吴国,养马多年,卧薪尝胆,历尽磨难,终横扫吴国,成就霸业。宋代,岳飞不忘“靖康之耻”,率军转战疆场,精忠报国 屡立汗功,名扬千古。清朝,蒲松龄曾屡试落第,受尽嘲笑,矢志不渝,励精图治,终著《聊斋》,世代留芳。 5.沈从文说:“在饿死以前,凡是一个挨了饿都能不学而能的,便是偷,抢!最先挨饿的人类,多半只知道抢,不知道偷。偷大约是人类羞耻心增进了以后,一面又感到怎么办稳健一点的智育发达以后的事。” 结构层次: 《知耻守耻,天下大同》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起语不凡,提出观点:“反省与质问”是知耻守耻之根本。文章分析了耻感不同于“面子文化”,并从正反对比的角度,分析了古人和今人对待耻感的不同态度,从而论证了耻感的重要性。面对耻感在退潮的现象,作者喊出了要守住耻感底线的呼声,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对观点进行论证。本文除了漂亮的事例外,顺手拈来的名言使文章变化无穷。正反对比论证,直指现实,使文章活力四射;多变的句式显示出小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概括慕课的四个特点。(每条不超过6个字)

慕课(MOOC),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完全不同于近十年兴起的教学视频和网络公开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它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线上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同学习。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采菊东篱,寄情山水,享清闲喜恬淡,中国文人持有闲适的情怀。

材料:

苦闷            雄壮               感伤

怀愤懑诉愁苦    存慷慨显激昂       寄孤苦抒忧愁

送别友人    怀才不遇   思念家乡  留取丹心   报国无门   矢志报国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各国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        。面临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只有登高望远,正确把握和认识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

今日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        。令人振奋的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     );捍卫和平的力量终将战胜破坏和平的势力,安全稳定是        ;“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B.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C. 国际关系民主化正被世界各国努力推进着

D. 经济全球化正被世界各国努力推进着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要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B. 只有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C. 只要登高望远,正确把握和认识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D. 只有登高望远,正确把握和认识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树一帜      沉滓泛起       人心向背       势不可挡

B. 独树一帜      东山再起       人心向背       大势所趋

C. 独善其身      东山再起       人心所向       势不可挡

D. 独善其身      沉滓泛起       人心所向       大势所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3)杜牧在《赤壁》中,借古物引出历史,写出兴亡之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①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②一作“依”字,一作“悲愁天地白日昏”。③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虎,二喜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B.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 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D. 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有,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2.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