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各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各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它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赏析第⑤段中划线句,指出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对文中①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喜欢诗仙李白的诗句是因为该诗句能引起作者思想感情的的共鸣。

B.揭示了作者内心孤独的心理感受。

C.揭示了游子思家的心理感受。

D.文中引用李白的诗句为下文做铺垫。

4.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并举出相应的事例。

5.下列对本文的文体判断最恰当的一项:        

A.说明文 B.散文 C.议论文 D.小说

 

1.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 2.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3.B 4.文中刻画了一位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相关事例: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月饼等。 5.B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①第4段以“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开头,重点写“吃月饼”;②第5段回忆三十五年前自己九岁时“偷月饼”的一段经历;③第7段以“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开端,和第8段一起写自己“思念月饼”,思念母亲,思念过去的岁月。 2.本题考查鉴赏句子使用手法和作用的能力。做好这类题,应首先指出句子使用的手法,然后指出其作用。常见的句子手法是修辞手法,要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八种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及运用。 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月饼以人的特征,说月饼“躺”在那儿、深情地“望”着我,“躺”和“望”本都是人的动作,用于修饰月饼,生动形象;“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深情地望着我”写出“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3.本题重点考查引用诗句的作用。散文中引用诗句,往往有以下几点作用:借助诗句抒发作者的情感;增添文章的文采;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引出下面的故事或情节等。 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是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它能引起作者思想感情的的共鸣,揭示了游子思家的心理感受,为下文写吃月饼、偷月饼、思念月饼做铺垫,但没有表达内心孤独这样的心理感受。 故选B。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文本内容,根据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其次,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第三,通过事件综合起来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依据母亲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可知母亲关爱孩子;母亲对于“偷”吃月饼的“我”,非但没有责骂,而是用“变个戏法”的游戏慢慢引导孩子,可见母亲是一个有教育智慧、宽容的母亲;母亲“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然而当“我”掰开一半月饼让母亲吃时,她却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无私的人。相关事例主要在第4段和第6段: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月饼等。 5.本题考查文体知识的基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了解各类文体特点: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念一块月饼》以“月饼”为线索,通过写吃月饼、偷月饼、思念月饼,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和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本文抒发了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多样,所以该文是一篇散文。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①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进入英国皇家学院工作时,戴维爵士曾提醒他说,科学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并且报酬微薄。法拉第却说这工作本身就是很高的报酬。因为在艰苦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他已经获得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在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索取的报酬。

②我们是否能意识到,能够不懈地奋斗,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高报酬呢?尽管奋斗有时就意味着艰难和曲折。

③有人或许会产生疑问,勤奋工作的目的,不就是要获得声望和财富,它本身不就是一种付出吗,怎么会等同于索取呢?提出这种疑问的人,他不知道在奋斗过程中的所获所得,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当我们在奋斗中遇到讥讽嘲笑而不为之所动时,我们获得的是忍耐和自信;当我们在奋斗中屡败屡战时,我们获得的是坚定的信念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然心态;当我们在奋斗中面临各种引诱而能视富贵如浮云时,我们获得的是一份完善的人格。只有在奋斗中,我们才能体验到生命的躁动和灵魂的升华,才能够书写自己辉煌灿烂的人生。

④奋斗,既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法拉第奋斗的结果不是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吗?奋斗,能够使我们获得造福人类的机会,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报酬吗?当老师看到学生们茁壮成长,当战士们看到人们安居乐业,当医生看见病人重现笑容 ,他们能不欣喜于自己不懈的奋斗吗? 造福人民,造福社会,是我们最高的理想。只有动机不纯,才会把奋斗看成是苦不堪言的事。在高尚的人看来,奋斗是生命的要素,是实现理想的必经阶段。

⑤“生命不息,奋斗不已”,这不仅仅是一句豪言壮语,它还告诉我们奋斗非一朝一夕之事。应该持之以恒,应该切切实实地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记住古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教诲,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⑥畏惧艰苦,碌碌无为是罪过。不懈奋斗,才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高报酬。

1.对文章第3、4自然段分析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A.第3段论述奋斗使人获得忍耐和自信,第4段论述动机不纯使人苦不堪言。

B.第3段从工作目的的角度论述,第4段从实现理想的角度论述。

C.第3段从获得信念的角度论述,第4段从造福社会的角度论述。

D.第3段从改造主观世界的角度论述,第4段从改造客观世界的角度论述。

2.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发出号召。

B.本文用反问句式、排比句式层层深入论证。

C.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论述集中。

D.本文句式灵活,语言精练,气势磅礴,论证有力。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是

A.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B.奋斗,是生活给予的最高报酬

C.奋斗才是人生 D.生命不息,奋斗不已

4.下列不属于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举例论证 D.道理论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D.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文句中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兔走触株        走:逃跑 B.因释其耒而守  释:释放

C.而身为宋国笑   为:被 D.冀复得兔    冀:希望

 

查看答案

下列名句出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苏轼--宋代)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唐代)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陶渊明—汉代)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④②⑤①③⑥

B.⑥⑤①③④②

C.⑥①⑤③④②

D.④②①⑤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