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学问之事,可 授 受 者 规 矩 方 圆 其 不...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学问之事,可 授 受 者 规 矩 方 圆 其 不 可 授 受 者 心 营 意 造 然 即 其 可 授 受 者 以深 求 夫 不 可 授 受 者 而 刘 氏 所 论 之 文 心 苏 辙 氏 怕 论 之 文 气,要不难一贯通也。余特怪伊古以来,皆以文学有不可授受者在,并其可授受者而不一讲焉。爱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以成此编;盖将探夫自有文字以来至今未宣之秘奥,启其缄滕,导后人以先路。挂一漏万,知所不免。所望后起有同志者,悉心领悟,随时补正,以臻美备,则愚十余年力索之功庶不泯也已。

(节选自《<马氏文通>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

可 授 受 者 规 矩 方 圆 其 不 可 授 受 者 心 营 意 造 然 即 其 可 授  受 者 以 深 求 夫 不 可 授 受 者 而 刘 氏 所 论 之 文 心 苏  辙 氏 怕 论 之 文 气

2.文中“刘氏”指的是_________,他编写的《_________》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3.请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清代马建忠编写《马氏文通》这本书的意图。

 

1.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苏辙氏怕论之文气/要不难一蹴贯通也 2. 刘勰 文心雕龙 3.不同意人们关于文学不可以传授与接受的传统观点;希望建立有关文学可以传授与接受的共识;发人之未所发,言人之未所言,为后人学习研究文学做先导。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本句句意为“可以传授和接受的是规则方法,那些不能传授和接受的是内心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思维。不过,即便那些可以传授和接受的规则,往深里探求就不能传授和接受了,而刘勰所阐述的文心说,苏辙所阐述的文气说”。“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句式相对,中间断开,之后断开“其”在后;“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而”表转折,之前断开;“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苏辙氏怕论之文气”,句式一致,之间断开,之后断开。 故断句为: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苏辙氏怕论之文气/要不难一蹴贯通也。 2.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今山东省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作者不同意,“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根据“盖将探夫自有文字以来至今未宣之秘奥,启其缄滕,导后人以先路”,可知,作者有一家之言,希望建立有关文学可以传授与接受的共识。先理解文意,再换成自己的话表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并为之努力奋斗终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燃料电池的“春天”即将来临

刘健文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替代传统发电厂的一种最佳选择,它使用的电化学方法,比现有的基于燃烧的发电机发电效率更高。但燃料电池的降解速度往往太快,成本的增加与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正比关系。

日前,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工程师们对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取得了新的突破。“燃料电池是一项具有潜在的颠覆性能力的技术”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教授、该研究负责人戴恩·摩根表示,“退化问题一直是阻止其进入消费者市场的一个主要障碍。”他和他的合作者最近在《自然一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高温”是燃料电池退化的一个原因,因为这些设备必须在极高的温度下工作一产生电能的化学反应需在大于1500华氏度才能发生燃料电池是将氧气与外部燃料源结合,这与火灾中发生的热和光的转化过程类似。然而,燃料电池是在没有燃烧的情况下完成这些化学反应。这就是为什么燃料电池可以比燃烧能量产生效率更高的原因。

然而,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电池有几分相似,同样由两个电极组成,两电极之间由一种运输离子的电解质材料隔开。其中一个电极将空气中的氧气分解成单个的原子,然后这些可以运输的原子与燃料结合。重要的是,氧气的分解释放了电子,这些电子可以作为电流通过电路为家庭或设备提供电能。这种氧分解反应发生在一个叫做正极的部件上。

但氧气化学稳定性强,不容易被分解,因此,在低温条件下,用相容的材料高效地驱动化学反应的挑战性是一直存在的,部分原因是研究人员并不真正了解发生在正极上的原子尺度上的化学反应细节。

为了使氧进入正极,气体分子必须分裂成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必须与一个叫做空位的结构相遇,这是材料表面允许氧气进入的一个小的分子间隙。理解这个过程是困难的,因为它发生在正极的顶层原子层,其化学性质可能与材料的主体大不相同。

“测量这两层的化学组成和空位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摩根说,这就是他和同事们转向计算机模拟的原因。作为分子模型方面的领先专家,他们将密度泛函理论和动力学模型结合起来,从原子水平深入了解发生在正极顶部两层的反应。

研究小组断定,在被研究的材料中,分裂并不是限制速度的步骤。他们意识到,氧原子在表面找到并进入空位的过程是限制燃料电池效率的关键。因此,具有更多空位的材料可能会使燃料电池的效率大大提高

研究人员专注于一种特殊的材料,即用于许多普通燃料电池阴极的模型化合物,称为钴酸镧锶。他们计划不久将分析范围扩大到其他材料。

该发现的影响可能不仅局限于燃料电池。与环境交换氧气的材料包括许多应用,例如,水的分解、二氧化碳的减少、气体的分离及被称为忆阻器的电子元件等

(选自《中国科学报》2019.5.27)

1.下列关于“燃料电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使用电化学方法,其降解速度非常快,成本越高,而效率可能会越低。

B.“高温”是燃料电池退化的主要原因,因为产生电能的化学反应需在大于1500华氏度才能发生。

C.燃料电池和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两个电极组成,并用一种电解质材料隔开。

D.戴恩·摩根认为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颠覆性能力的技术,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却有障碍。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替代传统发电厂是好的选择,因为燃料电池使用的是电化学方法,发电效率更高。

B.摩根认为测量这两层的化学组成和空位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和同事们用计算机模拟,所以成了分子模型方面的领先专家。

C.研究小组认为,分裂并不是限制速度的步骤,氧原子在表面找到并进入空位的过程才是限制燃料电池效率的关键。

D.因为研究人员并不真正了解发生在正极上的原子尺度上的化学反应细节,这让低温条件下用相容的材料高效地驱动化学反应具有挑战性。

3.结合全文,你认为阻止燃料电池进入市场的原因有哪些方面?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艺术家的“扁舟”情结

朱良志

自由,是中国艺术永恒的企望。

范蠡是春秋时吴越之争的重要人物,他位高权重,富甲天下,所谓陶朱猗顿之富的“陶朱”说的就是他。他感受到鸟尽弓藏的人世逻辑,在最辉煌的时候,突然离开官场,抛弃财富,泛舟五湖,被后人看成与黄石公、鬼谷子一样具有大智慧的人。为什么?在我看来,其中所褒扬的就是一种人格精神,一种不为功名羁锁、从容自在游荡的境界。

驾一叶扁舟,在水中自在漂游,从容东西,没有滞碍,没有拘牵。这一境界走进李白的狂想中,落入杜甫的梦境里,也注入张丞相的企望中。倪云林《题元璞上人壁》诗云:“萧条江上寺,迢递白云横。坐待僧久,时间落叶声。鸱夷怀往事,张翰有余情。独棹扁舟去,门前潮未生。”也是此意。

扁舟一叶五湖游,化为元代艺术家的“渔父”之情。元代散曲圣手白朴有《沉醉东风·渔鸥。傲杀范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他推崇的就是渔父的自由情怀点秋江白鹭沙夫》,其云:“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而吴镇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画渔父图最多的画家。他有一幅《洞庭渔隐图》,作于1341年,上题有《渔父》词一首:“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图写太湖岸边景色。画依左侧构图,右侧空阔一片,起手处为数古松,向上画茫茫的江面,一小舟,泛泛江上,若隐若现远处山峦起伏,坡势作披麻皴,线条婉转,与挺直的松干形成对比。水面如琉璃,突出静绝尘氛的气象。

他要做浩荡乾坤一浮鸥,在辽阔的天际自由地翱翔。至元二年(1336)秋八月,他作有四幅《渔父图》。如其中的一幅,题诗道:“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写一隐士在山间平溪泛舟垂钓,隐士戴着斗笠,盘腿而坐,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突出其适意的情怀。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这里是他的天地,是他心路最适宜展开的空间。

吴镇们似乎并不在隐逸,他们的意思往往并不是逃避,不是胆怯,甚至有的人也并不是世海的失意者,渔父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吟诵,说到底表现的是性灵自由的讴歌。他们的讴歌,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隐逸本身。他们像海鸥在海天中自由地翱翔,获得了自己主宰自己的力量,他们是自己生命的掌舵者,驾着自己的人生航船,走向自己愿意去的地方,而不是被强迫搭上别人的大船,带向恐怖的旅程。

正所谓:“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选自安徽教育出版社《曲院风荷》,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蠡被推崇不在于他的财富,更在于他能够认清人世逻辑,具有挣脱功名枷锁的大智慧。

B.“扁舟”作为文化意象与“渔父”相关,表达出古代士子对天地间释放心灵的强烈期盼。

C.吴镇一类人以作画题诗表明心迹,寄托隐逸情怀,实质上也体现了他们对时局的逃避。

D.中国艺术家的“扁舟”情结是一种抒发自由怀抱的精神追求,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就以“自由”二字摆明立场,开门见山,首段对全段议论有引领作用。

B.文章多处使用例证法,涉及到政治人物和艺术家,例说艺术家的篇幅更多,扣紧文题。

C.“扁舟”作为重要的文化意象在本文中多次出现,引人思考,也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

D.文章以引用的方式收结,对古代文人的宦海生涯寄托同情之意,文采斐然,意味深长。

3.“扁舟情结”主要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飄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虛幻”等词语。

B.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

D.虚土庄人的大名不正经,即使像冯七、王五、刘二这样有头面的人物也只是用姓氏加排行的小名胡乱地活了一辈子。

2.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虚土村”村民的生存状态。

3.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小说如何体现“散文化小说”特点?请结合内容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4)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5)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7)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佾》

(8)隔靴搔痒说何益,_________________。(郑燮《自叙书画心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