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谈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谈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现代散文产生的意义在于,变“文言”为“白话”,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

B.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是指作者在散文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真实的“自我”。

C.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是营造散文作品精神家园的“基石”,使得散文具有“纪实性”。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从现代散文发端的意义谈起,进而阐述现代散文中写作“主体”的重要性。

B.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论证了现代散文是表现“自我”“性灵”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从写“实”的角度,运用比喻论证,分析了散文的传统特点——“纪实性”。

D.文章第四段从写“虚”的角度,先指出散文的真正用意,后分析了两类散文各自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散文确立了“自我”的主体地位,与世界文学对接,取得了辉煌发展和巨大业绩。

B.现代散文重在对“自我”的肯定,而先秦之后的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都是应时之作。

C.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没有虚构想象的成分。

D.只有开掘人性、净化心灵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因为它情感明净,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1.D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具体而言是理解词语概念含义并进行比较的题。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能够从文本中找到原文,进行比对,最后才能选出答案。做这类题要培养良好心态 :耐心细致,找准问题源;准确理解。忌主观臆断;心浮气躁时,由题带文;试卷看似无情,却有情,切忌厌烦心态。 D项,“作家自身”曲解文意。原文结尾表达的意思是:艺术散文观照的是“人类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最后进行辨析。 B项,“对比论证”以及后面论证内容分析有误。原文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例举郁达夫“自我”和林语堂“性灵”的观点,并引用郁达夫的话,都是为了论证本段中心句,即“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先秦之后的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主观臆断。由原文“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和“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可知,中国古代散文也有“自我”存在; C项,“因而他的散文没有虚构想象的成分”表述过于绝对。从文中可知,散文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最终是要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所以郁达夫的散文中会写“虚”; D项,以偏概全,“只有开掘人性、净化心灵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表述有误。从原文最后一节可知,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的散文一样可以动人。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陆蠡曾写道:“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一片绿色,给他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绿色”这个字眼,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回忆与遐想?请以“我心中的那一片绿色”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听到金钏投井而死的消息后,袭人不觉流下泪来 ,贾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 。两人都流泪,但蕴含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依据语段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   ①  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 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  ② 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  ③ ’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以后都叫他作‘  ④ ’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夸张、比拟 B.比拟、比喻、借代

C.对偶、比喻、比拟 D.比喻、比拟、通感

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大致的轮廓)罢了。

B.但杨柳的丰姿(指美好的姿态),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C.叶子底下是脉脉(清澈的样子)的流水。

D.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情态、样子)了。

3.请结合语境,简要赏析“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的含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六国论》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吸取秦人灭亡的教训,勿使后人再为此哀叹。

(4)写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战败张皇南逃的句子是______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