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先主孔明① 刘秉忠 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先主孔明

刘秉忠

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

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

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

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奉紫薇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②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③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

B.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

C.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

D.本诗融叙事、写最、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2.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1.B 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 【解析】 1.试题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能力。B项,“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故选B。 2.试题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了解两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再分析异同。两首诗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赞扬了他的雄才伟略,誓死效忠的高尚美德。但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感慨与忧伤;而本诗不但有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还通过“鱼水君臣自古稀”句借用诸葛亮与刘备融洽的君臣关系,来暗示自己得遇明主,表达自己誓死追随的决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 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 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B.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C.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D.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专门用于官吏向上级或者帝王陈述请求或建议。

B.爵即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帝王即位。

D.古代对一些特殊地位的人的死有专用词来表示,如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卢柔参与军务,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担任官职,参与了很多军事机密;他劝说贺拔胜按兵不动,私下与梁国通好。

C.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D.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太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往事

沈从文

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因为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辨子就不见了。那是夏天秋天之间。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糖,不致吃后生病吧。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

爹好象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的打了他一顿呢。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捡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

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什么不匀称。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还才红红的。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那树的杈桠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但大哥问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做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

“四满,到了?”大哥很着急的这么问。

“快了,快了,快了!芸弟都不急,你怎么这样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脚步放快一点,大哥便又嚷摇的头痛了。

他一路笑大哥不济。

到时,爹正同姨婆五叔四婶他们在院中土坪上各坐在一条小凳上说话。姨婆有两年不见我了,抱了我亲了又亲。爹又问我们饿了不曾,其实我们到路上吃甜酒、米豆腐已吃胀了。上灯时,方见大姐二姐大姑满姑各人手上提了一捆地萝卜进来。

我夜里便同大姐等到姨婆房里睡。

乡里有趣多了!既不很热,夜里蚊子也很少。大姐到久一点,似乎各样事情都熟习,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栏边看睡着比猫还小的白羊,牛栏里正歪起颈项在吃奶的牛儿。

我们又到竹园中去看竹子。那时觉得竹子实在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本来城里的竹子,通常大到屠桌边卖肉做钱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园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试抱一下时,两手竟不能相掺。满姑又为偷偷的到园坎上摘了十多个桃子。接着我们便跑到大门外溪沟边上拾得一衣兜花蚌壳。

事事都感到新奇:譬如五叔喂的那十多只白鸭子,它们会一翅从塘坎上飞过溪沟。夜里四叔他们到溪里去照鱼时,却不用什么网,单拿个火把,拿把镰刀。姨婆喂有七八只野鸡,能飞上屋,也能上树,却不飞去;并且,只要你拿一捧苞谷米在手,口中略略一逗,它们便争先恐后的到你身边来了。什么事情都有味。我们白天便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玩,晚上总是同坐在院中听姨婆学打野猪打獾子的故事。姨婆真好,我们上床时,她还每每为从大油坛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给我们吃!

后园坎上那桃子已透熟了,满姑一天总为我们去偷几次。

爹又不大出来,四叔五叔又从不说话,间或碰到姨婆见了时,也不过笑笑的说:“小娥,你又忘记嚷肚子痛了!真不听讲——芸儿,莫听你满姑的话,吃多了要坏肚子,晚上又吃不得鸡膊腿了!”

乡里去有场集的地方似乎并不很近,而小小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赶场外通常都无肉卖。

因此,我们几乎天天吃鸡,惟我一人年小,鸡的大腿便时时归我。

(有删改)

(注)①四满:湖南乡人称叔叔为满满。②满姑:湖南乡人称最小的姑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写“我”在城里的生活,既体现了“妈”对孩子们的担心、疼爱,也交代了“我”和大哥去乡下生活的原因。

B.从满姑偷桃、四叔照鱼等可以看出乡下生活的有趣自由,从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等可以看出乡下人的和蔼友善。

C.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如“为甚”“摸黑”“四满”等,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儿童的视角来叙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D.小说描绘了乡下田园牧歌式的场景,和“我”在城里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对城里生活的厌烦。

2.小说两处画横线语句中都提到了四叔的“辫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写了十多个人物,但并无所谓的主要人物,有的人物甚至一笔带过。请结合作品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形式,具有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在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延续了一千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著名书院,担负着传承道统的使命,也是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虽然今天的书院似乎光彩不如从前,但它的历史使命并未结束,其影响力反而刚刚开始。

(选自《让传统书院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材料二:

“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的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它曾声名远播,名噪朝野,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资料显示,自唐代以来,衡州地区先后建了石鼓书院、邺侯书院和船山书院等 69 所书院。据衡阳市文物局局长吴建波介绍,为了进一步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衡阳市把古书院作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编制了《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书院文化纳入系统性保护工程。在对古书院加大修缮保护力度的基础上,衡阳市还进一步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将古书院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举行研学、表演、祭祀等活动。

古老的书院记忆,正在潜移默化地催生着这座城市走向新的繁荣!

(节选自《古老书院正在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有删改)

材料三:

时至今日,岳麓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 70 人,学生 300 余人,下设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系、哲学系,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

今天的岳麓书院也以发展相关高层次学术研究为要旨,从研究书院本身出发, 逐渐扩展研究范围,在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经史子学等领域取得了种种成就, 现拥有中国历史研究所等 10 个科研机构,并获得多个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大约占了湖南大学总成果的三分之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肖永明说。

“书院是我们独特的文化学术资源,必须充分地进行挖掘和发挥。”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他目前在做的,是对现存书院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在他看来已是“迫在眉睫”之事。据初步统计,现存书院文献在 1500 种以上,散落各处,大量不为人知或损毁严重。近十几年来,虽然书院研究有日渐兴盛之势,但尚不够深入全面,也与目前所见书院文献资料并不丰富有关。于是,他带领团队花费数年时间,前往全国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献底本,以影印和点校的方式,整理了约 1200 种文献,同时对书院文献展开基础性研究,力图初步构建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为今后学者们的研究提供方便。   

(选自《回归教育,传播文化:让古老书院活在当下》)

材料四: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进行了反思和审视,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近些年来,大量有识之士通过书院的创办或修复,来推动书院文化的相续。甚至,还出现了网络书院的形式,新媒体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加速器,也让现代书院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契机。许多书院纷纷利用“互联网+国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飞出了实体书院的门墙,随时随地都可以鼓舞寻路觅渡的人。

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书院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深厚的政策土壤。不久前,位居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名单,鹅湖书院也成为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之一。

传统给了我们辉煌的过去,也必将能给我们灿烂的未来。

(选自《书院: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教学、藏书、祭祀等功能的古代书院,可以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现代书院应保留古代书院教学研究、图书收藏等传统功能。

B.衡阳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年代,为无数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求学讲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C.今天的岳麓书院着力发展与书院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在传统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种成就,因而提升了湖南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D.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对传统文化更新的理解和认识,人们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升温,书院文化将会得以复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中央和地方政策,对当今书院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衡阳市加大对古书院的修缮保护力度,将古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有助于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C.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前往全国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献底本,整理上千种文献, 构建了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

D.网络书院的形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实体书院,走进平常生活,使现代书院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3.2018 年 12 月 8 日的《光明日报》称“如何让书院‘活’在当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成为当今书院探索的重要方向”,怎样进行中国书院古为今用的探索与实践?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审美教育历史悠久,只是在不同时代、地域有不同的形态和方式。在古代中国,美育传统蕴含在礼乐相济的审美化教育途径中。在西方,美育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近代随着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达到高峰。

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是美育生长的沃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已含此意。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同时,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实施美育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

在这一背景下,全社会对美育的重视度空前提高。然而,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即回答“什么是美”。若说美在客观,为什么有的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若说美在主观,为什么会存在普遍被认为美的事物?苏轼的《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指与琴的巧妙接触,方生出美妙音乐。其实审美也是主客观有机交融的结果,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出现“放在匣中何不鸣”或“何不于君指上听”的疑惑。

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关系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就个体而言,生活、经验、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会带来审美差异。我们应理解个体审美差异,也要承认社会存在主流审美观,并且对个人或群体特点鲜明、取向正确的审美观应予以尊重并积极引导,以此丰富主流审美观的内涵和面貌,保持其活力和动态性。同时,在教育中应通过美育,帮助学生认知美的形式法则,如多样统一、对比均衡、节奏韵律等,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徳精神的主流审美观,以保持个体与社会精神的健康向上。

实施美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既符合美育特征又较有成效的是“体验”。所谓“体验”,需要进入情境,调动各种感官,与对象互动,唤起深度情感,形成共情,从而获得审美受。这一过程依赖于提升感官敏锐度,正如乔治·桑塔亚納所说,“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賞最大限度的美”。如何有效训练感官?答案是欣赏艺术,但欣赏的艺术对象必须具有丰富的审美品质,思想内容健康。欣赏艺术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具有“开始”和“结東”的特征,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无意识、任何情况下都可发生的审美行为。能够产生这种审美行为的是优美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有意识与无意识共同作用下的审美体验中,才能达到以美育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之目的。

(摘编自尹少淳《有效实施美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育在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都曾存在,其历史悠久,德国古典美学是其高峰。

B.中国经济的大幅提高以及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全面实施美育提供了主客观条件。

C.实施美育需理解与尊重个体审美差异,并积极引导,从而丰富主流审美观的内涵和面貌。

D.欣赏艺术是训练感官的有效方法,它与无意识的审美行为一起共同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文章先追溯美育的历史,然后剖析当前实施美育的背景,再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实施美育。

B.文章引用苏轼的《琴诗》,意在说明审美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论证了建立审美标准的必要性。

C.文章从个体和主流两个方面论述美育实施的关键,并结合教育来阐述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

D.文章强调了提升感官敏锐度对于“体验”的意义,并对如何有效训练感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使社会、学校和家庭大范围、高质量实施美育成为可能。

B.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在这种标准指导下,人们オ能对美有更为正确的感知和统一的认识。

C.教育差异会带来审美差异,因此需要通过实施公平教育,帮助学生认知美的形式法则,从而缩小差异。

D.进行有意识的审美行为可以有效提升感官敏锐度,这启示我们要主动到艺术馆欣赏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写道:“‘钝感’相对敏感而言,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博士曾说:“我带有某种迟钝,只能依稀看到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